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上班的路上,總會遇到隔壁的大嫂、同樓上的幾位大嫂從外面回家。她們個個身着寬鬆的服裝,腳穿輕便的運動鞋,手裏拿着或一把劍,或一副扇子,邊走邊聊,嘻嘻哈哈地趕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她們,均習以爲常地打招呼:“嫂子們都回來了,我往外走,你們就回家了,真幸福。”她們幾乎異口同聲說:“等你退休了,也加入吧。”我接她們的話頭:“好的,一定。”

  說到這裏,你一定很明白了,她們外出鍛鍊去了。是的,她們是去離家不遠的一個幸福公園晨練。

  幸福公園,那裏有好幾個自發組成的羣體,廣場舞、扇子舞、太極、象棋、二胡、撲克。年過六十以上的人羣,自由來去,這裏是他們的休閒娛樂場所。

  在這個羣體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幫跳廣場舞的老年人,平均年齡六十五歲以上。領頭的是一位七十二歲的大姨,她身材微胖,在整個隊員,大姨的舞姿最優美,別看她胖,她跳起舞來,身姿柔軟,動作優美,人見人誇,人見人羨。

  這支舞隊曾經招搖過人們的目光。有一次,有個醉漢,路過她們跳舞的地方,停下腳步,不但連連拍手叫好,而且還說過一句中聽的話:“別看她胖,數她跳得好,怪不得領舞。”

  晚上偶爾散步,經過幸福公園,大姨總是比其他人員先到,在人員未到齊之前,她會從路過這裏的一切熟人打招呼,嘴角一抹微笑,面帶慈祥,說話聲速適中,音調動聽,我在不知不覺和那位大姨就相識了。她讓我有時間也來學習,我說我現在沒有太多時間,有時晚上還得上自習,家中還有別的事情,她說,只要我喜歡,可以來,我答應了她。從一次與她談話中,我得知,大姨已經有十多年的跳舞經歷,在我驚訝之時,她看出來我的疑惑,就笑哈哈地說;“我是在深圳學的,咱們縣跳舞纔有幾年時間呀,那時我在兒子家看孫子,有一次晚上我出去溜達,正好看到一羣跳舞的,我就停止在她們旁邊不走了,以後,我有時間就去看,跟在她們後面學會啦。” 大姨一邊說一邊雙手比劃着,她還說,她是被一曲叫《山桃花》的歌迷住的,聽到那《山桃花》,她想起老家中滿坡的桃紅,想起了家。住居在城市,距離鄉村遠,很少有機會看到桃花,桃花開了再謝,人老了,青春不再返。所以大姨下定決心跟在後面學習,一洗青春時沒有跳過舞的遺憾。

  起初她怕兒子、兒媳知道後說她,都是偷偷地學,有一次她在學習中崴了腳,無奈才與兒子、兒媳說了實話。沒有想到,她的兒媳聽後,還激勵她,並給她從網上下載跳舞的視頻,讓她在家裏對着視頻學習。

  大姨看大了孫子,兒子與兒媳,給她買了一套音響設備,讓她回家組建了一支跳舞的隊伍,成爲當地首支廣場舞隊—《夕陽紅舞蹈隊》。大姨當了隊長,教練,耐心地教每一位初學者,以後,廣場舞很快在當地興起,並陸續擴建了好幾支隊伍。隨着廣場舞的普及,經濟的發展,縣裏又建了幾處公共娛樂場所,其中的幸福公園就在大姨家後面。

  隨着《夕陽紅舞蹈隊》知名度的提高,得到社會的認可,《齊魯電視臺》來對當地公益事業採訪,這支隊伍率先上臺演出。《國際太極拳比賽》《消夏晚會》《九九重陽節》《元旦晚會》《新年晚會》,縣裏主管文化的部門,首先考慮到這支廣場舞的團隊,她們每次在臺上都表演得很精彩,掌聲喧譁。近幾年,廣場舞已在全縣普及,各個社區、各個村莊都有自己的表演隊伍。當地的經濟發展着,文化相繼繁榮,這裏的人們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舞動着生活的幸福。2018.4.10(1325字)《新老年體育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