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基於在線交易的供應鏈金融是產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那麼供應鏈金融能夠解決哪些問題?供應鏈金融又該如何設計和建設?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供應鏈金融相關內容。


【知識要點】


產業互聯網中的供應鏈金融,從本質上,可以有以下幾個典型的特徵:

第一個,供應鏈融資實際通過對有實力核心企業的責任捆綁,解決支付信任的問題。

第二個,供應鏈金融解決資金短期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第三個,供應鏈融資是一種組合增信的過程。

第四個,供應鏈金融中銀行的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


供應鏈金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1)供應鏈金融向更加細分的行業發展、更加專業化、服務精細化發展。

(2)逐漸改變商業銀行原有的信用評估體系,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3)大數據的全面應用,將使供應鏈金融的流程更加便捷,風險控制成本大大降低。

(4)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電商的深度融合,推動供應鏈金融、產業互聯網朝着生態化發展。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加速”與“放大”,是供應鏈金融提供者對供應鏈運作過程中企業形成的存貨、應收、預付等各項流動資產中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進行流動加速與財經能力放大。


【AMT專刊-供應鏈金融】節選

供應鏈金融4個典型特徵


供應鏈金融中,“金融”是核心,“供應鏈”是一個範圍的定語。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是隨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們先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階段:1990年前是物流管理階段,1990-2000年是價值增值階段,2000年-2010年是網鏈階段,2010年之後是智能化階段。


相應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有三個階段:1990年前,1.0階段,銀行模式,即公司直接向銀行借款;1990-2010年左右,2.0階段,1+N模式,核心企業發揮一些擔保作用;2010年以後,伴隨着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了3.0階段,即1+N+N模式,也叫平臺模式,即平臺作爲信用的擔保,銀行及類銀行類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服務平臺上所有的企業。


供應鏈金融1.0、2.0、3.0各個階段發展過程中,由於地區差異、產業差異等,並不是完全替代,雖然進入了3.0階段,代表技術進步的發展水平,實際操作過程中,傳統的供應鏈金融 1.0銀行模式、2.0核心企業擔保模式仍然佔有重要的比例。未來,依靠互聯網和物聯網、大數據以及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智慧供應鏈將成爲主流。在智慧供應鏈中,直接提供資金的“融資”放款主體,已經不僅是銀行了,而是包含了行業龍頭企業、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綜合服務平臺以及物流公司等。之所以這麼多機構可以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是因爲這些機構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可以掌握融資需求方的交易信用,可以控制產業鏈上客戶交易的風險,所以,就可以放心的爲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的資金服務。


當然,由於金融屬於強管控行業,直接放款方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但是由於平臺模式下,很多融資方式是和貿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參與融資、提供墊資或者預付款服務的主體就呈現出多樣化的情況。

供應鏈金融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設計和建設?

圖:平臺模式下的供應鏈金融的服務主體佔比


產業互聯網中的供應鏈金融,從本質上,可以有以下幾個典型的特徵:


第一個,供應鏈融資實際通過對有實力核心企業的責任捆綁,解決支付信任的問題。貿易雙方,是貨到付款還是款到發貨?這其中的核心是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各自按照自己的規則,形成了矛盾。但是平臺出現後,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擔保和信用,解決了信任的問題,就像支付寶,通過延期支付解決信任的問題。


第二個,供應鏈金融解決資金短期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供應鏈金融有不同類型,分別是質押融資(賣方)、預付融資(買方)、應收融資(賣方)、信用融資(買方)等類型。不同類型的供應鏈金融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場合下的資金短時間短缺問題,實際是轉爲非貨幣形式的資金,流動性不暢的問題。


第三個,供應鏈融資是一種組合增信的過程。過去,評價一個企業的信用,一般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現在由於是在線供應鏈的融資,所以具有交易信用特徵。交易信用的三個特徵:貿易的真實性、資金的自償性(也就是用於供應鏈內,資金可回收)、以及交易的可控性(包括可追溯、可視和可控),再加上優秀的團隊支持,企業的信用就會大大的增加。有了信用,融資自然不是難題。


第四個,供應鏈金融中銀行的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銀行過去直接評估企業信用,必須依靠一套非常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產業互聯網平臺出現後,依靠平臺上的企業交易信用,可以大大增加企業信用,所以銀行的風控體系,從評估核心企業轉到了評估平臺的風險體系,而平臺是穩定的, 融資企業在變化,由於交易信用主要是平臺上產生的,因此銀行風控的重點是平臺而非核心企業,這樣爲大量在平臺上服務與被服務的中小企業,通過提供交易信用,從而得到了供應鏈的資金。


直面疫情,我們與您同在!

AMT攜手百餘位專家陪伴在您左右

實時爲您提供最專業的管理諮詢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