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下的天津“微醫模式”

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問診界面

從大年初一開始,天津醫院感染免疫科副主任劉秀嬋有了兩個新身份。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她是支援天津醫院發熱門診的臨牀醫生;脫下防護服拿起手機,她是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的一名線上醫生。

除夕夜,在天津市衛健委、醫保局和市委網信辦的統籌指揮下,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火速上線。像劉秀嬋一樣,全國通過微醫互聯網醫院參與線上“抗疫”的醫生,截至2月18日,已經有37277名,累計提供醫療諮詢服務136.64萬人次。

除針對新冠肺炎的免費義診之外,圍繞慢性病和常見病的便民門診、心理援助專區和醫護人員心理關懷通道也快速開通,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率先成爲天津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

不久前,國家衛健委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的優勢,推動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讓人民羣衆獲得及時的健康評估和專業指導,精準指導患者有序就診,有效緩解醫院救治壓力,減少人員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從線下到線上,從疫情時期到常規醫療,天津“微醫模式”或將成爲各地參考借鑑的範例。

醫生“上線”

劉秀嬋是1月25日進入醫院發熱門診工作的。

“1月中旬,醫院就開始在全院範圍內給醫護人員做關於傳染病接診和收治的相關培訓,所以當時大家都已經緊張起來,隨時準備着。”劉秀嬋說,隨着發熱門診人數越來越多,需要大批醫生支援,她也第一時間前往發熱門診。

也是在同一天,劉秀嬋接到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的電話,希望她能參與“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的在線問診。

“發熱門診早中晚班交替,一進去就得連續工作7個小時,有時候還得上10個小時,防護服都不能脫。”劉秀嬋也想過,自己能忙得過來嗎?

但她很快就說服了自己,決定在線上爲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諮詢。“我本身是免疫專業的,對疫情的相關情況也比較瞭解了,能夠通過互聯網爲更多人提供諮詢,讓他們少跑醫院,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我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入駐“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提供在線諮詢的,還有菊梅消化中心病區主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西醫結合科原主治醫生楊慧銀。

2003年親臨“非典”一線的經歷,讓楊慧銀很早就對疫情有更高的警惕。

“當時我的工作單位是原解放軍第302醫院,它是全軍唯一的一家三甲傳染病專科醫院,我們離‘非典’很近,管理非常嚴格正規,因此對傳染病和隔離的知識也有更多的瞭解,會格外注意一些。”

忙完每天的日常工作,楊慧銀會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線上。“晚上12點之前都會隨時在平臺上接診。”

在楊慧銀看來,這也是她參與到“抗疫”醫療戰線中的一種方式。“沒有辦法到一線去做貢獻,在後方力所能及地盡一份力量,內心也覺得非常激動和榮幸。”

另一種“抗疫”

跟劉秀嬋和楊慧銀一樣的醫生還有很多,截至2月18日,通過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參與線上“抗疫”的醫生已經有37277名。

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在除夕夜火速上線。

彼時,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國範圍內蔓延,各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激增,一線醫護全面進入“備戰”狀態。

爲減少民衆就醫交叉感染風險,助力疫情風險防控,天津市衛健委聯合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在全市開展互聯網醫院線上義診行動,鼓勵全市醫師利用業餘時間爲天津和全國羣衆提供不限次、全免費健康問診諮詢服務。

截至2月13日24時,“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發現新冠肺炎可疑病例1354例,並在醫患合作下,將可疑病例向各地疾控部門上報。

微醫互聯網總醫院相關負責人張頌奇介紹,通過“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用戶可以在線免費諮詢專家、進行心理健康諮詢;領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掌握專業科普知識;利用便民門診線上開藥,享受送藥到家服務;同時可以關注天津地區疫情動態,掌握最新疫情信息。

據其介紹,目前全國範圍內的平臺義診和便民門診都是免費的,“患者進入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或進入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註冊登錄後,可以自主選擇圖文問診、視頻問診、電話問診並填寫診前問卷描述病情。”

張頌奇說,爲保證醫生全面瞭解情況,患者還可以選擇上傳就診病歷、影像報告、檢查檢驗報告,與醫生在線溝通。

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甫一上線,來自當地和全國各地、尤其是武漢地區的問診需求大量湧入,每分鐘問診量達五六十人次。

