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五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呈现“南强北弱”的走势,车企挑战与机遇并存:南方车市走强,助力日系夯实南方根基,加快北上步伐,以及吉利、传祺等快速提升南方销量,也为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创造更大发展空间。2016~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全国水平紧随其后突破3万元,车市加速消费升级,开始优胜劣汰,购车趋向主流品牌,高端品牌开始发力,中国车市迎来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品质可靠与体系完善的优秀车企表现坚挺,多数中小型车企和价值链管控较差的大型车企,纷纷出现销量断崖式下滑。

研究团队

周丽君 易车研究院首席分析师

李懿欣 易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

前言

中国车市本已举步维艰,2020年冠状疫情雪上加霜,加剧行业焦虑情绪,迫使大家加速思考2020~2025年新机遇在哪里

当大家还沉浸于中国乘用车整体销量持续高增长的亢奋中,当吉利等具体车企还陶醉于2020年200万辆等美好愿景即将实现时,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由2017年2406万辆快速下滑至2019年2152万辆,现代、福特、别克等主流品牌纷纷出现断崖式下滑,行业整体走势顿时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2020年再加新型冠状病毒的横空出世与快速蔓延,随之而来的各省市升级管控措施,导致企业投产、经销商开业等被迫推迟,让中国车市雪上加霜,预判今年多数车企的市场销量将下滑10%及以上。目前汽车行业弥漫着焦虑,甚至是恐慌情绪,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点不知所措。来势汹汹的销量下滑的确可怕,但由销量下滑带来的恐慌心理与焦虑情绪更值得警惕,它会让车企自乱阵脚、盲目应对,甚至不攻自溃。面对销量下滑,多数人看到挑战,少数人看到机遇,关键时刻请看易车研究院。我们基于汽车行业全价值链体系,提炼了“百大机遇”,助力车企、经销商、配件商、投行等科学应对销量下滑挑战,同时确保“百大机遇”的体系化与逻辑性,助力大家全方位思考,体系化应对,不仅要解决当下挑战,更要抓住未来机遇,最大限度减少行业恐慌与焦虑。既然挑战无法避免,就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

机遇不是简单的销量提升,而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报告将从外到内探寻行业“内生型机遇”

纯粹解决销量提升,不是本报告的核心诉求,否则容易把我们引入另一个歧途。近十多年中国车市的高歌猛进,已让部分车企积累一大堆棘手问题,忽略产品品质、漠视用户利益等。真正的机遇不会因为销量下滑、疫情爆发等消失,它会一直酝酿着,顶多推迟爆发。本报告从外到内,逐个探寻影响行业走势的核心领域的内生型机遇,助力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内生型机遇提前爆发,实现销量健康提升

报告正文

收入持续增加:2020~202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冲击3.5万元,城镇有望冲击5万元,进一步夯实中国车市消费根基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名义增长8.9%,其中城镇42359元,名义增长7.9%。或许有人感叹“我又被平均了”,由于中国汽车尚处普及阶段,14亿居民的乘用车保有量仅有2个亿,即便用“被平均”的数据分析车市,也很有价值。理论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车市应当具备不错的消费根基,尤其城镇。2020~202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冲击3.5万元,城镇有望冲击5万元,其中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购车大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3万元,将进一步夯实中国车市的消费根基,抵御销量下滑挑战

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20~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突破65%冲击70%,进一步壮大中国车市消费群体

收入提升能否持续刺激车市,依赖于城镇人口能否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增加0.17亿人,乡村5.52亿人,减少0.12亿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0.60%,提高1.02%。2020~2025年为了挽救地方财政支柱的房地产行业,大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将如火如荼,更多流动人口会成为常住人口,融入当地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体系,降低生活成本。期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突破65%冲击70%,进一步壮大车市消费群体

汽车社会不断优化:2020~2025年不断优化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改善车市消费环境,车企要有战略定力

2010~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就像博尔特的百米冲刺,快速突破1000万辆、2000万辆,不断创造新世界纪录。瞬间把城市基础设施、出行文明、政策法规等甩在身后,导致拥堵现象、不文明出行等快速盛行,越来越多城市被迫涌入限行限购行列。因为车多就推出限行限购政策的逻辑,显然是荒谬的。知耻而后勇,2017~2019年各大城市纷纷加大力度,弥补基建、文明、制度等方方面面的不足,且成效显著。高德地图《2019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大部分区域的拥堵呈向好趋势,华南和西南区域下降最明显,2019年全国拥堵城市占比仅为4%,同比下降2%,畅通城市占比为39%,同比上升 10%。2020年初主席呼吁相关城市放宽限购,2020~2025年为了积极响应主席号召,相信各大城市一定会持续优化和谐汽车社会,不断改善车市消费环境,允许更多人买车

