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小米+Karo

前幾天,我在知乎上看見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你見過最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翻開底下的評論,發現各有觀點,其中有兩個網友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網友,是一名來自貴州大山的女孩,去買衣服總是不敢試,怕弄髒人家的衣服,怕付不起錢。別人一雙阿迪要800多塊錢,她甚至不能理解,因爲不管外套、短袖還是鞋子,自己都穿50多塊錢的。

她去外地讀書,阿姨送她一件衣服作爲禮物,因爲考慮到阿姨付錢,在衆多衣服當中,她只挑了一件無袖外套,雖然不合身,但非常便宜,只需要80塊錢。

結果阿姨說她是土裏土氣的鄉巴佬,錯愕之間,她看到了眼神中的嫌棄,感受到了語氣中的嘲諷。

姑娘說她真的特別自卑,口紅只敢買10塊一支的,也不敢去逛街,因爲怕自己穿得舊,被別人看不起……

還有一個姑娘,大學期間,有個舍友要給自己的男友準備生日禮物,在猶豫買AJ還是買“椰子”。

出於好奇,她順便問了句:“AJ是什麼呀?比椰子更好喝嗎?”

結果引來一頓嘲笑:“椰子鞋都不知道,還好不好喝呢?真是笑死我了!”

“真是沒見過世面!”

此後,她開始被冷落,受排擠,總是被說沒見過世面。

她覺得很委屈。

難道僅憑一雙AJ,就被認定沒見過世面?

難道這就可以是被嘲笑被排斥的理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有人認爲見過世面,就是認識很多奢侈品的品牌,去過高檔餐廳,出國玩了幾趟......

現在生活中,這樣的偏見無處不在:

“不懂得高檔的品牌,牛排要6分熟,就是沒見過世面”;

“不去咖啡廳喝咖啡,只懂得手捧一杯coco,就是不懂得生活”;

“女的化妝濃,還一身的名牌,就一定是被包養”;

……

總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覺得自己見多識廣,就自信地以爲,自己看到的那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

他們不去了解別人背後有什麼樣的苦衷,卻用自己的標準衡量着一切,輕易對他人做出的事情品頭論足。

就像在地鐵裏,一個來月經痛到嘴脣發白的女孩,因不舒服沒有給老人讓座,就被一些人指責冷漠,這些人沒看到她恰好也需要休息。

這個世界很大,自然而然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不瞭解一個人的所有,又怎能憑几個碎片的場景對別人定性?

1

別人的話隨便聽聽,自己做決定

我寫文章經常提到,作爲年輕人要多見世面,有機會多去體驗,這樣會讓你變得更從容。可是有些所謂的見世面,經歷一次就懂了,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這樣的時刻,我經歷過很多。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剛來大城市時,乘地鐵不知道如何買票,問了旁邊一個人,以後再坐地鐵就會了。

第一次,跟着好友小怡去高檔日料店,我點三文魚,被提醒,好的日料店,沒有三文魚。那次,我拿着本子記了很多筆記,知道如何區分金槍魚的刺身、中脂和大脂……

去了幾次後,我都能夠詳細介紹每一道菜了。

誰都會有第一次,也存在着不知。

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高鐵,第一次上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去旅遊……

誰又能避免顯示自己的無知?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一雙椰子鞋得好幾千塊,不知道蘿蔔丁是什麼,不知道神仙水是什麼。

還會認爲凱迪拉克是和勞斯萊斯一樣級別的豪車,名字越長越牛;還會認爲HM和優衣庫是很貴的品牌……

但那又如何,他們不是沒見過世面,他們只是過着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花着理所應當的錢罷了。

再說,這些東西體驗一遍,就會了。

記得大學時,專業課老師給我一個建議:“小米,不要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兼職上,你所謂的體驗生活、積累經驗,大學畢業1年就完全具備了。可是你讀書的機會,並不是一直都有。”

所以,大學4年,最初在餐廳洗盤子一週後,我再也沒有去過,努力學習,拿獎學金,實踐都是專業相關的:心理健康中心工作,跟着老師做研究。

沒事就在圖書館看書,大學看了特別多的書,對於現在寫作,也是非常好的積累。

畢業後,我沒有錢,所有精力都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這兩年,我想要提升衣品,沒有花多長時間,就完全掌握了。那些郭敬明書中提到的上海高檔商場,拿出2個下午,就可以逛完。

這讓我想到高中時,劉先生(老公)那一屆的全校第一名,跳級上來的,16歲讀大學,去了北大。當年他讀小學,大家都討論還珠格格,他轉頭問了一句:“小燕子是誰?”誰敢說他沒有見過世面?

