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禹麻麻

01

鄰居家有個今年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這些天她的臉上寫着大大的“焦慮”二字,每次聊天的話題都繞不開這些問題:

孩子一直在哭,老師會不會不耐煩不管她啊?

孩子喫飯很慢,中午會不會喫不飽呢?

孩子膽子很小,離開我被人欺負怎麼辦呢呢?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她的種種擔心,因爲去年我深深地體會過這種滋味。

孩子剛入學的那幾天,我上班總是心神不寧,做任何事情時總是想着孩子會不會在哭。

甚至於每天晚上我會因爲害怕而失眠,怕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

可是我又不甘心錯過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我想要和孩子一起完成這個重要的分離儀式,爲了孩子,更是爲了我自己。

因爲以後我和孩子還要面對更從的分離: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生子。這些大大小小的分離都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躲也躲不過去的坎兒。

那幾天,幼兒園裏到處都是此起彼伏的哭聲。每個教室的門口和窗戶邊都晃動着一排排焦急不安的身影,孩子在裏面哭得聲嘶力竭,父母在外面悄然抹淚。

我的心好像被揪成一團,但是我還是笑着抱了抱孩子,對他說了簡單的一句話,“開開心心地玩,放學以後媽媽早點來接你。”然後把他交給老師轉身離開了。

就這樣只用了僅僅三天時間,孩子就可以在每天早晨催促我快點送他去幼兒園了。看着他開心的樣子,我無比地欣慰。

可見,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堅強,能更快適應新環境,反而不適應的是我們做父母的,每年入園的時刻就成了父母們的“一劫”。

而這“一劫”的元兇就是父母的分離焦慮。

02

曾經有個特別火的電視劇《二胎時代》,裏面有一段是女主人公金燦燦的女兒馨兒第一天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整個校園都在上演“生離死別”的場景,孩子爲了逃避上幼兒園哭鬧撒潑,父母生拉硬扯。

金燦燦和馨兒與別人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金燦燦捨不得女兒,哭得妝都花了,馨兒一臉無奈地說,“這麼多小孩看着你呢,丟不丟人啊,長不長面子啊!”

金燦燦委屈地和老公商量,想讓女兒緩衝兩年再上學,怕女兒在幼兒園想她,老公很嚴肅地拒絕了,因爲去年馨兒就應該上學了,已經落後了,不能再緩衝了。

最後馨兒看媽媽實在是哭個沒完沒了的,對爸爸說,“我還要和小朋友去玩了,爸爸你管管你媳婦我先走了。”

金燦燦就是患有分離焦慮的典型代表,作爲與女兒朝夕相處的母親,她適應不了女兒暫時離開她的事實。

我們會因爲分離而心疼,但是不可以因此害怕分離。身爲父母如果學不會正確面對分離,是沒有辦法讓孩子開開心心地離開我們的懷抱,去尋找屬於他們的天空的。

超級保姆的教養金律 ¥38.7 購買

03

孩子班上有一個同學,開學第一天她媽媽怕孩子哭,向老師申請陪讀一天,老師拒絕了。第二天,老師實在是無法把哭得黏在一起的母女倆分開的時候,恰巧碰到園長來視察。經過園長的耐心勸說,媽媽無奈之下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教室。

後來每次送孩子上幼兒園,都會看到那個小女孩在哭,整整哭了一個學期。

小女孩的媽媽用“愛”讓自己和孩子內心煎熬了半年,明明是捨不得孩子哭,但是卻讓孩子哭了半年。

因爲媽媽的分離焦慮影響到了孩子,孩子看到媽媽因爲自己上幼兒園而難過,從而讓她產生一種錯覺,以爲幼兒園是一個特別不好的地方。

我送孩子上學時觀察過好多家長,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如果父母的臉上面帶笑容,那麼孩子在教室門口肯定會興高采烈地與父母說再見;而那些臉上寫滿擔心和焦慮的父母,孩子一定會在上學的路上或者教室門口哭鬧。

所以,分離焦慮不能解決我們所擔心的所有問題,只會讓孩子越發地脆弱,從而使事情朝着自己所擔心的方向發展。

諮詢師榮偉玲說過,“分離是一生的主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重要的分離。”

所以懂得分離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04

鄰居說,道理都懂,可是自己還是無法面對分離焦慮,因爲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差,適應能力也差,自己非常擔心,最重要的是感覺心理空落落的。

其實好多父母都會有以上的擔憂,這也是造成分離焦慮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要培養孩子自己喫飯穿衣的能力。要知道,幼兒園裏一個班級3個老師,要面對30多個孩子,孩子不可能像在家裏一樣得到那麼悉心的照顧。

如果孩子不會獨立喫飯穿衣,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產生牴觸情緒,越來越討厭去幼兒園。

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要着急,如果孩子擁有的很好的自理能力,請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儘快適應新環境的。

再次,不要讓孩子成爲你全部的情感寄託。

好多父母被孩子鬧騰到煩躁不已的時候,總是期盼着孩子上幼兒園,這樣自己就可以解放了。可是這一天真正來到的時候,他們又會是如此地不捨。

這一點在媽媽身上表現得尤其地突出,因爲三年多她們與孩子朝夕相處,把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忘記了自己,等孩子離開自己懷抱的時候,自己的感情便無處安放了。

所以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你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都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要成爲孩子的榜樣。

所以,解決分離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教會孩子獨立面對新環境,同時大人學會放手,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

05

美國心理學家考特·派克稱,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因爲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並讓他最終成爲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所以真正的愛,不僅僅是在孩子需要陪伴寵溺的時候不吝惜自己一絲一毫的愛,更應該是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懂得放手不溺愛。

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佔有和依賴,而是互相支持、彼此支持的。

正如龍應臺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