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難”下的茅臺復工復產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鑑之處?

聚會聚餐減少,白酒消費減少,經銷商動銷不暢,2020年春節期間的疫情“黑天鵝”,讓整個酒類產業很“受傷”。

2月3日,19支白酒股除停盤的ST皇臺,以及茅臺和洋河,股指全線跌停,雖然後期集體反彈,但仍讓整個行業在焦慮與等待中彷徨。2月4日,茅臺重磅官宣2020年“計劃不變、任務不減、指標不調、收入不降

應該說,在信心重於市場的疫情初期,茅臺穩定市場、穩定軍心的官宣,讓整個行業砥礪前行。而茅臺接下來集中部署“全面復工復產、全面啓動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扶貧攻堅、全力防控疫情”工作,無疑給中國白酒的未來帶來了希望。

2020年,“大難”下的茅臺開篇,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白酒業的遠方究竟在何方?

“四不變”&“四全”,彰顯“龍頭”擔當?

2020年初,茅臺集團定下新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營業收入1100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505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按照公告,茅臺酒2020年的銷售計劃爲3.45萬噸左右(其中海外市場爲2000噸)。

不難發現,以穩爲基調的茅臺,指標任務並未因茅臺“一瓶難求”而盲目冒進。而其“四不變”的目標,體現的正是茅臺作爲“老大”的底氣與責任,背後是茅臺酒的價值和旺盛需求。

據中信建投發佈研報稱,從消費者需求看,茅臺社交屬性突出,宴請、送禮等購買需求普遍在春節前已完成,春節期間影響較小。但受疫情影響,批價亦有小幅回落至2200 元。

從渠道反饋看,茅臺自12 月12 日起,執行2020年一季度計劃,主要投放於經銷商、直營公司、商超和電商渠道,預計投放量7500 噸,據瞭解,茅臺一季度大部分的發貨集中在12 月份,1 月份經銷商到貨較少,本次疫情對茅臺發貨衝擊較小。目前渠道反饋庫存較小,基本已於春節前銷售完成,經銷商資金壓力較小。

從產業鏈角度看,茅臺仍然是最具備吸引力的白酒品種,渠道和終端對茅臺的需求仍然較旺盛。一方面,茅臺渠道利潤持續維持在1000 元以上,具備提價的基礎。另一方面,茅臺的老酒市場最爲成熟,且受衆羣體穩定,具有標杆作用。目前老酒價格每年有10%左右的自然增長,老酒的忠實消費羣體擴大給與了有利的支撐。由於消費者需求持續旺盛,渠道和終端對於當下疫情導致的銷售不暢並不擔心。

從規劃看,茅臺2020 年定調 “基礎建設年”,茅臺酒銷售計劃爲3.45 萬噸左右。量增11%,2020 年度計劃安排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目標理性保守。茅臺提出的“四不變”是茅臺在疫情面前龍頭企業的底氣和信心

根據公司公告,2020 年公司規劃基酒產量達到5.6 萬噸,推算出到2024 年茅臺酒可供銷售量將達4.6-5 萬噸,較2020 年規劃銷售量增33%-45%。另外直營佔比提升和產品結構提升將驅動產品均價提升,綜合來看,茅臺業績未來5 年內維持年均15%穩健增長確定性強。

卓鵬戰略諮詢機構董事長田卓鵬指出:如果說“四不變”是目標,那麼“四全”則是茅臺理性務實的擔當,切切實實做到了疫控復工兩不誤。

2月16日,李保芳主持召開黨委會,會議強調,茅臺集團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以實際行動堅持做到全力防控疫情、全面恢復生產、全面推進項目、全面做好幫扶,把茅臺的事辦實辦好。

可以看到,在“四全”指導下,茅臺集團的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進行中。

生產方面,2月13日,茅臺集團啓動制酒制麴生產,拉開復工復產大幕。2月17日,茅臺集團復工復產進入第二階段,包裝、勾貯以及相關銷售、管理部門開始運轉,也標誌着茅臺集團全面復工復產。

其中,防控疫情成爲重中之重,李保芳在茅臺復工後的一週內兩次下到包裝車間,親自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對於員工,除了戴口罩、日常消費、測溫等,新的檢測手段也在落實。2月17日,茅臺集團復產數據應用平臺“員工健康上報監測”功能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以茅臺集團4萬員工共同使用的“i茅臺”APP爲載體,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讓疫情防控專職人員、各級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員工每天可以方便的開展“打卡測溫”,進行體溫檢測和打卡定位登記。

對於第三方人員,茅臺將其監管作爲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深入督查,嚴防死守,實時更新。

社會責任方面,除了集團本身,茅臺醬香酒公司、習酒公司、茅臺技開公司等子公司,也紛紛加入抗擊疫情的行列,通過捐款捐物等形式,助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共戰疫情 企業在行動》。其中報道茅臺集團爲防控疫情捐資超1.1億元,子公司華貴人壽向馳援武漢的貴州醫療救援隊137名隊員贈送每人50萬元的保險。

