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與消費互聯網通過交易端的流量入手不同,龍頭企業可能需要提供更豐富的系統解決方案,把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相結合,打開企業價值鏈的主要環節看,需要在採購、研發、製造、交易、倉儲物流、服務以及管理等鏈環,通過平臺的搭建與應用,多維度去發力,需要通過共享、共生、共創,尋找提供價值增值的空間,哪怕是其中的某一個價值鏈環節。通過把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結合起來思考,可以部分消除上述提出的產業互聯網向外部連接的四大障礙,但是要快速推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我想最終還需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那就是要能夠爲客戶創造價值。

產業互聯網領域至今尚未成長出偉大的企業,

但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卻有騰訊、阿里等

一批世界級優秀企業各領風騷,

這僅僅是發展時間的問題嗎?

我看不是,其實阿里很早就做2B的業務,恰恰是後來遇到瓶頸轉向消費互聯網,回答產業互聯網難以突破的問題,我們應該回歸到互聯網的本質屬性來看,互聯網的本質屬性就是連接。消費互聯網非常容易連接,特別是因爲手機這個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使得2C的廣大消費者可以瞬間做出決策,特別是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節奏非常快,時間資源極其寶貴,青年人羣體的衣食住行玩都可以通過手機迅速搞定,特別是支付、物流等功能如此便捷。

產業互聯網就不一樣了,面向2b端,特別是大B,非常複雜,連接不容易,我想可能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連接障礙。

第一,決策。企業的決策比個體的決策複雜,特別是大型企業,有相對固化的比較長的決策流程,如果決策中涉及到部門利益和個體利益,那就更加複雜了。

第二,接口。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化水平差異大,不像消費互聯網,只要是個人會用手機且有網絡就行。但是產業互聯網面對不同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規格各有差異,其實很多品牌企業故意在構建這種差異化(差異化成爲波特的三大競爭戰略之一)。

第三,觀念。一方面,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是人們比較普遍的觀念想法;另一方面,如果我的產品被連接到你的平臺上,那我自己的銷售網絡怎麼辦?長期下去,我會非常擔心我的整個營銷環節都控制在你手裏,擔心是不是會有一天被你卡脖子。

第四,產業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產品和服務的供應,有長期的穩定的配套關係,有的還需要複雜認證,難以輕易切換和顛覆。基於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差異,轉換成本相對比較高。

那麼怎麼辦呢?

我想是不是需要把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結合起來加以系統謀劃。這裏順便簡單說一下,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區別。產業互聯網,我採用AMT聯合創始人王玉榮博士的演講定義:“產業互聯網是數字時代各垂直產業的新型基礎設施,由產業中的骨幹企業牽頭建設,以共享經濟的方式提供給行業廣大的從業者使用,通過從整個產業鏈角度的資源整合和價值鏈優化,從而降低整個產業的運營成本,提高整個產業的運營質量與效率,並通過新的產業生態爲客戶創造新的體驗和社會價值。”

工業互聯網,感覺是美國首先提出來,以通用電氣公司爲代表的美國企業認爲,隨着智能系統和智能決策在企業中的逐步採用,工業生產當中的傳統機器、設備、機組和網絡,將被這些新型的互聯網技術和設備重塑,並將通過數據傳輸、多數據應用和數據分析被重新整合在一起,因此必將創造一個可稱爲工業互聯網的新時代。這種互聯網對工業產業的重塑被美國稱之爲工業互聯網,德國稱之爲工業4.0。(選自許正:“工業互聯網——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轉型”)。

當然,有人認爲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差不多,英文表述都是Industrial Internet。在這裏我們就不去糾結概念的比較分析,簡單來說,工業互聯網更側重企業內部的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改造(西門子特別強調“數字孿生”);而產業互聯網則更側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產業鏈企業之間的整合或重構。

通過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我們可以實現:

第一,在龍頭企業內部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這就能使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連接更加有機,使企業決策數字化,使企業與外部連接更富於彈性,使企業內部不同單位之間互聯互通應用場景可以向外部拓展提供示範,並且在龍頭企業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過程中所集成的技術與方法論可以成長爲業務向外部企業輸出,也有利於與外部企業之間的連接。

