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語 譯

魯哀公問道: “如何可使人民心服?”

孔子對答道: “舉用正直的人,放在不直的人上面,人民就服了。要是舉用不直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上面,那人民是不會服的。”

講 析

此章的“服”可當心服解,也可當服從解。程頤說:“舉錯得義,則人心服。”解作心服。謝良佐說:“好直而惡枉,天下之至情也。順之則服,逆之則去,必然之理也。”則作服從解。服從必先心服,故也可以通。

此章旨在談政治上的正直與否的問題,其實這問題甚爲重 要。儒家強調德治, 德治是從一個人的修養上一路推展出去的直道,不借他道,不走彎路,如此合人心之外還最爲便捷。政治當然也講方法,有時候也須施些“手段”,但方法與手段都是技術的問題,不是施政的宗旨。

用人的標準也在此,儒家認爲合理的政治是君子領導小人,而非小人領導君子。既是如此,就應讓清流正直的人當道, 所以主張要“舉直錯諸枉”,否則天下就大亂了,豈只是人民 “服”或“不服”一事呢?

《論語講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