小结:2020~2025年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汽车社会和谐程度都会不断提升,持续夯实与优化中国汽车消费市场

2020~2025年中国车市消费基础持续夯实与优化:2020~202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冲击3.5万元,城镇有望冲击5万元,进一步夯实中国车市消费根基;2020~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突破65%冲击70%,进一步壮大中国车市消费群体;2020~2025年城市建设加速聚焦人、车、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国车市消费环境。挑战是暂时的,机遇是长期的,车企要保持战略定力

车市消费加速升级:2020~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4.5万元冲击5万元,加速车市消费升级

居民收入提升与车市消费升级相辅相成:本世纪初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尚不具备大规模启动车市消费的物质基础,中国乘用车年销量仅有两三百万辆;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率先突破1万元,车市迎来以城市和入门小车为主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之后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车企纷纷加速市场下沉,中国汽车总销量突破1000万辆;2011~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3万元,全国水平紧随其后突破2万元,车市开始大规模消费升级,紧凑型普通家用车成为主体,中国车市快速成为全球第一车市,总销量突破2000万辆;2016~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全国水平紧随其后突破3万元,车市加速消费升级,开始优胜劣汰,购车趋向主流品牌,高端品牌开始发力,中国车市迎来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品质可靠与体系完善的优秀车企表现坚挺,多数中小型车企和价值链管控较差的大型车企,纷纷出现销量断崖式下滑;2020~2025年按统计惯性,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4.5万元冲击5万元,全国水平突破3.5万元冲击4万元,车市加速优胜劣汰,家用为主转向多元化消费,品质型增长成为主旋律;2026~2030年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冲击6万元,全国水平突破4.5万元冲击5万元,中国车市将基本完成汽车普及,进入初级成熟阶段。收入水平影响着车市消费,车企应根据居民所处的不同收入阶段,积极调整企业战略与市场策略

存量快速主导:2020~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全面进入“存量主导”时代,助力车企转型升级

近十年多数车企的战略思维高度聚焦于首购用户,甚至固化。易车调研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乘用车再购用户占比升至49.55%,2019年超过50%,达53.37%。首购与再购用户的行为与需求有天壤之别,2020~2025年中国乘用车在全面进入“存量主导”阶段,从车企、经销商到公关、广告、媒体,再到后服务市场等诸多车市参与机构,都需重新定位与快速调整

车市份额加速聚焦头部:2020~2025年中国车市的中年化、品质化、模块化、忠诚化等趋势,将持续提升市场集中度

2019年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TOP10与TOP20分别为57.46%、79.06%,比2018年的53.76%、76.35%有大幅提升。随着中年化、品质化、模块化、忠诚化等持续强化,2020~2025年TOP10与TOP20的占比将持续提升,预判2020年两者的集中度将分别突破60%和接近80%,2025年分别突破70%、90%,车市份额加速聚焦头部车企,提升效率,助力中国车市健康发展

中国依旧是全球核心车市:2020~2025年即便中国乘用车年销量维持在2000万辆,依旧是全球企业争夺与布局的重点

近十年中国车市高歌猛进,快速成为全球第一车市,为全球车企创造了巨大机遇。2020~2025年中国车市将迎来调整期,销量增长有可能陷入停滞,但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收入等,中国车市年销量仍值得期待,即便维持在 2000万辆,依旧是全球核心车市,再加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创造不少新机遇,仍是全球车企争夺和布局的重点

小结:2020~2025年中国车市加速由量变向质变转型,积极助推市场优化竞争环境

2020~2025年中国车市行业演变持续向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4.5万元冲击5万元,加速车市消费升级;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全面进入“存量主导”时代,助力车企转型升级;中国车市的中年化、品质化、模块化、忠诚化等趋势,将持续提升市场集中度;中国乘用车年销量即便维持在2000万辆,依旧是全球企业争夺与布局的重点。消费升级、存量主导、聚焦头部、核心车市等,加速中国车市由量变到质变,积极助推市场优化竞争环境

股比放开优化竞争:2020~2025年中国车市股比限制政策彻底放开,为车市创造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