爲全面做好幫扶工作,2月26日,茅臺宣佈今年將堅持資金規模不減、工作力度不減,在深化“60·48”結對幫扶工作的基礎上,集中60個基層黨組織幫扶力量,組建由集團黨委領導帶隊的6個聯合幫扶工作組,重點幫助道真6個村,幫助村集體經濟發展。

據悉,今年茅臺將繼續捐贈4000萬元幫扶道真脫貧攻堅,其中,3000萬元用於幫扶村的產業發展,6個幫扶村每個村500萬元,全部安排到產業項目上;另外1000萬元,由道真縣自行考慮用途。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茅臺管理層理性務實,疫控與復工兩不誤,疫情突發對茅臺生產帶來挑戰,表現爲生產的季節性和復工時間的衝突,以及員工安全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爲此,茅臺將疫情防控視爲政治任務,壓實責任,同時提早啓動生產準備工作,如期復工,極爲務實。

人定勝天,“戰疫”中的茅臺精神!

大難來臨,唯有人是戰勝疫情的核心因素。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工作指揮過程中,茅臺集團管理層幾乎全員出動,開會部署、檢查督導、下車間……顯示出了超強的應對指導能力。

2月13日,茅臺迎來了首日復工。在凌晨3點55分,茅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靜仁就早早來到了廠區大門等候,準備迎接首批覆工的茅臺員工們的到來。之後,李保芳和李靜仁還主動當起了“交通維護員”和“防疫督導員”,並親自走進各大生產車間、職工食堂,詳細瞭解各項防疫措施執行和生產情況。

2月24日,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焱,副總經理劉大能前往規劃建設處檢查督導,詳細瞭解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及復工復產準備情況,安排部署各建設項目復工後的疫情防控工作。

……

爲及時監控疫情影響,1月31日,茅臺集團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此後,爲確保領導小組第一時間掌握每日疫情防控情況,及時作出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茅臺又抽調7名同志組建了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實行24小時無休輪崗值班,實時掌握公司防控工作動態。

實際上,在正式復工復產一個周後,茅臺集團於2月19日在總部召開總經理辦公會,交辦安排茅臺集團、茅臺酒股份公司班子成員2020年度重點工作,每個領導人員身上都有明確的任務。

業內普遍認爲,茅臺集團在面對此次突發疫情時表現出的統籌性、合理性與科學性,包括後續復工復產的及時性,離不開集團領導班子的理性思考、統籌兼顧。正因如此,集團才能上下一心,保障生產與銷售,爲其他企業做出表率。而這一切,正是茅臺能做到防控生產兩不誤的核心因素。

“疫”後時代,“茅臺方案”帶來了什麼?

2019年,茅臺集團達成千億目標:全年營收1003億元,淨利潤460億元,成爲國內酒業史上首家千億級公司,對於整個白酒行業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國際金融在研報中指出,“貴州茅臺是國內第一大高端白酒品牌,其稀缺高品質、獨特文化底蘊及強大品牌力,使公司具備行業定價權,我們測算其高端市佔率達60%以上。公司因供給缺口及提價節奏致近兩年增速放緩,但茅臺酒需求強勁,基本面堅挺,我們認爲未來其量價均具較大提升空間,保障公司實現長期穩健增長。維持公司跑贏行業評級。”

“龍頭”興,產業興。2020年作爲達成千億之後的第一個銷售年度,當所有目光匯聚在茅臺身上,又遇到突發疫情,可以說,從車間生產到市場銷售,從經銷商到消費者,從企業到行業,都對“茅臺方案”充滿期待,也是信心源泉。而茅臺“戰疫”的成功,給整個酒業未來帶來了戰勝困難的勇氣。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酒企紛紛開展疫情期間復工復產保障工作,加強與經銷商之間的溝通聯繫,建立市場信心,維護市場穩定,就是很好的例證。

田卓鵬進一步指出,從歷史的維度來看,此次疫情並不算什麼。2003年的非典、2008年金融風暴、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中國酒業尤其是茅臺,都實現了產業升級和消費轉型,讓整個酒業變得更加健康,更加理性。

確實,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2003年非典過後,白酒提價,毛利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四萬億投資,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了經濟增長,拉動了消費業績增長;2012年打擊三公消費後,給酒企帶來的是消費升級、理性發展和健康發展。

可以預見,白酒業需求短期肯定會受疫情衝擊,但並非消失,以茅臺爲代表的龍頭企業,由於抗風險能力強、價值稀缺,在新一輪“洗牌”中,必將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機遇。而產業倒逼上,優秀的中小企業也將獲得新的空間,酒業未來仍然可期。

文 | 榮興成 編 | 錢小軍制作 | 羅玉婷

來源 | 糖酒快訊(ID:tjkx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