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汉未乱世中的一员骁将,俗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样悍勇无敌的将领,本应为被乱世枭雄们竞相争夺,然而素有惜才爱才之称的曹操,在擒获吕布之后,不仅没有将其收归己用,反而杀掉了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温侯吕布)01、乱世之中人心叵测,吕布名声太坏,难以获取曹操的信任

自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东汉王朝长期以来积累下的矛盾,因为再也无法掩盖而爆发!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发生了一场大火并,这场火并的结果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两败俱伤!被镇守西凉的大将董卓,趁机攫取了渔人之利。

董卓得势后愈发肆无忌惮,竟欲通过废立皇帝,在朝廷树立权威,借以总揽朝政大权!于是他与汉室旧臣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而这其中又以袁绍和丁原的态度最为坚决!他们极力反对董卓的胡作非为,坚持维护汉少帝的地位和朝廷纲纪。

吕布本是丁原的心腹爱将,丁原几乎视吕布为亲儿子,对他是无比的信任。而吕布也唯丁原马首是瞻,对丁原唯命是从,他二人真仿佛有情同父子之亲!然而吕布虽然悍勇但却着实是个见利忘义的无耻之徒!

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吕布甘愿忘却了他与丁原的恩义,转而接受了董卓的笼络,随后便突施反噬之手,结果了丁原的性命!借助丁原的首级,做了奉献给董卓的晋见之礼,凭此赢得了董卓的无限信任,并得封温侯之爵!至此董卓便挟持汉献帝,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权。

(贼臣董卓)

董卓其实是很有些本领的,但在《三国演义》里,却被刻画成了一个又笨又蠢又迟钝的莽夫。不仅如此,《三国演义》中刻画的董卓还是个心胸狭隘的糊涂虫,更没有审时度势的远见,竟然会对背叛过故主的吕布毫无戒备之心!结果在司徒王允的挑唆下,中了美人计的吕布,于公元192年四月袭杀了董卓。于是又凭借诛杀逆贼董卓之功,赢得了朝廷的信任!

可是尽管吕布有诛杀逆贼董卓之功,但在那个讲究忠孝之心的时代,还是难掩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这个道理很简单:吕布既然能为一己之私背叛故主,又岂能秉承忠诚之志辅佐朝廷?试想一个连故主都可以背叛并杀害的人,又怎么可以忠诚于国家?因此在吕布先后杀掉了丁原、董卓之后,他的名声便已经狼籍于天下了!这是曹操不愿将吕布收为己用的原因之一。

不过曹操不是也发布过“唯才是举”的命令吗?在这份命令中,曹操不是声称过“虽不仁不义,但有治国统兵之术者来归”吗?为何却偏偏容不下骁勇善战,但的确不仁不义的吕布呢?这是因为曹操可以允许麾下文武中有不仁不义之人,但却绝对不能容忍不忠之人!

也就是说你可以不仁不义,但却必须要忠诚于我!而吕布却不仅不仁不义,甚至连基本的忠诚都不具备,这又让曹操如何能够信任他?再有在吕布走途无路之时,刘备曾经张开友谊的怀抱接纳了他,可吕布是怎样回报刘备的呢?居然是趁其不备,抢了刘备的徐州地盘!

(汉献帝刘协)02、曹操麾下并不缺乏猛将,而且吕布一人之得失,也无法对曹操的基本盘产生太大的影响

曹操不用吕布的另一个原因是,曹操的麾下并不缺乏猛将!诸如许褚、张郃、徐晃这批将领,或许在武力上比之吕布有所不如,但却都是既有实力又有忠心之人!

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是有限度的,吕布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而且吕布也并非真的是无敌于天下!回想当初,董卓被杀后西凉兵马打出了为其复仇的旗号,举兵围困长安之时,吕布若真是无敌于天下,又为何不与李榷、郭氾等将力战呢?假如吕布真能诛杀这些叛军首领,又岂能置长安城与天子不顾,抽身狼狈逃窜?

所以说真正能够起到左右大局作用的,绝不是吕布这种只知道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而是曹操的运筹帏幄以及其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比不过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再突出,也无法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故曰:凭借一己之力终究难以成事,凭借一人之力终究难以取天下!而对于这个浅显的道理,做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又岂能不明白!

(枭雄曹操)

更何况吕布素来不讲信义,习惯于见利忘义,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吕布的眼晴里只有利益二字,而从无忠诚与信义可言!试想:那董卓虽然是乱臣贼子,但对吕布却是倚为臂膀的。而吕布呢,却为了美女貂蝉而不惜背叛并反噬董卓!结果是天下并没有如人所愿,在董卓被杀后得到安定,反倒是因西凉兵马肆虐,而造成了天下大乱的难以收拾的局面。

这样看来假如曹操放过吕布,并将其收入麾下反倒麻烦了!为什么呢?就因为如果像吕布这样不仁不义又无忠心之人,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受到了曹操的重用,那就必将会带坏曹操的整个团队!

好比现在某些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团队,就饥不择食的不加选择个地,胡乱招聘一些不合格的“人才”加入团队。结果是这些“人才”不仅没能发挥出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反而因其私心杂念太重,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正常运作!

这样做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的,更惶论像吕布这种一心追逐利益,完全没有忠诚之心的人呢?吕布的能力表现在其武力值极高,在汉未乱世之际罕有对手上!

然而如果一个人某些方面的能力突出,但却缺乏起码的忠诚之心,那么谁又能保证有朝一日,他不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大搞反噬呢?董卓之死给曹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曹操当然会想到,你吕布既然可以为了利益出卖董卓,那么当其他人开出高价码时,你会不会把我变成第二个董卓呢?这是曹操不能容纳吕布的原因之二。

尽管曹操因有上述顾虑,而不能将吕布收为己用,但却也曾有过犹豫。而且对吕布这种人,如果不能用就必须予以铲除,以防其日后趁机报复!就在曹操为难之际,吕布却又误托刘备为其求情,结果外有忠厚之表,而内存杀伐果决之心的刘备,只用了轻轻一句:“公忘丁原、董卓之事乎?”便断送了吕布的性命!

(刘备)

结尾:吕布既有武力也够骁善战,但却因其屡次背叛故主而有三姓家奴的污名。其结果不仅与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相背离,也因其声名狼籍而为天下英雄所不容!因此他的身败名裂实为咎由自取,即便是曹操不肯杀他,吕布早晚也会丧命于他人之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