2020~2025年中国车市政策面的最大亮点,当属彻底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其中新能源2018年取消,商用车2020年取消,乘用车2022年取消。助力大众、丰田、本田等主流车企夯实根基,为2017~2019年在华销量剧烈波动的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福特、Jeep,以及宣布退出中国车市的大发、铃木、菲亚特等,创造绝地反击或回马一枪的新机遇;为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优质民营车企,争取到更平等的参与机会,甚至会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新扶持重点;进一步激活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等国企活力,加速自主板块调整,积极引进外部资本

减少并取消汽车限购:2020~2025年城市汽车限购政策将持续放宽,助力中国车市持续挖掘销售潜力

2019年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地方城市出台汽车限购政策,多个城市纷纷响应,广州与深圳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增加10万个和8万个指标,9月广州又以摇号方式配置普通车增量指标1万个。2019年六大限购城市终端销量284万辆,占大盘比例升至13.18%……2020~2025年中央将持续督促地方放宽限购政策,为车市持续注入活力。如彻底取消限购,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六大限购城市,短期就能增加300多万辆销量,对车市销量贡献有望超过20%

小结:2020~2025年放开股比优化竞争环境,放宽限购挖掘消费潜力,车企要保持策略弹性抓住“政策机遇”

2020~2025年放开股比与放宽限购两大利好政策将为中国车市的稳健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中国车市股比限制政策彻底放开,为车市创造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优化竞争主体。2018年放开新能源股比限制,更优秀车企特斯拉于2020年就可能颠覆新能源车市的传统竞争格局。2022年一旦乘用车股比放开,优秀车企的快速崛起同样值得期待;城市汽车限购政策将持续放宽,助力中国车市持续挖掘销售潜力,避免大幅下滑

全球车企集团挖掘内部潜能:2020~2025年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车企集团不断挖掘内部合作潜力

2020年2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内幕消息,宣布其管理层正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业务合并的方式进行重组的可能性,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2020~2025年类似车企集团内部的合作案例还会屡见不鲜,雷诺-日产-三菱、大众-奥迪等都会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更好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球汽车集团强化合作优化成本管控:2020~2025年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车企集团之间不断挖掘合作潜力

2018~2019年为了更好抢夺“新四化”等车市战略高地,奥迪、奔驰、宝马不仅自身会大规模持续“削减成本”,还会进一步强化彼此合作,推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核心项目的共同研发。大众与福特等的合作也会持续推进。2020~2025年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升研发效率,更好分摊成本,大型车企集团之间的合作会持续推进与升华,类似PSA与FCA探讨重组的案例会持续增多

国有车企强化合作优化成本管控:2020~2025年合资股比彻底放开与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国有车企强强联合与兼并重组

近一年中国国有车企强化合作的案例不断增多:2019年3月长安、一汽、东风携手成立T3出行公司,2020年1月又成立T3科技公司,聚焦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2019年12月上汽与广汽签署战略合作,逐步开展联合研发、共享资源等。2020~2025年合资股比政策的彻底放开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更多国有车企加速强强联合与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本土车企与国际车企强化合作:2020~2025年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本土车企与国际车企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18~2019年中国代表性本土车企吉利与长城,分别与国际知名车企戴姆勒、长城开展深度合作,推进Smart、MINI的电动化,并尝试全球合作。2020~2025年吉利、长城与戴姆勒、宝马的合作项目都将纷纷落地,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及其它车企也可能酝酿类似合作

小结:2020~2025年日趋激烈的竞争助推汽车集团强化内外合作,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车企应保持兼容并蓄的合作心态

2020~2025年车市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型车企合作持续推进与深化:全球汽车集团不断挖掘内部合作潜力,全球汽车集团之间不断挖掘合作潜力,中国国有车企加速强强联合与兼并重组,本土车企与国际车企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中国车企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2020~2025年中国优秀车企进一步强化全球研发体系建设,为国际优秀人才提供机遇

2016-2018年长城快速构建起全球研发体系,以保定为中心,遍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奥地利、印度等多个国家,分别聚焦自动驾驶、电池、氢动力、软件等。除长城,吉利、长安等部分优秀中国品牌都已初步构建起全球研发体系的基本轮廓。2020~2025年多数中国优秀车企,都会持续强化全球研发体系建设,为全球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车企积极优化本土人才体系:2020~2025年中国车企将进一步优化本土人才结构,为优秀制造人才提供更好发展机会

