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大唐帝国已经统治了天下8年。就在天下一统国泰民安的表像之下,一股剧变的危机正在潜滋暗长!玄武门,这座位于皇城禁地的宫门,即将见证一场腥风血雨。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手足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

李世民在鼓动李渊起兵反隋,以及在唐朝建立后消灭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李世民在唐朝初年的影响力极大,已经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使李世民和李建成渐成水火不容之势。

(唐高祖李渊)

而唐高祖李渊在其两个儿子的矛盾愈演愈烈时,先是希望利用自己的皇帝权力,以及父亲的地位,帮助他们化解矛盾,避免出现类似隋朝时杨广和杨勇手足相残的惨剧,以求保全李建成和李世民。

然而,当李渊发现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势如水火,他们的冲突已然不可避免时。既是父亲又是皇帝的李渊,便放弃了弥合裂隙的天真想法。

为了保住皇位,他便游离于秦王与太子之间。利用自己的权力让他们彼此牵制,试图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局面。

唐高祖李渊之所以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也是受制于唐朝初年的朝局。别看李渊身居皇帝之位,但是唐朝的天下却是在李世民的浴血厮杀下夺得的!

因此,唐初那班文臣武将大多倾向于支持秦王李世民。“天策府”中人才济济,秦王身边文武兼具。秦琼、尉迟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被李世民倚为臂膀。

由此,唐朝初年的朝堂上,便形成了一股以秦王李世民为核心的强大力量!而对身为皇帝的唐高祖李渊来说,秦王的力量过于强大,对自己的统治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一旦这股可怕的力量失去控制,不仅会影响大唐王朝的稳定,而且还有可能危及李渊的皇位!

所以,李渊便采取了扶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试图让他们对秦王李世民形成牵制,以防李世民图谋不轨!正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

在皇帝宝座的巨大诱惑下,昔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太原李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亲情,取而代之的是在权力魔音之下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无论是父亲兼皇帝的李渊,还是兄长兼太子的李建成,抑或是秦王李世民及齐王李元吉,都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脆弱的平衡局面终究难以持久。因为一旦受到猛烈刺激,必将引爆潜伏以久的危机,从而产生出难以扼止的巨大破坏力!

果不其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迫害李世民,便以抵御突厥入侵为借口,征调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出佂。图谋借此削除李世民的兵权,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先使李世民孤立,然后再除掉李世民!

可是,太子和齐王低估了秦王的能量!他们以为自己手中既有兵又有将,而且高祖李渊也已经倒向了太子和齐王阵营,将兵权交给了李元吉。更何况太子又是国之储君名正言顺,所以此时正是铲除李世民,彻底消除心腹大患的最佳时机!

可他们哪里知道,秦王李世民对此早有防范。于是,便在长孙无忌、尉迟恭、程知节等人的鼓动下,索性先下手为强!秦王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做好了伏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准备。

尔后又向唐高祖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迫使李渊下旨召集太子与齐王入朝,令其与秦王李世民当朝对质!

齐王李元吉为人狡诈,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妙的气息。于是,便劝说太子李建成不要入宫以防不测!然而,李建成却忽略了李元吉的提醒。

他自恃内有宫妃传递情报,外有太子卫率以及齐王府的人马保护,而且宫中禁军将领又倾向于自己,所以忽视了潜在的危险。正是这个疏忽,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麻痹大意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踏入李世民布好的圈套之中,等待他们的自然只能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结果,李建成被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元吉也被尉迟恭杀死。

然后,李世民又派尉迟恭向李渊禀报消息,声称已经诛杀了太子和齐王,名禀报实为逼宫!可想而知,当身为父亲的唐高祖李渊,惊闻儿子们手足相残的噩耗后,该是怎样的惊骇与悲伤!

李渊一心想避免的宫廷惨祸还是发生了!唐高祖李渊无法想象:隋朝的隋炀帝杀兄弑父的惨祸,为何又会在唐初重现?建成和世民兄弟为何一定要你死我活?

