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概是這樣,滑墜後她和我說她痛,全身都痛,動不了,但是意識還清醒,當時我喊了另一個隊友去叫救援隊,但是沒有聽到回應。

大概陪了她五個小時,我怕她傷情惡化,加上手機沒信號,就連夜趕下去叫人,讓她好好待着不要動,她說好,早上九點的時候碰到小幺他們倆,然後他們叫了救援隊。

我去找人的時候天氣還沒那麼惡劣,不過後來天氣變冷很多,我現在想當時可能確實應該陪着她,至於網上傳的什麼不想和她一起死這種話我從來沒說過,即便是現在我也寧可死的是我不是她。

——當事人韋某陳述

2018年2月2日,3名來自廣東的山友(兩男一女)在四姑娘山區玄武峯攀登時遭遇意外。隨即救援人員展開多方搜救,最終於2月4號中午發現了遇難女生的遺體。

《戶外探險》經過多方採訪、詢問,試圖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最終的情況以之後官方發佈的事故報告爲準。

從雙橋溝螞蝗溝對面沙棘林拍攝者的玄武峯,圖片來源:李紅學《玄武峯攀登指南》

來自廣東的山友陳某、韋某和黃某等一行51人於1月22日晚到達雙橋溝景區,進行爲期7天的攀冰冬訓活動,其中韋某、黃某爲情侶關係。

1月29日下午攀冰訓練結束後大部分人員離開雙橋溝景區。韋某和其他山友于29、30兩天攀登了四姑娘三峯,隨後31號他們和返回雙橋溝的黃某匯合,計劃1號至2號去攀登雙橋溝內的玄武峯。

2月1日早7時許,韋某、陳某、黃某及另一個同行者等四人進入雙橋溝景區,前往玄武峯大本營。期間那位同行者因爲體能原因下撤回雙橋溝,當晚韋某、陳某和黃某三人在玄武峯大本營露宿。

2月2日上午8時,韋某等一行三人從玄武峯大本營出發衝頂,期間(據說)遭遇了落石和滑墜。攀登過程中,陳某由於體力不支停止攀登,韋某、黃某繼續衝頂,他們約在晚上6點登頂。晚8點左右,下撤過程中的黃某在海拔約5200米處發生了滑墜。

3號開始下雪,天氣逐漸變壞,圖自四姑娘山景區公衆號

與此同時,在當天夜裏,下撤回雙橋溝的韋某等人的同伴發現他們陳、韋、黃三人未按照約定時間返回,預感到發生了意外,於是和山峯戶外高山探險協作隊徐老幺取得了聯繫。由於當天夜裏夜色已深,無法展開救援,第二天(2月3號)早上8點徐老幺便組織兩名當地協作趕往玄武峯沿攀登路線開展搜救。

同時,四姑娘山景區接到報案,3名廣東山友山友攀登玄武峯,1名失聯,請求救援:

接報後,我局庚即啓動應急預案,緊急派出派出5名具有高山救援經驗的隊員組成搜救隊緊急前往事發地展開尋找和救援工作。

——四姑娘山景區公衆號《廣東一山友私自爬玄武峯失聯 四姑娘山管理局搜救隊緊急救援》

搜救隊員在搜救過程中,圖自四姑娘山景區公衆號

搜救隊員在山上先後找到了陳某和韋某:上午9點協作在玄武峯找到了輾轉下撤的韋某,韋某告知搜救人員出事地點約在海拔5100米處。經過一天一夜的攀登,韋在中途體力崩潰,神志不清,加之下撤是在夜裏,無法辨認黃某的最後位置。

搜救隊員在搜救過程中,3號的大霧給搜救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圖來自四姑娘山景區公衆號

當天白天天氣變差,持續的降雪使得可視範圍很小,給搜救工作本身也帶來了極大的危險。搜救工作持續到當晚8點,沒有發現黃某的蹤跡。爲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當天救援人員全部下撤。

4號搜救途中,圖片來自徐老幺

3日晚上,救援隊再次向韋某、陳某詢問了事故發生的具體位置和詳細過程,重新擬定救援方案。

4日凌晨四點,徐貴華(徐老幺)親自帶搜救人員上山。由於韋某、陳某前日體力過度消耗,爲保證救援過程安全,在救援人員建議下他們並未再次上山。

當天下午4點,搜救隊從海拔5300米處向下觀察,在通過外套辨認出登山者。隨即搜救隊前往5200米,在距離黃某30米的地方呼喊、觀察,沒有發現生命跡象。

圖片:徐老幺

由於遇險位置巖體鬆動,加之最近兩日連降大雪,救援人員全體下撤,並計劃於5號天氣轉好之後將黃某的遺體運送下山。

根據救援者所拍攝視頻推測出的大致事故地點,具體位置以事故報告爲準。途中藍色線爲大致攀登路線。

玄武峯海拔5383米,是長坪溝和雙橋溝之間的一座技術型山峯。其東南山脊和著名的婆繆峯相連接。

玄武峯,圖片來源於若塵《蜀囧——2015四川登山、自駕之囧事》

該山隱藏在雙橋溝羣山包圍之中,起初並沒有專門的名字。日本登山家大川健三曾在任職四姑娘山景區顧問時,於婆繆海子附近拍到此峯,但也僅標明“婆繆北側山峯5383”。

玄武峯位置,圖中左爲雙橋溝,右爲長坪溝

首登時的路線,

首登時的路線,圖片來源:李紅學《玄武峯攀登指南》

2009年9月16日,李紅學(終極lee)、徐貴華(徐老幺)、呂鳳健(老呂)三人首登了這座山峯,他們的首登線路西壁轉西南山脊也成爲了之後玄武峯的傳統路線。後來三人覺得這座山峯的西壁貌似古代四大神獸之中的玄武,因而將山峯命名爲玄武峯。

玄武峯通常只需要一個營地,大本營設置在海拔約4600米的位置,也有隊伍會在海拔5000——5100的冰川末端設置C1營地。

從婆繆峯遙望玄武,圖片來源/默竽《紀念婆繆---李淵(默竽)的攀登記錄

該山對攀登者技術要求較高,線路上的冰岩混合路段較爲困難。首登玄武峯的李紅學在攀登報告中對線路難度的描述爲:

技術線路長度:600米

線路難度:IV,WI3+,M4,Snow50°—80°

玄武峯從技術上來說全年都可以攀登。然而由於該山位於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名義上景區是不允許攀登的,因此無法辦理登山手續。但是該山常年有很多山友攀登。

圖爲玄武峯最後的衝頂路線

發生山難是我們都不願看見的結果。誠然,山難的發生當事人負有很大責任,但是我們不該在他還承受悲痛之時便捕風捉影,妄加推斷,以至於上升到人性的角度去批判,對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

山難已經發生,逝去的意義是爲了之後的攀登者能夠穩健前行,我們應該在悲痛中冷靜分析,吸取教訓。

我們更應該看到,當地嚮導、協作以及其他團體的登山者在事故發生後無私的付出。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期待山友能夠理性、全面地看待這起山難,歡迎大家做出討論: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編輯/阿爾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