2月13日,楊慧銀就接到了一位來自湖北地區的患者求助。

“這是一位對自己對他人都比較負責的患者。他是在出現感冒症狀後,及時去醫院做了排查,血常規和CT影像都顯示正常,也沒有提示新冠肺炎的可能。但患者本人非常焦慮,感覺有被傳染的風險。”

通過詳細的圖文聊天和電話溝通後,楊慧銀告訴這位患者,平常心對待,同時做好隔離。

楊慧銀說,類似這樣因爲懷疑自己感染而前來諮詢的人不在少數,“這種情況下,感覺自己實際上是在爲對方進行心理疏導。”

疫情時期的心理關懷

爲應對疫情造成的普遍心理創傷,“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特別開設心理援助專區。

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聯合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及志願者團隊,在心理援助專區面向所有網友提供自測預判、諮詢專家等心理服務。

針對疫區最爲常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焦慮、抑鬱,網友可通過7至17題的自測提問,完成初步評估,自測會根據評估結果推薦是否需要進一步諮詢心理專家。

據悉,第一批上線的百名心理專家團隊,主要由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組成,其中超過20%爲臨牀醫生。

溫州康寧醫院副院長、臨牀心理科主任葉敏捷和他的同事們,每天要接到20至40個尋求心理援助的熱線電話,“大多數是因爲擔心被感染而焦慮的普通人,也有因爲不適應隔離而恐慌不安的。”

爲減輕民衆的心理恐慌,引導民衆正確認識疫情、科學防治,1月27日,天津市委網信辦聯合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在“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上線,供公衆免費領取。

據天津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手冊從對病原的認識、傳播途徑、臨牀表現和相關治療、防控常識、認識誤區等幾個方面,以圖文形式第一時間傳播科學防疫知識。截至2月19日19點,手冊已累計下載51.9萬份。

隨着疫情的蔓延,民衆也在尋求對工作、生活等不同場景中具體防治措施的權威釋疑。1月29日,天津市委網信辦聯合微醫互聯網總醫院、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共同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也隨即上線,以問答的形式對疫情的焦點話題進行了專業、通俗的闡釋。

“《問答》附錄裏還彙集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以及防控文件,同時推出中英文版圖書,這是全球首部關於新毒肺炎防治的中英文對照出版物。”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對普通公衆的心理關懷,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也特別開通了醫護人員心理關懷專屬通道。

有一位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生給葉敏捷打來電話,訴說他的自責與無力。

“他是一位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一開始他對救治病人很有信心。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新敵人,他變得束手無策。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專業的醫生,爲什麼原來覺得很有把握的事情忽然之間變得毫無控制能力,甚至因此產生無價值感。”

葉敏捷說,疫情當前,一線醫護人員面臨着比常人更加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僅要去救助病人,也要小心自身防護,還要擔心家人安全。疫情的衝擊、長時間隔離的狀態、不穩定的醫患關係,集中爆發的時候,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危機。”

在葉敏捷看來,線上心理援助的好處是,不會讓求助者產生羞恥感或者不安,“醫生是一個不太願意示弱和求助的羣體,所以我們首先還是提供一個心理狀態的自評工具,讓他們自己判斷一下焦慮的程度、情緒的不穩定性,如果是明顯需要心理援助的,再撥打心理援助熱線。”

傾聽和回應求助者的情緒,是心理援助的基本工作。葉敏捷說,爲醫護人員開通的這個求助熱線,就是專門提供給他們表達情緒的。此外,心理援助團隊也會幫助醫護人員處理自身的一些認知行爲,教他們通過放鬆身體來緩解心理壓力,並鼓勵他們與外界保持聯繫。

不忘慢性病患者

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困擾的,還有許多慢性病患者。

受疫情影響,一些醫院的普通門診暫停,也有患者因感染風險不敢前往醫院。如何複診、續藥,成爲慢性病患者羣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

“以乙肝爲例,我國的乙肝患者人羣非常龐大,有將近7000萬人的病例。對於乙肝病人來說,抗病毒治療是一個基礎治療,抗病毒藥物又不能停,非常時期這就成爲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楊慧銀說。

爲應對慢性病複診患者就醫和用藥需求,天津要求全市全科醫師登錄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依法開展慢性病、常見病複診服務。

2月7日,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在免費向患者提供網上諮詢問診服務的基礎上,開通線上便民門診,重點圍繞常見病和慢性病,爲市民提供在線複診、在線開方、藥品配送一站式服務。

便民門診一開通,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張傳英的“線上”病人就多了起來。

“對於病情比較平穩的慢性病患者來說,線上複診開藥與線下沒有太多區別,而且還不用排長隊,目前疫情時期,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張傳英說。

