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3月24日獨家(報道 王宇)近日,關於P2P網貸監管初稿形成的消息在行業內流傳,這也引起平臺的熱議和關於行業進行洗牌的分析。回顧P2P網貸七年多的發展,伴隨着跑路、倒閉等負面消息,行業依然呈現出向上的力量。加之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可期。專業垂直化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緩解行業融資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覆蓋了傳統金融不能覆蓋的範圍。

沐金農CEO王曾:P2P行業或成民間金融接棒者

作爲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平臺沐金農平臺的負責人,CEO王曾在速途網互聯網金融沙龍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對於發展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來說,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專注做垂直細分領域也是平臺長久發展的優勢。

在他看來,P2P行業有可能成爲民間金融的接棒者。兩種思路引導P2P網貸的發展,一種是量變引起質變,所以各平臺要做好風控;另一種是類似做IPONE6的思路,做出稀缺性極強的產品由消費者付出高溢價。

對於熱議的P2P網貸監管初稿,王曾表示,行業有門檻是好事情,十倍槓桿或者出於緩衝作用的考慮,互聯網金融確實需要有金融背景的高管。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 深耕三農金融市場

當被問到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王曾說,首先是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他表示,沐金農的事業剛剛起步,團隊正在不遺餘力全球海選人才。目前團隊成員多是在金融行業有多年經驗的高管,這樣才能保證平臺的風控的專業性。

王曾認爲,深耕特定行業,專注做垂直細分領域,也是平臺保持自身優勢的重要之處。沐金農的團隊瞭解農業,瞭解農業的動態平衡系統,這是團隊做三農金融的基礎,也是關鍵原因。

“我一直呼籲三農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難,非常痛苦的市場,我希望更多參與者加入。”王曾說。

兩種思路,P2P行業或成民間金融的接棒者

王曾在演講中表示,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時代只是1.0時代,其實只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效益,或者可以稱作民間借貸的網絡化。但真正的互聯網金融2.0時代、3.0時代除了長尾的效益,它還有時空錯配效益,還有網狀效益。

他說,目前國內很多互聯網金融其實賺的錢都是金融壓抑的錢。這其中會有一些中間層,如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在發達國家是沒有的)。一旦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中間層消失,互聯網金融會向何處去?

他講到目前P2P運營的兩種主流思路。

第一種是量變引起質變。風控其實就是資產的定價,而金融最重要的是流動性,流動性很好的情況下,該賺錢的時候就賺錢了。

第二種思路,就是iPhone6的思路。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做一個非常好的產品,具有稀缺性,消費者願意支付高溢價。這也是深耕某個垂直行業的思路,與團購市場某些思路類似。

同時,王曾認爲,P2P行業有可能成爲民間金融或傳統金融的接棒者。這從去年和今年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大規模的倒閉的現象中可以看到。

監管初稿:有門檻是好事情 十倍槓桿具有緩衝作用

就最近媒體所報道的P2P網貸監管初稿,王曾表示,有門檻是好事情,但具體的標準應該看最初的定稿。

對於所要求的平臺要有金融背景的高管,這也是好事情。金融是金融,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你必須要有懂金融的人,懂風控的人才能做這個事情。

註冊資本與存貸之間的存貸比十倍槓桿,王曾認爲在監管層來會有考慮互聯網的無邊界性,某些問題有可能迅速的變的非常大。這能夠防止平臺因過快增長而自身能力不夠的時候,得到緩衝。

做三農領域垂直互聯網金融平臺 服務農民的家庭財富管理

沐金農,是服務三農垂直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做兩件事:第一件是給新農業融資,就是跟農業相關的農民農村的人融資。第二件事我會做給9.3億農民(包含農民工)做家庭財富管理。

沐金農的模式叫陌生人借款熟人管控模式。即P2P是給陌生人借款的東西,但卻要熟人社羣來管控它,這是沐金農核心的模式。

沐金農堅持兩點,第一金融必須服務產業。第二,必須做好的金融。而沐金農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