然而事到如今,局面已经由不得李渊左右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除掉之后,主动权已经转入了秦王之手!

在秦王李世民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也就失去了平衡局面的能力!为了避免再出现第二次“玄武门之变”,李渊不得不下旨诛灭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家眷,以免遗患将来!

让身为祖父的李渊,下令杀害自己的孙子、孙女,可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然而,李渊已经没有了做其他选择的余地!

在帮助秦王李世民了却后患之后,自知身陷险境的而又心力憔悴的李渊,于公元626年秋,“主动”将帝位禅让给秦王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尽管李世民的上位不够光明正大,但却在执政后成为有道之君

尽管“玄武门之变”的人间惨祸,令秦王李世民为后人所诟病。然而,却无法因此便抹杀掉李世民执政之后的丰功伟绩。

如果换个角度观察“玄武门之变”,也就是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中失败了,等待他的同样是被人诛灭满门老小的下场!以齐王李元吉的凶狠残暴,又岂能给李世民的亲眷留下一线生机呢?

唐高祖李渊退位让贤之后,秦王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了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勇于纳谏,在其执政的几十年里为巩固唐朝的统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大致可以被归纳成几个方面。

一、唐太宗吸取了前隋亡国的教训,勤于治国而不敢稍有懈怠。更兼他能知人善任,使有才能的文武群臣,皆得人尽其才。

如房玄龄和杜如晦,其才足以担当上佐君王,下合群臣的宰辅之职,唐太宗便让他们担当宰相!

而魏佂勇于犯颜直谏,善于匡正唐太宗的执政过失,唐太宗便让魏佂担当谏臣之职。使其得以时常匡正自己的过失,充分发挥其“以人为鉴知得失”的作用。

(齐王李元吉)

二、即使有了谏臣的直言进谏,还需要皇帝有虚怀若谷的纳谏胸襟才会发挥作用。而历史上的桀纣之君,无不是彪功护短之辈!对自己的好处沾沾自喜四处宣扬,而对其弊端则多加掩饰百般遮护!

他们喜欢的是谄佞虚饰之辈,厌恶的是犯颜直谏之臣,故有桀杀龙逢,纣杀比干的恶名遗世!结果,不仅无助于匡正救弊,反而因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国破家亡!

但是,唐太宗却不是这样的昏君庸主,他从未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才会有“中缀南山”和“鹞死怀中”的典故传世!而善于纳谏勇于纠错,也令唐太宗得以及时匡正过失,使唐朝初年人贤政清,国力蒸蒸日上!

三、唐太宗很注意爱惜民力,隋朝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做为亲历者的唐太宗悟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百姓犹如水承载着大唐朝廷这只舟,驾舟之人唯有顺应水流的变化,才能临湍流而不惊,历险滩而无忧!

故而,唐太宗在即位之后,便下旨颁行轻徭薄赋的命令。既可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也可使唐朝得以夯实其统治基础。史载:“贞观八九年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国家欣欣向荣。”

四、唐太宗很重视教育,在其执政之后为推行儒学而广办学校。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认为人才乃是国家发展的后继之力!

只有通过兴办学校,才能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可用之才,使唐朝的国力得以持续上升;在对外政策上,唐太宗也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宣。唐太宗善抚四夷恩威并济,为初唐赢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得以发展国力。

在渡过了发生“玄武门之变”,突厥人趁虚而入的危机后,重新稳定下来的唐朝逐步消除了边患。令大唐之威播及四方,使大唐之德泽及蛮荒,为唐太宗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结束语:在唐太宗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固然有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玄武门之变”的人间惨剧。然而,唐太宗即位之后却勤于治国知人善任,勇于纠错爱惜民力,推动兴办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唐太宗的卓越贡献,“贞观之治”不仅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发展了唐朝的国力,而且也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此唐太宗才得以享名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列!

(被李世民引以为鉴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