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李寶莉被兒子趕出了家門,扛起扁擔,又去了漢正街

電影還沒來得及去看就下線了,據說顏丙燕演得很好,讀小說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有畫面感,漢正街,漢口的碼頭,龍王廟的批發市場,每次回家坐公交都會經過這一帶。寶莉的性格火辣辣的,讓人一下子就聯想到武漢人,本來武漢話就帶着幾分傲慢,像吵架,但是她得心地其實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說在她內心仍然是個小女人,只是她傲慢慣了,不懂得或者說是忘記了如何示弱,

於是造成了她的悲劇人生,間接害死了老公,忍辱負重做體力活扛起養家的擔子,卻不被兒子理解,誤解越來越深,最終遭到兒子的拋棄,可是就連最後兒子要把她從自己房子裏趕出去的時候,她仍然一副強勢的樣子,絲毫不流露出自己的脆弱。而只有在唯一的好友石小景面前,她纔敢吐苦水,纔敢放聲大哭。可是人生畢竟是自己的,無論石小景怎樣掏心掏肺地幫她,自己的生活一樣要自己來過,爲了不讓家散掉,她全副武裝把自己的脆弱藏起來,忍住肉體的勞累,忍住親人的排擠,忍住一個人的寂寞。

李寶莉太平凡太真實了,沒有文化,世俗,無知,短見,嘮叨。真實的像是街頭巷尾每天磕着瓜子兒談論別人家長裏短的中年婦女,她們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不看書不看電影不聽音樂,踏踏實實的扎進生活裏。以爲家庭做家務,做飯,嘲諷無能的丈夫,嘮叨不上進的孩子爲主要日常活動。她們嘴裏彷彿沁了毒液,說出來的話句句往人心裏扎、

愛攀比,喜歡比房子比孩子比珠寶。看前半段對這個女人簡直滿滿的厭惡,這樣的女人不懂什麼叫相敬如賓,不知道什麼才叫幸福的家庭,甚至想到了“一個女人可以毀了一個家”這句話。說這是聯想到了自家奶奶,她和李是差不多的人,每日裏嘴裏不停的嘮叨嘟囔,吵孩子,吵自己懦弱無能的丈夫。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滿足感,所有人都聽之任之才能讓她有徵服欲。這樣的一個人想起來都是噩夢,真的足以毀了一個家,而她自己也在自己不停的數落中收穫了所有人對她的嫌棄和厭惡。

看到最後我便作誅心之論幾乎可以肯定的認爲李寶莉應該是去自殺了,像她的丈夫一樣一死了之,拋卻身後事,生與死,煩惱與痛苦一併拋到腦後。以死來向命運示威,來讓兒子醒悟,讓傷害過她的人後悔惋惜,也以死救贖自己,償還自己的債。這是我以強烈的代入感以自己的角度去揣測,都這樣兒了還有什麼活頭?肯定是一個悲劇,李自殺,全劇終。

可沒讓我料到的是煎熬到四十八歲的李寶莉卻依舊挑起自己的扁擔,繼續像每一個平凡的人一樣去生活,悲愴的故事基調有個出人意料的結尾。可它不代表什麼樂觀積極向上,這些詞兒絕不適合再用到李的身上去了,我看到的是麻木,侵入骨子的心死如灰,又或者像李寶莉這樣的人腦神經粗糙,根本不會感嘆什麼命運的不公,自己的遭遇有多痛苦。

也感嘆生命的韌性,街頭巷尾每一個平凡的人身上不知揹負了幾多故事和酸楚。時代的巨輪轟隆隆向前,嘈雜又吵鬧,每個人都是裹在生活的洪流中向前走,在自己看來再悲愴不過的事情被縮小,被淹沒,變得不值一提。也感嘆人這一生到底要經歷多少痛苦,才能成爲一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