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網

前段時間小滿同學自爆了牙齒爆炸的經歷,炸出一堆經歷過痛苦補牙經歷的讀者。

難道就沒有個辦法,讓壞掉的牙齒再自己長好?

感謝祖國的科學家們讓我的白日夢(即將)成真~近期《科學進展》雜誌發佈了一項來自浙江大學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牙釉質修補材料,滴在牙齒上就可以“長”成全新的牙釉質[1]。

該研究第一作者爲邵長鵒博士,通訊作者爲唐睿康教授和劉昭明博士。

補牙之苦,過程難受錢包空空我都認了,最後苦也喫了錢也花了,然後還沒補利索,那才真的鬧心呢。

真找個對象賴,就得賴牙齒這個東西不科學。

我們說的補牙,一般補的是牙釉質。牙釉質是我們身上最堅硬的生物材料,摩式硬度僅比金剛石略低,和水晶差不多。之所以這麼硬,是因爲它的主要成分96%都是無機礦物,根本就是一塊羥基磷灰石晶體,晶體緊密排列,讓牙齒堅如磐石,嗑瓜子啃排骨都不在話下。

但是呢,牙釉質這個東西,它是不能再生的。不像骨骼等其他堅硬的人體“材料”,牙釉質內不含細胞,幾乎就是完全的無機物,可以說你換完牙有多少就是多少,之後只有磨損得更少,不帶變多的。

如果你愛“啃硬骨頭”,或者愛喫酸甜又不十分注意口腔衛生,牙釉質的消耗就更快了。

而不光我們覺得補牙難,對科學家來說,修復牙釉質也是歷史性的大難題。

從汞合金到樹脂再到陶瓷,形形色色的材料主要的作用還是“填補”。通俗點兒說就是這有一個洞,我放點東西進去給你抹平咯。

這種修補方式對付不了比較小的裂隙,而且與原本的牙齒結合也不緊密。我之前去補牙的時候,醫生就反覆叮囑我閒着沒事舔一舔補的地方,萬一填料掉了,趕緊回去找他再補。

當然也有科學家嘗試讓牙釉質自己再“長”出來,這個思路在科學上叫做仿生礦化。科學家們有直接進行礦化反應的,有利用蛋白質/肽誘導的,有用水凝膠的。但是天然牙釉質的結構十分的緻密複雜,這些方法都沒辦法大規模複製,自然更不能滿足臨牀的需求了。

那麼浙大的科學家們又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研究者也是從生物本身獲得的靈感。有些研究在觀察生物硬組織形成的過程中發現,在生物礦化發生的最前端,實際上存在着結晶物的前體物質,正是這種結構保證了硬組織能夠繼續外延。

這個可能不太好理解,咱們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樹枝抽條的時候,長出來的是柔軟的嫩枝,嫩枝逐漸生長,外皮逐漸粗糙變成老枝。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於是研究者們就想啊,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實驗室裏模仿這個生物過程呢?

牙釉質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羥基磷灰石(HAP),聯繫它的前體無定形磷酸鈣(ACP),或許能夠實現目的。

另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ACP的顆粒大小問題。之前的研究發現,2nm的ACP可以連接到HAP上,但是不能繼續“生長”;更小的離子簇更容易聚集和融合,但是呢,小的離子簇又不那麼穩定。

最終研究者們找到了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他們在磷酸鈣離子簇(CPIC)溶液中添加了一種小分子穩定劑三乙胺(TEA),它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輕易揮發掉,不影響之後生成的HAP的純度。

如此製作出來的CPIC溶液,電鏡下離子簇的大小1.5±0.3nm,形態至少能夠保持兩天的穩定。

那麼它的修復效果又如何呢?

可以說,好得讓人喫驚了~

研究者們把溶液滴在人工齲齒上,然後把牙齒放進模擬口腔環境的溶液中。經過48小時放置,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牙釉質已經重新“長”回來啦~

經過檢查,牙齒上“長”出了厚度2-2.8微米的新牙釉質,質地非常均勻,晶體排列方式與原本的牙釉質基本一樣,在電鏡下根本看不出來二者的區別。

同時,各種物理特性的測試也顯示,新生牙釉質的耐磨性、硬度都和天然牙釉質幾乎一模一樣。

這裏還有個有趣的實驗室小插曲。一作邵博士第一次把修復後的電鏡照片拿給唐教授看的時候,唐教授端詳了半天,甚至懷疑是修復材料脫落了,電鏡拍到的根本就是原來的牙齒。後來在修補溶液里加了熒光指示劑,實驗組才真的確認,修復效果就是和原生一樣一樣兒的。

目前來看,這項技術的主要問題是,實驗中新生牙釉質的最大厚度就是2.8微米了。研究者們認爲,這個是晶體生長速度和ACP穩定之間的矛盾,後續找到更好的穩定劑應該能夠改善。另外,咱也可以選擇多“鍍”幾層

據說,唐教授本人門牙上就有一處不能補的牙隱裂,他正準備親身上陣試試修復液的魔力。

希望唐教授的牙長好了之後千萬別忘了我們,牙齒炸了的小滿還等着呢。

參考資料:

[1]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8/eaaw9569

[2]http://ac.zju.edu.cn/2019/0902/c16466a1614972/page.htm

本文作者 | 代絲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