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羅斯網絡上出現的關於新一輪俄軍“高速直升機”選型中,卡莫夫局提出的設計方案非常有趣。

從目前公佈的圖片來看,這個新的方案實際上應該算是一種“旋翼機”。

其實這幾年,旋翼機是超輕型飛機發展的熱點,因爲它的旋翼是靠氣流推動,慣性旋轉,即使發動機停轉,它也能夠安全着陸,安全性較好。此外,那些可以使用動力驅動的旋翼的旋翼機,還可以實現類似直升機的垂直起降能力,即使沒有,也可以實現短距起降。

卡莫夫設計局的新方案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有彈艙設計,如果對隱身性能進行一些精雕細琢,完全可以趕上RAH-66當年水平嘛,當然隱身這事兒現在俄羅斯……

不過當然了,旋翼機的問題也很多,導致它的用途受到相當限制。據使用過這種飛行器的人士透露,實際感受最嚴重的就是震動嚴重,真的不是一般嚴重,是嚴重到眼睛都要出現幻覺的那種程度的震動……

當然了,這可能也和目前陸軍特種部隊等使用這種飛行器的單位所使用的,也都是超輕型旋翼機有關,這種旋翼機本身就給人以“空中拖拉機”的感覺,飛起來也確實如此……

不過如果是尺寸較大的,動力較爲強勁,並且經過精心設計的旋翼直升機——或許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從卡莫夫局的設計圖來看,這種旋翼機應該是採用了類似西科斯基S-97的硬旋翼,也就是說旋翼剛度較高,上下震動幅度很小,這就避免了卡-50、卡-28等直升機上、下旋翼“打架”的隱患——卡-50直升機曾因此墜機,後來規定其不得右轉,只能左轉,卡-52上據稱解決了這個問題。

剛性旋翼技術解決了共軸對轉旋翼“打架”的問題,爲這種直升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卡莫夫新方案的旋翼驅動原理和F-35B相似

都是從發動機裏插根軸,動力經過變速箱輸出

卡莫夫局的新機的旋翼驅動系統的原理,和F-35B驅動垂直起降風扇的原理類似,都是用傳動系統,將發動機的部分動力引流到前方,驅動風扇\旋翼,在驅動旋翼的同時,發動機還能作爲渦輪風扇式噴氣發動機工作,提供飛機向前飛行的推力。

實際上,當卡局新機進入高速飛行時,其旋翼應該是進入順槳狀態,也就是旋翼實際上是由氣流吹動而旋轉,發動機的動力並不輸出到旋翼軸上,這就和“旋翼機”基本相似了。

此時的主旋翼,仍能產生一定升力,但主要的升力,是卸載到了機翼上。

而飛機前進的動力,則是兩臺渦扇發動機產生的推力。

實際上,這個原理和F-35B很接近。這樣的設計,能讓這架飛機達到70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確實是有可能的。

當年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第六日》中的直升機就是這種概念最終的狀態了吧,當然要實現這個玩意兒的技術,難度還很高

這個設計方案的好處在於,第一,飛行速度比傳統直升機大幅度提高;第二,方便使用固定翼飛機的武器,如炸彈等;第三,較大的速度,較高的機動性,使它具備了較好的直升機對直升機的空戰能力;第四,有利於使用功率相對低的發動機,取得較大的載彈量。

這幾點綜合在一起——讓它非常適合一個用途——兩棲攻擊艦搭載的,以對岸火力支援任務和超低空制空掩護任務爲主的垂直\短距起降攻擊機。

中國現在已經開工建造20000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未來還計劃建造排水量進一步擴大到4萬噸的新型兩棲攻擊艦,此前成都發動機集團也已經透露,開始爲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研製相應的動力系統。

歷史上這種“看起來很美”的方案也不是沒出現過……所以卡莫夫局的新方案到底能走多遠,咱們觀望一下也是可以的

類似的新概念研究,國內也在積極開展,類似卡局新方案的東西,咱們應該也能看到

順便劇透,今年航展上, 彩虹公司採用類似V-22原理的新型垂直起降無人機將首次展示……

可以說,中國未來是需要一種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不論是爲了應對可能的統一祖國的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行動,更重要的是,能夠依託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實現海外部署。

我們之前提到過,4萬噸兩棲攻擊艦甚至有搭載常規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設想,可見對於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來說,沒有較強的航空作戰能力,有點難以想象。

這樣看來,卡莫夫局的方案,或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當然,如果我們能把共軸對轉旋翼換成F-35B那樣的風扇,那或許更好。

F-35B這樣的垂直短距起降四代機……至少現在咱們還是沒必要急着搞

但如同韓國“獨島”這樣,空空如也的飛行甲板,也是很無奈的——之前韓國想過讓“獨島”搭載“阿帕奇”直升機打朝鮮海岸邊的目標……想想也是挺搞笑的,所以說,咱們啊,對甭管哪家的新方案,可以保持開放的思路,萬一將來能用上,不也挺好的嗎?

但是,卡莫夫的這個方案,是可以在直升機和旋翼機兩種形式之間轉換,具備較強的懸停能力,這又是它的一個獨特優勢了。

總之,雖然看起來有點“奇葩”,卡莫夫的這個方案,挺有意思,值得研究研究——尤其是俄羅斯很可能因爲沒錢,只能投資用米-24LL爲基礎的“高速直升機”……嗯……那就挺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