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重要谋士,他在成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称霸以后,便归隐江湖,成为富甲一时的陶朱公,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范蠡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全在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辅佐越王勾践,劝谏如流

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的过程中,一直尽心尽力,为勾践建言献策,在越国亡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忠诚与冷静,跟随勾践深入吴国,并成功帮助勾践安全归国,归国以后也尽最大努力帮助勾践,成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重用伍子胥等著名谋士,成功攻破越国,越国举国沦为吴国的臣民,在这种情况下,范蠡劝谏勾践说:“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都遇到过不顺利的事情,都经历过不被赦免的死罪,并不是只有越王您一个人这样。”

随后,范蠡又对其他的臣子说:“让主上担忧是臣子的耻辱,主上蒙受屈辱,那么臣子哪怕是死也要奋力帮助主上。”然后,范蠡就陪着越王勾践进入吴国,住在马厩里面,平日还要侍奉吴王夫差。

范蠡整个在吴国的过程中,都跟勾践保持君臣之礼,从未逾矩,也从未有过二心。吴王夫差看中了范蠡的能力,说能赦免他的死罪,并许给他荣华富贵。

范蠡却说,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说在越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没能好好辅佐越王,这才得罪了吴国,不怪罪就已经很感谢了,不敢再奢求别的。

在夫差生病的时候,范蠡劝谏越王勾践以看病为由,尝一尝夫差的粪便,以此表现自己的忠心,果然在这次事件以后,夫差开始完全相信勾践,并且放他们回越国。

回到越国以后,范蠡再次携带金钱、美女前往吴国,用钱财和美色麻痹吴王夫差,最终成功帮助勾践灭掉了吴国。

利万物而不争,功成身退

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后,范蠡就请求辞官,归隐江湖,勾践威胁说如果范蠡不辞官,可以共同拥有天下,但是如果辞官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杀了。但是,范蠡充分意识到“狡兔死,良犬烹;敌国灭,谋臣亡”的历史教训,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

在范蠡辞官以后,勾践并没有杀他妻儿,反而给予封地,又给范蠡铸造了金像,而与范蠡同样是复国重臣的文种,没有听范蠡的话归隐,最终却被勾践杀害。

范蠡到达齐国以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积累起了千万家财,并且为人豪爽,乐善好施,由此深得齐王的欢心,拜他为相。但是范蠡仅仅三年的时间,便归还了相印,并且散尽家财,再次辞官归隐,功成身退。

在两次功成身退以后,范蠡隐居在陶这个地方,运用自己的智慧经商,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并称自己为“陶朱公”。范蠡在隐居的日子曾经三次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也三次散尽家财。

看淡生死,顺其自然

范蠡逃离越国后,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从小就跟着范蠡创业,深知赚钱不易,对钱财看得较重,而小儿子则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视钱财如粪土。

有一年,二儿子在别国犯了死罪,范蠡便让小儿子带足了金钱前去营救,可是大儿子觉得父亲不重视自己,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交给小儿子去做,坚持自己去救二弟,并且以死相逼。范蠡没办法,便派大儿子前去。大儿子去找了范蠡的故友,并把钱财给了他。

范蠡这位故友是位很有声望的人,并且凭着他跟范蠡的关系,即使没有这些钱财也会去救人,于是他就去劝谏君王说,最近夜观星象,发现对国家不利,需要大赦天下,君王便听从了建议。

可是,大儿子并不知道是这位故友救了他的弟弟,觉得现在大赦天下了,自己送那么多的金银送给他亏了,竟然上门索要,这位故友觉得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便归还了钱财,并随即找到国君说陶朱公的儿子不应在赦免之列,国君便先杀了范蠡的二儿子。

大儿子带着二儿子尸体回家以后,家人都很伤心,唯有范蠡毫不意外。范蠡说,他早就料到这个结局了,小儿子从小大手大脚习惯了,绝对不会在乎那一点金钱,但是大儿子经历过苦日子,对金钱看得很重,但是大儿子以死相逼,他也是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看淡生死,顺其自然了。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

为人处世不能太高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正如水滋润万物,却从来不会跟任何事物争功。正是因为范蠡懂得急流勇退,才会在那种乱世之下保全性命,并活到了88岁,成为后世的尊崇的“财神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