2018-2019上半年长城不断增加高学历人员比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招聘人数占比由15%飙升至39%,高中学历招聘人数大规模向具有一技之长的中专/中技等转移;招聘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的岗位占比由55%飙升至80%,大专岗由26%下滑至13%……2020-2025年长城、吉利等本土车企,南北大众、南北丰田等合资车企,都会持续优化制造、市场、销售等各大部门的人才结构,为本土优秀人才提供更好发展机会

海外车企积极完善本土人才结构:2020~2025年海外车企进一步升级在华研发、设计等体系,为本土优秀人才提供机遇

2018~2019年海外车企纷纷强化在华研发体系建设:2018年1月大众集团在华发布面向未来最重要的研发机构——大众集团亚洲未来中心,2019年9月任命托马斯·穆勒博士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集团研发部门负责人,负责“One R&D”理念的实施,整合奥迪和大众汽车两大品牌以及集团总部的研发实力,形成强有力的全新工作模式;进入2019年福特通过人才本土化运营进一步壮大中国研发力量,并将南京产品中心转型专注于中国市场……2020~2025年海外车企将持续升级在华研发体系,为广大本土优秀人才创造更好发展机遇

小结:2020~2025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助推企业优化海内外人才结构,积极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2020~2025年中国车市的不断进步与优化,将为本土与海外人才提供更好发展机遇:中国优秀车企进一步强化全球研发体系建设,为国际优秀人才提供机遇;中国车企将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为本土优秀人才提供更好发展机会;海外车企进一步升级在华研发体系,为本土优秀人才提供机遇


品质诉求越发强烈:2020~2025年车企的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等,需跟上用户的消费升级,以免被大规模投诉

车市消费者对自身的权益越来越关注了,中消协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汽车及零部件高居商品类投诉榜第一名,总量达到34335件,占比消费者总投诉的42%,同比2018年增长25.1%。汽车类投诉涉及汽车销售各个环节,质量问题、购车合同争议、售后服务问题、捆绑销售车险、诱导消费者贷款等。2020~2025年不断成熟的车市用户,助推车企产品、服务等不断升级

品质消费越发盛行:2020~2025年随着中国购车主力由二三十岁向三四十岁上移,对品质诉求持续提升

据易车大数据显示,大龄用户对品质诉求明显强于低龄用户,2019年上半年25岁及以下和26~30岁两大年龄段对品质诉求仅位居第五,31~35岁年龄段升至第四,36岁及以上各大年龄段对品质诉求都位居第一。2020~2025年中国购车主力由二三十岁向三四十岁上移,助推品质消费。目前偷工减料严重、用户投诉多,但销量尚未大幅下滑的车企,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调整战略,强化产品品质

品质与销量越发成正比:2020~2025年突出品质助力车型与品牌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近几年随着购车主力持续迈过30岁,消费越发成熟,快速促成产品品质与市场销量成正比走势,偷工减料严重的车企纷纷遭遇“市场惩罚”。2019上半年单车投诉系数较低的德系、日系,在销量份额排行中独领风骚,2016~2019年德系、日系份额分别由20.09%升至25.5%,17.67%升至23.38%。2020~2025年中国购车用户持续趋向成熟,产品品质与市场销量越发成正比,有利于品质突出的车型与品牌

培育经典车越发迫切:2020~2025年更成熟的用户、更成正比的销量表现,鼓励更多车企培育更多经典车型

截至2019年底,虽然中国车市有销量的乘用车品牌将近200个,车型超过1000款,但堪称经典车型的微乎其微。车企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典车型,高尔夫、思域、卡罗拉等撑起了大众、本田、丰田等全球车企的可持续发展。2020~2025年随品质消费不断强化,产品品质与市场销量越发正成比,为车企培育经典车型创造更好环境,“多代同堂”战术将快速退出中国车市

战略越发聚焦品质:2020~2025年造经典车型的市场环境越发成熟,鼓励更多车企将战略重心落在产品本身

2020~2025年品质诉求越发强烈,品质与销量越发成正比,培育经典车型诉求越发强烈等趋势,助力车企强化品质战略,助推吉利与沃尔沃等车企集团的内部整合更聚焦产品本身。无论车企的“新四化” 布局有多高,车企都得脚踏实地先把产品造好,否成连入场券的资格都没用!哪怕“新四化”的刀子架到脖子上,车企也要坚定品质立场!

