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期播出的《歌手》中,華晨宇的表演可以說是讓人映像深刻,不過想要讀懂他的這首《苦行僧》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每個竟演歌手開唱前,都會先穿插歌手的一些故事和想法,幫助觀衆更好地去理解這首歌。

華晨宇在演唱時,觀衆應該也能看出來他本人演唱這首歌是非常投入的,其間幾度給觀衆帶來震撼的感覺,甚至是頭皮發麻渾身難受。

華晨宇《歌手》舞臺再放大招,深度剖析他唱的苦行僧是怎麼回事​

這離不開歌曲本身結合了華晨宇的演繹,產生出一種離經叛道近乎偏執的孤獨感,有這種感覺的人,會沉溺在他的演繹中無法自拔,沒有這種感覺的人,當然會認爲這是一個瘋子。

其實這兩種人都沒錯,不過在精神病學家看來,每個人心裏都住着一個瘋子,我們用理性控制這個瘋子,正常人一輩子也不會把這個瘋子放出來,而理性思維差的人就難以管束自己心裏的瘋子。

華晨宇《歌手》舞臺再放大招,深度剖析他唱的苦行僧是怎麼回事​

以這個爲前提,再去理解華晨宇"瘋癲"似的颱風演繹,或許就能理解的多,再從這首歌結構來看,不是流行音樂的主歌-副歌-主歌-副歌的結構,而更像是古典樂的敘事結構,從前往後,情感在變化和遞進。

這首歌歌詞歌和基本旋律比較簡單,甚至是單一,但就是在一段又一段看起來相似的旋律歌詞中,華晨宇從一開始的冷漠到加入高音的悲涼,再到絕望得成瘋成魔變成詭異的笑聲,當再次插入高音時,故事就已經進行了一半。

高音結束是一種滄桑而又無所謂的感覺,更是用從疏散轉爲密集的琴音又伴着人聲漸入的效果,營造出瀟灑之感,最後從不想孤獨變成只想孤獨,一個故事慢慢講完,一個人也徹底瘋了。

華晨宇《歌手》舞臺再放大招,深度剖析他唱的苦行僧是怎麼回事​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看到華晨宇在上臺前就已經在把自己慢慢代入情感,才能使他上場以後順利表達和發揮,而在結束時,一個人成了瘋子,瘋子離開了,表演結束了,華晨宇就轉悲爲笑,又回到我們所熟悉的"花花"。

華晨宇《歌手》舞臺再放大招,深度剖析他唱的苦行僧是怎麼回事​

在往期節目中,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華晨宇濃重的個人色彩,他喜歡在歌曲里加入和聲或高音,《雙截棍》的風格更是和英國著名搖滾樂隊Muse的風格極其相似,其中當屬《Thought Contagion》最接近。

華晨宇《歌手》舞臺再放大招,深度剖析他唱的苦行僧是怎麼回事​

Muse樂隊的主唱很喜歡一些怪誕的事物,演唱風格也很像一個"瘋癲的人",像Muse這種接近前衛搖滾大古典的曲風是現在國外很受歡迎的潮流,相信如果華晨宇聽過這個樂隊,他們對於華晨宇音樂的影響也是不小的。

而其實我們都知道華晨宇的編曲能力很強,作詞能力則沒那麼出色,但他也說過人聲是最好的樂器,與現在大多數創作歌手將精美的填詞放到百搭的旋律中來營造歌詞所表達的情感不同,華晨宇能夠結合自己的中國風和這樣的曲風,化作一種專屬他個人的色彩,可以說這個音樂才子也是前途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