據她介紹,患者在線上複診、開藥的流程也不復雜。

天津市民通過電腦或手機進入“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微信公衆號,點擊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的“去開藥”,選擇相關科室,上傳、填寫病歷及用藥需求後,就可以等待醫生接診。

“以糖尿病爲例,我們會詢問患者有幾年病史,在用什麼藥,肝腎功能怎麼樣,是否有過敏史,目前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有的病人可能在線下就診過,也可以上傳診斷單和處方,供醫生參考。”張傳英說,通過這些問診,基本能夠了解病人當下的病情,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用藥,並開具處方。

處方審覈通過,患者可直接下單購藥,支付成功後藥品會於當日或次日快遞配送到家。但張傳英也提醒,慢性病患者依然需要定期到線下門診進行復查。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糖化血紅蛋白、尿蛋白;有視網膜病變的需要定期複查眼底等。

對於天津市民來說,一個更大的利好是,目前,天津市醫保局等相關部門正在與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依託的實體醫院進行對接。未來,慢性病和常見病患者在線上開藥,或將與線下同步使用醫保報銷。

隨着疫情的蔓延,各地防控措施加強,慢性病患者用藥難的問題越來越凸顯。一位身在武漢的肝病患者也發來求助。

“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求病人3到6個月來複查一次,但武漢管控後,他的出行變得非常困難。而且武漢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前去支援疫情一線,普通門診暫停,他的特定用藥也不是所有醫院都有。”楊慧銀說,這導致病人開藥、購藥都成了問題。

其介紹,按照線下醫院的標準和流程,菊梅醫生團隊在微醫互聯網醫院上打通了線上複診和處方流轉環節,並協調好物流渠道,成功將藥給患者送到了家裏。

讓互聯網醫院走向日常

除了針對新冠肺炎的線上免費諮詢、爲慢性病和常見病患者開通的便民門診、特殊時期的心理援助,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還專門啓動了發熱門診候診情況發佈機制。天津及全國疫情動態也設立了專門的頁面實時更新。

“發熱門診候診情況每2小時通過媒體向公衆發佈,目的是爲了引導發熱病人合理選擇就醫機構,避免出現發熱病人集中就診情況。”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發布機制是依託天津市衛生健康專網,採取數據自動抓取方式,實現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候診情況實時採集、自動彙總。

其表示,目前正在不斷完善信息採集分析和監測預警功能,力爭爲決策研判提供更加科學、及時的依據。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近日就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相關問題召開研討會時表示,天津等地結合實際積極搭建權威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規範提供針對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線上診療諮詢服務,並強化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協同聯動,可以更好地助力打贏疫情攻堅戰,值得各地參考借鑑。

不少醫生也認爲,互聯網醫院不僅僅是特殊時期的有效舉措,同樣也值得在日常的患者管理中推廣。

劉秀嬋覺得,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醫生可以跟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建立長期的良好溝通,隨時詢問病情。“比如患者用藥以後有哪些臨牀症狀上的變化,或者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情況,我們可以在線上直接指導他怎麼處理。如果是輕微的反應,可能讓患者自行購買一些藥物,就能糾正;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會建議及時來醫院治療。”

“對一些老病人來說,他們更希望跟首診醫生保持長期聯繫,獲得持續的幫助。”楊慧銀說,線上問診平臺就可以提供這樣的聯繫渠道,讓病人得到及時的診治,不用非得跑醫院去掛號、去排隊,才能看上醫生。同時,能夠極大緩解一線的臨牀壓力,讓患者減少無序奔波,讓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到醫院去就診。

但互聯網醫院當然不可能完全替代線下實體醫院,檢查、化驗等項目必須在線下完成。

“有時候我在線上回答患者的問題,會有一種有勁使不上的感覺。”楊慧銀也坦言,目前的互聯網醫院解決了爲複診病人問診和開藥的問題,下一步必須要考慮打通與線下醫院的業務協同,推行專科檢查檢驗標準化,實現跨區域檢查和複診問題,“讓病人知道應該完成什麼頻次的複查,去哪裏能夠完成專業準確的複查,複查結果可以及時回傳給首診醫生,醫生也能及時查看化驗和檢測情況,給予患者及時和專業的指導。”

“這是我認爲未來互聯網醫院發展的理想狀態,也是對線下實體醫院的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和延展。”楊慧銀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