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的這個星期,很爽……但也很累……筆者是一瘸一拐,身殘志堅的走完了航展後半程(腳傷了),大部分主要展品,咱們在航展直播裏都說了,這段時間來,各個大媒體、小媒體、自媒體也都在熱衷於把航展上一些新概念吹上天。一些狗屁不懂的自媒體啊,甚至已經開始造14.5毫米反坦克槍3000米擊毀59的神話了。

唉,這些咱們都不去說它了。在鋪天蓋地的無味通稿和瞎吹大氣之間,站長啊,希望能夠穩穩的發幾列普快列車。對於本屆航展上看到的一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展品,做一個“細品”,希望能夠談得更深一些。

首先,咱們來說說在航展前傳出消息,進行了首次試射的宏達爆破公司的HD-1超音速反艦導彈吧。

或許由於首次參加這類展會,比較“緊張”的原因,宏大爆破展臺的工作人員有些拘謹,一開始去詢問的時候,看到我們是媒體,他們就表示不接受採訪,能公開的全寫在展示牌上了。

HD-1反艦導彈1:1模型

空射型HD-1A導彈性能圖板,陸基發射型因爲增加了一個大型助推器,重量增加到2.2噸,戰鬥部增加了一種400公斤殺爆型戰鬥部,射程290公里

不過呢,該公司的總經理非常敬業,一直在充當解說員。筆者就跟着他,聽他給來訪的幾位國內其他企業的人士說了一些HD-1導彈的情況。

宏達爆破的總經理非常敬業,在展臺上親自講解

非洲朋友聞名而來,似乎對HD-1導彈很感興趣,是因爲便宜嗎?

據站長聽到的,HD-1導彈的研製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由於宏達集團本身旗下有兵工企業,而集團裏的不少高層也都是有過軍旅經歷的技術人員,對於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實際是有一定經驗的。

而且,作爲一個民營企業,宏達在做HD-1導彈的時候,也可以運用更加市場化的手段——我知道市場化在觀網網友的語境裏經常被不被當個好詞兒說——但咱們客觀的看,在降低成本,提高研製效率方面,市場化當然是有好處的。HD-1導彈的部分重要零部件的價格,就做到了在性能基本相似的前提下,價格只有大國企同類產品對外出售價格的幾分之一。

現場有專業觀衆詢問,這個發射車真能承受6枚重2.2噸的導彈重量嗎?宏達公司給了肯定的答案

與大部分新興軍民融合企業相比,宏達爆破說話響亮的底氣在於他們不久前剛剛進行了HD-1導彈的實彈飛行試驗

採用了固衝結合技術的固體衝壓發動機

相比之下,雄3導彈沒有用固衝結合技術,因此在飛行速度等性能上,比HD-1要差一截

而HD-1導彈所採用的技術,不差。

剛看到這種導彈的時候,站長脫口而出:“這不就是大陸版的‘雄風3’嘛?”後來仔細看,發現它是採用固衝結合技術的,僅這一點,就比臺灣“雄風3”要高級一大截——“雄風3”的原型,美國超音速靶彈是有固衝結合的, 但是臺灣仿製的“擎天載具”開始就沒有用這個技術,到現在“雄風3”都只能用累贅的助推器來發射。

而從數據對比來看,HD-1導彈總體重量比雄3略重,但尺寸卻更緊湊,可以在一輛發射車上容納6枚導彈,而“雄風3”只能裝4枚。此外,HD-1還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可以使用慣性制導、衛星制導、圖像匹配等制導方式來提高命中性能,且爲此還裝備了400公斤的戰鬥部,用來增加對地攻擊時的威力(射程上要付出相應的降低)。

此外,HD-1導彈還具備蛇形機動能力,以降低敵方攔截系統的命中率。還可以將引導頭更換爲紅外引導頭,以增加對方電子干擾的難度。

雄3導彈重量比HD-1輕了不少,但因爲結構累贅,橫截面積過大,只好採用4聯裝的安裝方式了

總的來說,與航天科工集團的CM-301(鷹擊-12外貿型)相比,HD-1導彈在飛行速度等性能上相似,飛行高度和射程(與自用型導彈相比)還是要明顯差一截,當然這可能是考慮外貿市場的相關限制。

作爲一種專門爲外貿而設計的導彈,HD-1不必追求鷹擊-12導彈600公里的高空射程,也不必採用2萬米巡航高度以增強針對某型防空導彈突防效率的設計,因爲對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他們要對付的對手沒有美國最先進的防空系統。

這樣,導彈就可以做得更廉價,適用。

這麼說吧, 祖國大陸的幾個退役技術人員合作創辦一家公司,開發一種專門外貿的,類似雄風3,但比它性能更好的導彈——難道不是很正常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