第二,以龍頭企業爲核心,以核心產品或者服務爲牽引,構建基礎設施,共建產業生態圈。通過產業生態圈的構建,通過資本、戰略聯盟合作以及業務的連接,通過提供平臺基礎設施,把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以及各利益相關方吸引到一起。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認爲,企業存在的基礎是由於企業內部通過行政命令使得內部的交易成本小於外部市場化交易的成本,這是企業存在的理由,我在想,其實產業生態圈是介於內部與外部二者之間,生態圈企業之間一般是通過市場化的交易,但是生態圈企業之間基於資本、聯盟以及業務緊密合作的內在關係,龍頭企業對生態圈內部的企業也享有部分的行政指令權利,因此與完全外部市場化相比,生態圈內部企業也可以部分降低市場中的討價還價交易費用(此處不展開,如果展開分析,應該可以形成一些理論成果),這樣單個企業的邊界就又有了一個持續拓展的灰度空間。通過生態圈的建設,通過生態圈的遊戲規則的制定,打消生態圈企業之間的顧慮,部分突破上面提到的四大障礙。也就是說產業互聯網的玩法,既要借鑑消費互聯網的玩法,但是完全拷貝顯然是難以湊效的,產業互聯網的流量生成,僅僅通過價格補貼的免費策略是難以實現的,消費互聯網的交叉價格補貼策略在這裏也難以湊效,需要有模式上的創新,找到新的途徑和方法。

通過把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結合起來思考,可以部分消除上述提出的產業互聯網向外部連接的四大障礙,但是要快速推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我想最終還需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那就是要能夠爲客戶創造價值。這個價值的創造,吸收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的演講觀點(我這裏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可能沒有完全理解席老師的豐富思想),從理論上看,產業互聯網可以產生如下三類價值,那就是:共享價值、共生價值和共創價值。所謂共享價值,就是龍頭企業建設了或者大家共建的基礎設施,使被連接的企業可以來共同應用這個基礎設施,共同分享其中的價值。就像這篇微信公衆號文章,如果閱讀者感覺收穫啓發,也就是實現了價值的共同分享。所謂共生價值,就是兩生物體之間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結果常常是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就像一些生物體與長期寄生在它們身體上的寄生蟲一樣,因此共生價值就是你對我產生價值,我對你也產生價值。在互聯網生態下,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所謂共創價值,就是大家糾集在一起羣毆,大家可以共同制定一個規則,讓別人來採用,這個規則其實就是一種平臺價值,可以把這個價值顯性化。如果這個利益又被大家分享了,就是大家共同分享了大家共同創造的價值。

從具體價值創造落地來看,產業互聯網價值的創造,無非是對被連接的企業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效果,要麼降低成本,要麼提高效率,或者提升質量,再有就是提供便捷性。這個價值創造的具體化就需要內化到企業的整個價值鏈中。可能與消費互聯網通過交易端的流量入手不同,龍頭企業可能需要提供更豐富的系統解決方案,把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相結合,打開企業價值鏈的主要環節看,需要在採購、研發、製造、交易、倉儲物流、服務以及管理等鏈環,通過平臺的搭建與應用,多維度去發力,需要通過共享、共生、共創,尋找提供價值增值的空間,哪怕是其中的某一個價值鏈環節。

由此可見,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光靠輕資產投入可能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這也就是騰訊、阿里宣佈進入產業互聯網領域,現在大規模投入、切入傳統產業中的理由。我想可能需要特別重視工藝/產品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來持續拉開差異化,增強連接吸引力;需要通過平臺加差異化方法,在交易、物流等瓶頸環節實現快速突破。當然,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大家都看好的贏利領域,但是這需要充足的流量,必須建立在供應鏈企業信用或者對貨物的有效監控基礎之上。

我們可以大膽暢想一下,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產業互聯網會重構消費互聯網,就像實現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範疇包含互聯網一樣。

本文由產業互聯網研產投聯盟專家、寶武物流資產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徐美竹先生供稿

徐美竹|試談產業互聯網發展中的痛點與突破思路

徐美竹 先生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服務產業發展中心規劃投資總監

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寶鋼金屬有限公司董事

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從事二十多年的公司戰略研究、戰略規劃與過程管理、投資項目尋源、策劃與審查管理以及公司運營管理等工作。擅長產業研究、戰略管理、投資管理等。在系統工程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多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