小结:2020~2025年品质消费助推企业研发品质车型、培育经典车,积极完善“品质价值链” 

近十年在中国车市不断滋生的“劣币驱逐良币”迹象,对中国车市的健康发展构成巨大威胁。2020~2025年随着中国购车主力由二三十岁向三四十岁上移,对品质诉求持续提升,促成品质突出车型与品牌的销量将持续提升或稳健增长,鼓励更多车企培育更多经典车型,并促成更多车企将战略重心落在产品本身。“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将有所遏制,“品质价值链”将被盘活,助推中国车市回归正轨,加速优胜劣汰

车市营销越发聚焦产品品质:2020~2025年用户趋向成熟,对产品认知大幅提升,推动车企营销回归产品原点


2019上半年车市投诉与车型销量高度正相关,单车投诉系数偏低的品牌,市场销量更坚挺。哪怕有国际品牌背书的海外汽车品牌,一旦产品品质无法保障,投诉量大幅增加,市场销量照样大幅下滑。哪怕品牌号召力不强的中国本土品牌,只要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投诉量大幅降低,市场销量也能快速提升。2020~2025年随着中国购车用户持续趋向成熟,对产品认知大幅提升,推动车企营销回归产品本身,不再盲目蹭热点

车市营销越发聚焦保有用户:2020~2025年保有用户持续扩大且快速释放,推动车企营销回归用户原点

营销如有强大的产品支撑,一旦锁定精准用户,转换率将大幅提升。在首购为主的增量时代,车企的市场营销要解决认知问题,投放方式以狂轰滥炸为主,主要诉求是追求曝光度。2020~2025年随着中国车市加速进入存量主导的新时代,争夺存量用户将成为各大车企的核心诉求,其中2013~2019年积累的老用户将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重中之重。由于存量用户便于锁定,助力车企大幅提升营销转换率

车市营销越发聚焦品牌特殊价值:2020~2025年车市竞争越发激烈,品牌独特性越发重要,推动车企营销回归品牌原点

营销如有强大的产品支撑,且能锁定精准用户,品牌特殊价值营销将水到渠成。2019年中国乘用车品牌终端销量TOP10集中度升至57.46%,TOP20升至79.06%,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加速集中度提升,全年估计TOP10与TOP20将分别突破60%、80%。2020~2025年车市竞争越发激烈,缺乏独特性,再加没有竞品投放力度大的品牌,其市场份额将被快速稀释。陶醉模仿抄袭,毫无自身独特价值的品牌,将快速被清除

车市营销越发聚焦企业家优秀价值:2020~2025年车市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家价值凸显,推动车企营销回归价值原点

营销如有强大的产品支撑,锁定精准用户,有效传递品牌特殊性,如还有车企和企业家优秀价值观的支撑,将使企业营销体系更立体和饱满。近一二十年中国车市的高歌猛进,其实并不有利于优秀企业家的脱颖而出。2020~2025年随着中国车市竞争越发激烈,购车用户越发成熟,为优秀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环境。理论上该趋势有利于本土企业家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本土企业家的个人素养、能力与意志

“春节购车效应”持续存在:2020~2025年积极回归营销原点,助力车企更好转换“春节购车效益”

如企业的市场营销能高度聚焦产品、用户、品牌、价值等核心原点,将大幅提升实际场景的营销效率——春节购车效应。“春节购车效应”普遍存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低级别城市等尤其显著。但长期以来多数车企仅仅将“春节购车效应”视为年底冲量的工具,缺乏系统性规划。2020~2025年对“春节购车效应”的系统性营销,助力中国品牌挖掘销量潜力,助力海外普通品牌、甚至是豪华品牌开拓新销售蓝海

中国品牌DNA持续升级:2020~2025年优秀中国品牌加速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与扩展全球化

长期以来中国品牌形象高度聚焦低价、低质、低端等不利标签,2015~2019年吉利、长城、荣威、传祺等的新一代产品崛起,中国品牌DNA有所优化。2020~2025年是部分优秀中国品牌,持续整合全球优秀人才与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的关键期,将持续优化中国品牌形象,期间如相关车企的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将助一臂之力

