文 | 方圓文史

月牙泉,位於甘肅敦煌縣城南鳴沙山北麓,古稱“沙井”。鳴沙井積沙成峯,沙山環抱着一股清泉,狀如一輪彎月,南北長約一百米左右,東西寬約二十米。泉水內生長有眼子草和一些輪藻植物,在泉水南岸還有茂密的蘆葦,四周全被流沙環抱着。

關於此泉水的來歷,相傳是在西漢時期大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凱旋而歸,當他行軍至此的時候,部下皆乾渴不已,李廣利便用刀刺山,頓時泉水湧出,於是便成了今天的月牙泉。千百年來,此地風沙不斷,但是月牙泉從未因此乾涸。

除了千百年遇風沙而不幹涸,關於月牙泉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相傳泉水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這些極其珍貴的物種,它們不僅能醫治一些疑難雜症,長時間食用的話還可以長生不老,所以月牙泉也有“藥泉”之稱。在以前的時候每逢五月端陽時節,人們常結伴來此遊玩,登山觀看此泉水。

其實早在漢代時期,月牙泉就已經是遊覽勝地了,但此時月牙泉周圍的景觀建造尚且不多。等到了唐代時期,月牙泉便開始出現了船舸,泉水旁邊也開始修建起一些廟宇。值得一提的是,在泉水南岸還有一組古樸典雅且錯落有致的建築羣,例如娘娘殿、龍王宮、菩薩廟和藥王洞等等。

清代的時候,人們還在此處築造了鳴山寺、三聖宮、藥王廟等,亭臺樓閣,鱗次櫛比,與月牙泉相映成趣,壯觀而優雅,可謂是美不勝收,只可惜現在此等景觀均已湮滅。不過,月牙泉在古代時候卻也算是文人騷客的遊覽天地。

70年代中期的時候,因農業發展的需要,當地在進行墾荒的時候大量從月牙泉中抽水灌溉,加上近幾十年來月牙泉邊周圍的植被遭到破壞,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月牙泉水因此水位急劇下降。1985年的時候,月牙泉的平均水深只有0.8米左右。當時因水位太低,導致形成月牙泉失去了原有的風貌。

不過從1986年開始,國家便開始撥出轉款來修復月牙泉。不僅疏浚泉水,還大力重建泉水邊的亭臺樓閣。2000年,敦煌市開始採取相應措施,極力補充月牙泉水位,使得月牙泉水免於乾涸。到了2004年的時候,水位下降到1.3米,泉水面積也隨之減小。

其實,我們反觀月牙泉的泉水變化就會發現,雖然月牙泉身處鳴沙山的包圍之中,但是千百年來卻從來沒有被湮滅,其原因是因爲沙鳴山屬於環形沙丘,風力作用下的沙子,總是沿着山樑上滾動的,因而即便風再大,沙子也不會刮到泉水裏面去。所以月牙泉纔會千百年來從未乾涸。不過,在人爲的干擾下,月牙泉也近乎乾涸之程度了。不過好在後來人們及時對它進行了保護,才免得這一名勝之地被毀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