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皇帝爲尊,中國是禮儀之邦,宴請這種事很平常,皇帝也不例外,也會宴請友邦使節。過年過節還會宴請羣臣,共度佳節。

皇帝宴請和平常的請喫喝可是截然不同的,規矩非常多,而且必須遵守。

在明朝,皇帝宴請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立春、元宵、端午、重陽等節日,或祭祀宗廟時會進行大宴。

明朝初期,朱元璋、朱棣都曾在奉天殿行“大宴儀”,賜百官宴。

大宴儀由尚寶司負責,先在殿上擺好御座,金吾衛設護衛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設九奏樂歌於殿內,設大樂在殿外,舞雜隊候在殿外,安排司壺、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開宴時,皇帝入座,奏響樂曲,隨後放鞭炮,皇太子、親王等上殿,然後官員入殿,準備向皇帝敬酒。

第一輪敬酒,奏《炎精之曲》。全體跪下,教坊司跪着繼續奏樂,皇帝喝完酒,樂曲停止。百官們再行贊拜禮,然後各就位坐。

第二輪敬酒,樂隊奏《皇風之曲》,樂曲起,爲皇帝斟酒,然後爲百官斟酒。皇帝舉起酒杯後,百官也舉起來,乾杯。接下來喝湯,又是一套繁文縟節。

這樣的儀式要進行九輪,九輪之後,大家估計喝的差不多了,也餓壞了,準備喫飯,程序又來了,奏樂...

喫的是不賴啊,由御膳房精心烹製,都是珍饈美味。

喫完飯,一抹嘴就想走是不可能的,先來個舞蹈,按順序撤桌子,百官跪謝皇帝,樂隊停止奏樂,大宴儀宣告結束,皇帝回宮,皇帝走後,百官各自回家。

喫一頓飯,浪費的人力、物力不說,如此繁瑣複雜的過程,把人折騰的夠嗆,真不如三五好友一起喝酒爽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