這個男孩寫英語作文,讓老師頭疼,很多單詞太難,需要查字典,提醒他,高考一定要用簡單詞彙。如果不懂影視劇但成績優秀,是沒見過世面,相信大多數人都想這麼“沒見過世面”。

所以,當別人再用你不懂某個東西來評價你沒見過世面時,你可以選擇隨便聽聽,通過自己的實際體會去判斷這些話的對錯。

要明白,真正見過世面的人,纔不會這麼小家子氣,讓別人下不了臺。

當我們遇到不懂的東西,先不要自卑,現在知道了,不就懂了嗎?

學會接納自己,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自己決定自己,自己爲自己負責。

2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他人

一個真正見過世面、成熟的人,他們不會表現出自己的與衆不同,也不會帶着偏見去評價他人,相反的,他們能理解更多不同的人和事,並予以尊重。

我有一次去蘇州旅行,報的是團體遊,一起出行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只有少數的幾個年輕人。

那一天住酒店,恰好碰見一個從來就沒見過自動花灑的老阿姨,在走廊問同行的小姑娘該怎麼使用,她怎麼摁旁邊的器件,都沒出水。

旁人聽見了她們的對話,都在捂嘴嘀咕笑話老阿姨沒見過世面,連自動感應花灑都不會使用。

但是這個小姑娘卻不一樣,她沒有對老阿姨露出絲毫輕視,反而主動走過去,將她的雙手移到了花灑下,幫她化解了這次小小的尷尬。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讓老阿姨深受感動,覺得小姑娘很尊重她。

還有一次,我去一個朋友家住了幾天,這是我第一次住那麼大的別墅,有游泳池、阿姨、司機。她的衣帽間和我家的房子差不多大,我問能不能看看她的愛馬仕限量包包。

她全部拿出來,我還坐在中間拍照,開玩笑,“以後,我再也不想買一個愛馬仕了,完全被治癒了。”

朋友從沒有嘲笑過我沒有見過世面,而是請教我如何寫一篇文章,還教給我如何看一個項目,帶我見了很多人,每次回去一起復盤,還幫我梳理公司的業務。

至此我深刻地認識到,原來真正見過世面的人,更懂得放下自己的偏見,尊重別人。他們懂得別人的不容易,也不會拿狹隘的眼光去看待人生。

約翰保羅說過:一個人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當有一天,你理解了每個人的不同,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你纔算真正的見過大世面。

3

先去了解一個人,看到對方真實的存在

看到這個話題,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人人都不喜歡偏見,可人人都會有偏見。雖然社交禮儀,以及從小受的教育,促使我不會把這些偏見表現出來,有時內心也是有一些看法。

但隨着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發現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一面。

語姐曾經分享給我一個看人的經驗:當你第一次見一個人時,你可以假定她是一個好人,說的每一件事情,你都可以相信。接下來,接觸可以慢慢去驗證。

當我們先入爲主對一個人有偏見時,就關閉了認識對方的可能性。在關係裏,我們要看到一個人真實的存在,我想你身邊有一個人不會喫大閘蟹,你教給她,她一定能感覺到你的善意。

我們釋放的善意,也是結善緣,真誠是抵達對方內心的唯一通道。

我們應該多關注一下不同人的聲音,而不是用自己僅有的認知去評論他人,這會關閉自己增長見識的通道。

走出去,跟最優秀的人學習,多交流,漲見識,非常重要,但不要狹隘地理解見世面。

我認爲真正的見世面,是走進生活裏,認真去體驗,不斷提升自己,能夠理解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裏,也不輕易去判斷別人,真正的活出自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