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是一面鏡子,把中國物業行業照得一清二楚

來源:朱羅紀

整理了一些物業公司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頗爲感觸,媒體對他們的關注似乎有些少。搜到的材料明眼一看基本都是物業公司主動的宣傳文章,其實還是很值得記錄的。

在新冠疫情重創的衆多行業裏,中國的物業行業可能是“因禍得福”的極少數行業之一。衆多物業公司不但在這場疫情中沒有受到重創,反而因此 打通了以往夢寐以求而不得的社區“ 最後一公里”。

就我的觀察而言,這場疫情將是中國物業行業的“分水嶺”事件,會對中國的物業公司產生全方位的積極推動,並快速拉開優質物業公司與普通物業公司之間的分化。在大部分物業公司還在沉浸於按部就班、照章抗疫的時候,一些有遠見的物業公司,已經化被動爲主動,積極佈局,遠遠跑在了前頭。

疫情期間,截至今日,主要物業股升幅如下:

碧桂園服務從最低25升到今日30.5。

中海物業從最低4.65升到6.19。

保利物業從最低51升到65。

佳兆業美好從最低18.5升到29.4。

奧園健康從最低5.4升到8.4。

雅生活服務從最低25.15升到35.45。

招商積餘從最低17.8升到23.9。

綠城服務從最低8塊升到9.9。

普遍的升幅都在20%以上,佳兆業美好升幅更是逼近6成,頭號選手碧桂園服務市值超過826億港元,市盈率超58倍。

這是資本市場給出的答案,顯示投資者對物業公司在這場疫情中的正面預期。這一點,大部分的行業都只能是望洋興嘆。

從現實體驗看,這場全民抗疫,在城市, 站在抗疫最前線的扛鼎者正是各大物業公司。我記得在春節前疫情還沒有引起大家高度重視的時候,已經有物業公司先行者開始對外來人員進行測溫了。到目前爲止,旗下擁有數千個小區的物業巨頭——萬科物業、碧桂園服務等,都採取了小區全封閉管理。

比如碧桂園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說“疫情發生以來……碧桂園3000多個項目、3萬多名員工……守護230萬戶業主的健康安全。包括……小區封閉式管理、體溫檢測、消毒覆蓋、人員防護、隔離措施、垃圾防疫、宣傳提示、上報……”

再如萬科物業,爲應對疫情,成立“長江行動”工作組,“服務全國2663個住宅項目,超過535萬戶家庭……確保員工成爲合格的保護者”。實現小區全封閉管理,出入者100%登記測溫,公共區域消殺升級到每日至少2次,電梯消毒覆膜並放置專用紙巾,並將客戶滿意度調查樣本量較平日上浮50%,等等。更有10名萬科物業的員工成爲志願者,前往火神山醫院提供後勤保障服務。萬科物業預計增加抗議費用2億元。

在管面積1.42億平米的中海物業,在疫情期間增加額外人工成本3000萬,額外物資及分包成本1000萬。旗下所有小區亦是封閉管理,所有進出小區人員體溫檢測,每天消毒四次。截至2月15日,中海物業物業費收繳率約爲47%。

我認爲,突發疫情對物業行業及公司的影響,大致可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物業公司的社會重要性在快速上升。

從來沒有哪一次事件,讓我們意識到,每天幫我們看大門的保安哥哥那麼重要。當全中國都在採用最古老的抗疫手段——居家隔離——的情況下,物業公司客觀上成了抗疫的基本單元、一線扛鼎。你平常時候可能都沒有正眼看一眼的物業人員,但在這個關鍵時刻,負責的不單是你的安全,甚至是你的小命。這個非常時期, 好的物業公司是真的能夠保你命,而差的物業公司也真的能夠要你命。

這場抗疫戰,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在接下來的買房/換房中 ,物業公司是誰,會佔更大的權重,這將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這是來自疫情的教育,也是優質物業公司自己掙來的。作爲開發商提供的“售後服務”,物業公司的獨立的核心競爭力會迅速形成。

同樣升高的還有物業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和美譽度,在這場疫情中,萬科物業、融創、保利物業都打出了招聘廣告。融創面向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休假員工提供工作機會,緩解酒店、旅遊、餐飲、民宿等行業的經營性危機。保利物業則針對疫情受困家庭和個人開通了綠色就業通道。最厲害的是萬科, 發出2萬人超大型招聘計劃, 相較於現有員工人數,大幅增長20%+。可以說是創下房地產行業招聘之最。在此時此刻有能力帶動就業的,已屬難能可貴。從這個角度, 物業公司可謂是2020年初春的“善之花”。

第二個方面,打通社區最後一公里。

因爲抗疫,物業公司成了隔離小區業主與外界接觸的一道安全屏障,這樣反而大大拉近了物業公司與小區業主之間的關係。物業公司往日一直想努力打通的“社區最後一公里”,就這麼實現了。

一般來講,大部分物業公司基本上是三塊收入來源——基礎物業費、社區增值服務以及非業主服務,物業公司因爲抗疫,事實上大幅提升了在業主心目中的信任度,與業主之間的互動黏性增強。這對於下一步的社區增值服務的開展,將會非常有利,這也是資本市場爲何在疫情中給予物業公司正面預期的理由之一。

第三個方面,疫情有機會推動物業公司進行全方位升級。

相信很多物業公司經過這場戰爭,會積累起非常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這場疫情將會推動物業公司至少在兩個方向上有很大的發展,一個是線上服務,另一個是科技升級。

在線上服務上,疫情實質上是給到各大物業公司之前力推的社區APP一個巨大的展示機會。比如萬科的“住這兒”APP,爲漢口傳奇的業主準備了800分蔬菜,線上下單線下領菜,每人間隔3-5米,3分鐘搶完。與其它機構相比,優勢在於不需配送。比如世茂,在微信公衆號上開通了“線上義診”的服務,對於業主來說,顯然都會達到快速提升信任的效果。只要你服務做得好,客戶都是現成的,物業公司有天然的便利。

從以上這些物業公司的動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點,不同的物業公司有不同的表現, 一些有遠見的優質物業公司,已經開始在正面抗擊災難的同時,更將其視作一個難得的躍升機會。想盡一切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業主——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融創在天津的一個項目,小區封閉管理開始,物業公司就爲業主提供全家上門送菜的貼心服務。事情都不大,但前線人員都是冒着風險在做,這樣的行爲,對於物業公司在業主心中的積極認可,有莫大的意義。

這場疫情,將是中國物業行業的 分水嶺事件。

【免責聲明】

1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來源媒體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2、 我方重申:本文內容、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繫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