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又一年

  今日大寒,風輕,冬日暖陽,明媚燦爛。目光掠過殘雪點照遠山的輪廓,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處處是忙年的景象。

  年到了,置辦年貨的川流不息,爲的就是遠近的客人,來家做客,哪怕一壺茶的時間,一頓飯的功夫,忙碌,身體雖然累,清歡卻繚繞心田。

  人世間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見到久別的親人,剎那間,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無論相隔多少年,一見面,笑意洋溢滿臉,塞滿心的萬般牽念,頃刻間拋得無影無蹤。說不完的話兒,聊不完的呱,落滿一屋喜洋洋的心緒,儘管彼此的容顏已改,不變的依舊是親情的味道。

  人世間的最熱鬧的莫過親人團聚的場面,無論做多少菜,哪怕只一湯,兩個盤,爲的都是那一個“親”字。

  當今的過年,客人總是說,少做點就可以,不在乎喫多少,不在乎做多少,但主人依舊不改那熱情好客的習慣。總是盡最大可能做客人沒有喫過的菜,那味道,不僅僅是一道菜的味道,裏面分明炒進一片真情實意,炒進熱情好客,裊繞歡喜的味道,是打不散的親情味道。

  過去的年,熱鬧莫過於村莊邀請個踩高挑的演出隊,村裏村外的人口口相傳,自早翹首期盼踩着高蹺進村的熱鬧隊伍,鑼鼓手一進村,習慣成自然的動作,使勁地敲鑼鼓,“鏗鏘,鏗鏘” 喧闐在村莊的上空,宣佈踩高挑隊伍來了。看錶演的人尋着鑼鼓聲呼啦啦地前來。高挑隊踩到那裏,那裏喧嚷的人羣隊列大街兩旁,喜洋洋的心緒、熱鬧非凡的氣氛灑滿在大街小巷。如果哪個村莊再請個唱戲的劇團,遠近方圓十五里的村莊,消息不脛而走,黑壓壓的人羣圍攏戲場。遠處看戲的人,哪怕看不到正面,聽不到一句臺詞,過後,逢人相互詢問,去過的人也興高采烈地說:“我去某某村聽戲了,你去了沒有?”。如果對方搖頭,脫口而出遺憾的話語:“可惜了,你咋不去呢?明年還不知道來唱什麼戲呢?“

  如今的年,各類媒體不在話下。文藝又復興,村裏人自發組織的民間高挑隊伍、地方戲曲、舞獅、耍龍燈、猜燈謎、觀燈,在鄉鎮相繼展開,年年辦,年年豐富着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來了。人們在歡聚的同時,不斷感慨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經濟騰飛給人們帶來越來越熱鬧的年,年的腳步走近,我們即將踏入在沒有雪花綻放的歲末迎來祥和的鼠年,聆聽萬家歡樂的祝福聲聲,感悟梅花“笑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內涵,走進春暖花開新的一年。(912字)

2020.1.2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