中国品牌用户关爱体系持续夯实:2020~2025年优秀中国品牌将全面迎来存量保护战

2018年广大中国品牌用户表态继续买中国品牌的积极性非常高,吉利、哈弗、长安、传祺、荣威等的意向忠诚度都高达25%以上的水平。说明中国品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不少老用户的好感与认同,也说明广大中国品牌老用户具有强烈的爱国消费意愿。2013~2018年吉利、哈弗、宝骏等中国品牌老用户的意向忠诚度,都呈现快速提升的走势,并维持在较高位置。但要实实在在拿出钞票具体购买时,多数中国品牌老用户打了退堂鼓,与积极表态截然相反。2018年哈弗、长安、传祺等的行为忠诚度仅有10%左右,吉利仅8%,荣威仅5.3%,比亚迪不及5%,与欧美等成熟车市50%~60%的行为忠诚度相去甚远。说明老用户虽对中国品牌有好感,但还处于观察期,尚未全面接受。“高表态低购买”给中国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2019年再购用户占比突破50%,2020~2025年中国车市将全面进入存量主导的新时代,留住自己的老用户争取竞品的老用户,将成为中国品牌的新增长点。2013~2019年部分中国品牌快速积累起庞大的存量资源,吉利的保有量高达565万辆,哈弗、长安紧随其后,保有量分别高达433万辆、428万辆,宝骏也有383万辆,比亚迪、奇瑞、传祺的保有量都超过200万辆。上述庞大的中国品牌老用户,在2020~2025年期间多数会增换购,期间中国品牌老用户如持续维持“高表态低购买”的态度,意味着近七年中国品牌好不容易抓住SUV机遇积累起来的老用户资源,极有可能替人做嫁衣,便宜了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海外品牌,多数中国品牌的销量不可避免会断崖式下滑。也会颠覆中国品牌的内部竞争格局,在老用户争夺中相对领先的传祺、哈弗等,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品牌阵营的优势地位。2020~2025年中国品牌面临一场硬战——存量保卫战。除继续强化产品、渠道等长期工程外,短期内得抓紧变革营销体系。目前领克等新兴中国品牌,都在积极构建用户关爱体系,打破营销费用聚焦售前投放的传统机制,开始向售后的用户关怀领域倾斜,进一步拉长营销广度与夯实新车、用户等关键点的营销深度,吉利、哈弗、长安等主流中国品牌更得持续夯实用户关爱体系。为助力车企更好决战存量市场,积极构建用户关怀体系,易车适时推出车主服务平台——MO卡,全面服务车主用车、养车、美食、餐饮、购物娱乐生活

小结: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完善“坦克式营销架构”,夯实产品、用户、品牌、理念四大“硬核”,积极拓展营销边际

目前部分车企的市场营销属于“蹭热点类型”,缺失自身主线,很容易造成人力、精力、物力的大量浪费。2020~2025年随着中国车市用户越发成熟、车企越发强化产品品质、品牌价值越发凸显、企业家精神越发凸显等,助力市场营销加速回归原点,聚焦产品、用户、品牌、理念四大“内生变量”,积极夯实内核营销。同时助力车企不断拓展外核营销边际,更好挖掘“春节购车效益”、中国品牌DNA、用户关爱体系等营销潜力。双管齐下,助力车企完善“坦克式营销架构”,实现攻防兼备

SUV/MPV多功能车型份额持续提升:2020~2025年SUV份额将超过轿车并主导车市,MPV优化结构筑底反弹

2018下半年~2019上半年,受制于中国品牌疲软,SUV份额有所回调,但基于增换购大背景,下半年海外品牌陆续发力,共同助力SUV触底反弹,2019年SUV终端销量份额由2018年42.5%升至46.08%,轿车由50.63%降至47.87%,2020~2025年SUV占比将超越轿车并主导车市;

2016~2019年MPV份额持续下滑跌至6.04%,但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GL8转型家用,奥德赛、艾力绅转型油电混动,嘉际等中国品牌更高端车型陆续上市、宝骏MPV加速升级……2020~2025年随着购车主体纷纷跨过30岁迈向40岁,大量高端家庭用户将涌入,为MPV车市创造机遇

中型SUV与中型轿车持续坚挺:2020~2025年车市消费重心由年轻化转向中年化,助力中型SUV、中型轿车份额持续提升

十多年前,中型轿车份额比例曾超过20%,与当时购车主体三四十岁的60后、70后的贡献密不可分,近十年中型轿车份额持续萎缩,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份额持续提升,与80后、90后纷纷迈过20多岁,大规模涌入车市密切相关。2020~2025年60后、70后将大规模进入五六十岁,加速退出车市,新购车主体的80后、90后,将大规模迈入三四十岁,由首购到再购,助推中型轿车等高级别且易走量的细分车市。2019年中型轿车终端销量占比反弹强劲,超过10%,达10.76%,2025年有挑战15%的潜质。2019年中型SUV终端销量占比持续提升,超过10%,达10.92%,2025年也有挑战15%的潜质

