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大行動》中所設指標涵蓋了企業開辦、項目審批、用水用電用氣、不動產登記、企業簡易註銷、通關便利、出口退稅等內容,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和國家要求。《若干意見》對標對錶,在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監管、保護產權、增強對外開放保障能力、組織領導等八個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本報訊(黃雅琴 華成明)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越高或越靠前,表明在該國從事企業經營活動條件越寬鬆。相反,指數排名越低或越靠後,則表明在該國從事企業經營活動越困難。

2018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於印發了《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國辦發104號文件),對解決營商環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突出問題,

提出了26條政策措施。雲南省委、省政府爲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和《雲南省營商環境提升十大行動》(以下簡稱《十大行動》)。

4月19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若干意見》和《十大行動》進行新聞發佈並解讀。

雲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李微介紹:爲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雲南省將2019年確定爲“營商環境提升年”。並赴全省16個州市進行了全覆蓋調研,廣泛聽取了各州(市)政府、企業家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的意見建議,研究起草了《若干意見》。同時定性定量營商環境建設的重點任務,研究起草了《十大行動》。出臺《若干意見》和《十大行動》旨在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圍繞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加快打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實現把雲南省建設成爲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羣衆獲得感強的省份的目標;提高針對性和操作性。

《十大行動》中所設指標涵蓋了企業開辦、項目審批、用水用電用氣、不動產登記、企業簡易註銷、通關便利、出口退稅等內容,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和國家要求。

《若干意見》對標對錶,在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監管、保護產權、增強對外開放保障能力、組織領導等八個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新聞發佈會上,昆明海關副關長徐自忠就海關具體落實《若干意見》《十大行動》在促進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方面的新便利化舉措回答了記者提問。

他說,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依託“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特質,在國際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其中,野生食用菌、蔬菜、水果、茶葉、咖啡、菸草、花卉等產品享譽國際市場。2019年,昆明海關將嚴格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在“保出口、穩增長”總體框架基礎上,推出六項便利化措施保障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順利出口。

第一,大力推進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將加大監管重心前移,強化源頭管控,落實溯源管理制度,抓好出口農產品原料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對原料基地植保、獸醫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種養殖基地摸底調查和生產加工等環節開展疫情疫病、農獸藥殘留監測,確保出口食品原料安全。

第二,優化調整出口農產品抽樣檢驗和風險監測計劃。積極爭取將雲南野生食用菌等特色食品納入關區抽樣檢驗計劃,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定抽樣檢驗項目和比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提高農產品整體通關速度,降低成本、節能增效。

第三,整合監管資源,優化通關流程。全面推進“查檢合一”,拓展“多查合一”,加快推進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實現企業“一次登錄、全網通辦”;加快“互聯網+海關”建設,實現通關證件資料一地備案、全國通用,一次提交、共享複用。

第四,全面推行“一品一策”和“一企一策”分類檢驗監管模式。採取降低抽批率、採信第三方檢測結果、動態監控等優化措施。同時,開啓鮮松茸、保鮮蔬菜等易腐爛變質鮮活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實行“5+2”和“白+黑”全天候24小時工作制,全力保障出口鮮活農產品快速通關、擴大出口。

第五,積極幫助出口企業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通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採集、分析評議、研究應對等方式,破解國外技術貿易措施,促進食品、農產品順利出口。

第六,發揮專業優勢提供技術保障。成立由海關、出口企業和大專院校參與的出口食品農產品專家組,涵蓋綜合法規、植物源性食品、動物源性食品和加工食品等領域,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幫助出口企業及時掌握國外的貿易需求和法律法規;加快建設服務進出口企業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收集梳理各國進出口產品准入標準、技術法規、海關監管政策措施等,爲進出口企業提供便捷查詢、諮詢等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