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浦陽縣令,是荷蘭作家高羅佩給他的男主狄仁傑安排的第三個任所。在高羅佩眼裏,浦陽不是普通的縣城,商業興旺,店鋪林立,街市阜盛,還有令人陶醉的美景,恰好浦陽一段山水,“狄公”在這裏蓄力,大唐便溶在詩裏,月裏,也在殘忍和高深莫測裏,共生出狄仁傑這枚寶藏男人。

作者: 西窗

浦陽縣令,是荷蘭作家高羅佩給他的男主狄仁傑安排的第三個任所。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少年天才李泌成了熱詞,但要說大唐男人誰最火爆,絕對是狄仁傑,沒有之一。圍繞狄仁傑題材的影視劇加起來不下幾十部,胖的瘦的黑的白的懸疑的喜劇的少年的中年的,說得出的類型都有,還活躍在國民手遊“王者榮耀”裏。狄仁傑是超優質IP,值得擁有。

狄仁傑火爆的源頭,是荷蘭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可以這麼說,神探款的狄公屬於“出口轉內銷”。

張之洞的洋孫婿、外交官、資深漢學家高羅佩,在重慶時,讀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翻譯成英文。鬼差神似般,狄公就附身,又用英文寫了本《銅鐘案》,出版後大獲成功,從此停不下來,《迷宮案》《黃金案》《鐵釘案》……共創作了二十四部《大唐狄公案》,締造了狄仁傑這個“東方福爾摩斯”。

按照小說設定,公元668年9月27日狄公開始擔任浦陽縣令,到浦陽第一天就開啓神探模式,此後案子一件接一件:《跛腿乞丐》《御珠案》《紅閣子》《黑狐狸》《真假寶劍》。

《銅鐘案》裏這樣介紹:浦陽一側與金華縣接壤,另一側與武義相鄰,浦陽河從北向南穿城而過,浦陽位於運河之畔,離沿海產鹽之地不遠。

《紅閣子》的背景是當浦陽縣令的狄仁傑到京城辦事回來,沿着金華江邊的官道去金華看朋友,天色已晚,就在當時頗爲繁華的金山埠落腳,準備第二天再趕往金華,沒想到這一落腳,就捲進了一起離奇的案件當中。

書裏不時出現這些句子:

離開浦陽後,隊伍走上了穿越平坦稻田的鄉間大道。直到薄暮降臨,一行人進入武義縣,次日黎明,狄公離開武義,與隨從一道啓程前往金華。

狄公聳聳肩道:“縱令如此,我明早照舊起程去武義,後日便可到金華,第三日返回浦陽。”

狄公點了點頭:“前面果有市鎮,必是金山埠無疑,離金華城尚有六十里哩。”

《銅鐘案》裏義烏人駱賓王還出場打了醬油,當陪座客人。

從上面這些地理名詞和佈局來看,完全可以推定,此浦陽不是別人家的浦陽,是咱小浦江的浦陽。

難道狄大人真來浦陽當過縣令?身爲浦江人,又是狄公粉,想到這興奮不已。

遺憾地告訴你,不可能。

首先,《舊唐書》《新唐書》都有記狄仁傑,但都沒有發現有關擔任浦陽縣令的記載。按照小說設定的668年,這個時候狄仁傑38歲,還沒入仕。他在南方的足跡要到688年充任江南巡撫使,691年當上宰相,692年被酷吏來俊臣誣告謀反,被貶到彭澤,這是他的檔案表上唯一的一次縣令。

其次,從金華的地方誌來看,也沒有看到狄仁傑當過浦陽縣令的記載。當然古代地方誌記載不一定齊全,出現一些空缺或遺漏也難免。但狄仁傑這種重量級人物,就算正史遺漏,野史、傳奇小說總會提到。狄仁傑不僅是當下的網紅,在當時也是網紅,而且是女皇大人身邊的網紅,“紅”到什麼程度?他去世時,朝野悽慟,武則天頓感自己的朝廷都空了,沒人了(“朝堂空也”),可見武則天對他的器重。

還有一條更重要的線索是,浦江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建縣,那時候叫豐安縣。唐天寶十三年(754年)置浦陽縣。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年)改浦陽爲浦江(吳越王錢鏐與吳王楊隆演之父楊行密相愛相仇,不喜歡聽這個“陽”字),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狄仁傑所處的時代,“浦陽縣”這個名字,還沒上線。

至於浦陽不在運河邊上這條倒不足爲證。

歷史上,浦陽江爲獨流入海的河流,“浦”這個詞,就是河流入海的意思。明朝之後築壩強行將其上游導入錢塘江。

你可以想象,作爲東南三大江之一的浦陽江,一條入海的河,場面一定繁榮熱鬧,浦陽縣完全有可能是海濱的市鎮之一。

高羅佩就是這樣寫的:“多虧上蒼保佑此縣。浦陽土地肥沃,從未遭逢水旱災禍,農夫們生活自在、富裕。大運河南北貫穿於浦陽縣城,水上通行船隻甚多,這些已令浦陽獲益良多。官船及私船常泊於西城門外良港之內,行旅商賈往來不斷,此間大商號生意興隆,運河吸其支流中有相當數量的魚羣可供百姓們謀生,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駐紮在此,常有軍卒光顧那些小餐館和小店鋪。”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高羅佩對浦陽的描述是真的,狄仁傑當浦陽縣令是假的。他用地理的“是”加上歷史的“非”,構築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小說世界。

高羅佩是明粉,對明代的中國情有獨鍾,書齋易名多次,曾稱“尊明閣”。書中的社會習俗與器物,如八仙桌、泡茶等,都是明朝的,而不是唐朝。和《金瓶梅》表面寫宋、實際寫明手法如出一轍,這樣操作既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狀況,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虛構性,是章回小說慣常的模糊煙雲之法。

那麼問題來了,高羅佩爲什麼要選中浦陽這地方?是偶然在地圖上戳了一下還是有意安排?

《銅鐘案》裏,大壞蛋廣東商人林樊選中浦陽作爲藏身之處,爲的是販運私鹽而大發橫財。林樊的解釋是“家父行經浦陽時,浦陽之景令其陶醉,遂決意退出商界之後於此處建座府邸”。

作家都善於假借書中人物的喜好,表達自己的偏愛。

在高羅佩眼裏,浦陽不是普通的縣城,商業興旺,店鋪林立,街市阜盛,還有令人陶醉的美景,恰好浦陽一段山水,“狄公”在這裏蓄力,大唐便溶在詩裏,月裏,也在殘忍和高深莫測裏,共生出狄仁傑這枚寶藏男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