个性设计车型快速上量:2020~2025年中国车市消费主体加速由家庭向个人转型,为运动、时尚等个性车型创造机遇

设计更加运动时尚的第十代雅阁于2018年4月在中国市场发布,当年全系雅阁终端销量达到17.43万辆,仅次于帕萨特,同比增长16.51%,惊艳中型轿车市场。2019年雅阁销量再接再厉飙升至22.62万辆,一举称雄中型轿车,同比增长29.78%,独领风骚。与传统设计的帕萨特不得不依托大规模降价促销与大幅牺牲利润才得以提升销量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中型轿车,同样因个性设计实现销量突飞猛进的,还有2017年11月上市的第八代凯美瑞,2018年终端销量飙升至15.2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2.55%,2019年销量达18.36万辆,同比增长20.39%。在紧凑型轿车市场,2016年上市的新思域,也因运动等个性设计,实现了销量的突飞猛进与绝地反击,该细分车市的领克03、菲斯塔等设计同样个性的车型,整体表现都明显优于大盘。2020~2025年随着中国车市的消费主体加速由家用向个人转型,为运动、时尚等个性车型创造更好发展机遇,有可能彻底改变主流细分车市的整体风格与玩法。以中型轿车为例,2018~2019年雅阁、凯美瑞个性路线的大获成功,势必会坚定两款主力中型轿车在未来几年的个性化路线,并鼓励更多车型投身个性化路线:进入2020年新索纳塔、新K5全面转型至个性化路线;君威、蒙迪欧等原本就主打个性化路线的车型,在家用试错几年后,相信会加速回归个性原点;激励处于艰难期的吉利博瑞、传祺GA8等中国品牌车型,果断改走个性化路线;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等高端中型轿车,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相信未来都会持续强化个性化元素;甚至不排除迈腾、帕萨特这两款绝对主力且传统保守设计典范的中型轿车,也会纵身一跃跟进个性化潮流……2020~2025年中型轿车全面个性化势不可挡,将更好满足油腻大叔的骚情诉求。2020~2025年紧凑型轿车同样会加速个性化节奏:更追求自我的高校毕业生占同龄比例将突破50%冲击60%,会强化紧凑型轿车的个性化趋势;更多青年男女延迟结婚,甚至沦为剩男剩女,但不愿意牺牲自我价值的傲骨气场,强化紧凑型轿车的个性化趋势;广大纷纷进城成为互联网搬运工的小镇青年,接受大城市更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同样会强化紧凑型轿车的个性化趋势;随着女性用户加速涌入车市,也会强化紧凑型轿车的个性化趋势……2020~2025年轿车市场的个性化消费,将由非主流升级为主流,为车企的产品定位、设计、用材、营销、服务等提供更多新灵感,加速以家用轿车销量为主的海外普通品牌的转型升级,切忌用“套娃”等“偷懒”方式,继续敷衍咱们可爱的用户!

高端化持续扩大:2020~2025年中国车市消费重心将由低价区向高价区、由低级别车市向高级别车市等持续上移

2015~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乘用车潜在用户的关注价区持续上移,12万元以上价区的线索占比从2015年58.15%升至2017年60.53%,升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69.45%。用户具体购车级别与价区上移相映成趣,2019年轿车、SUV、MPV大三车市都呈现级别越高终端销量越坚挺的走势。2020~2025年随着消费能力更强的中年用户持续增多,推动中国车市消费重心由低价区向高价区、由低级别车市向高级别车市等持续上移,加速高端品牌普世化

节能车爆发式增长:2020-2025年越发成熟的车市用户,会更注重油耗经济性等指标,助力HEV等节能车快速增长

2019年节能车(含HEV、48V等车型)终端销量55.74万辆,同比增长98.19%,堪称当年车市最耀眼的细分市场,其中丰田、本田、雷克萨斯主导的HEV销量超过35万辆。2020-2021年丰田、本田在华的主力车型,大体都会投放HEV车型,且两者的HEV成本控制非常接近传统燃油车,再加2020~2025年人口庞大的80后加速迈向40岁,消费更加理性与务实,助力节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5年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

自动变速车型将成绝对主体:2020-2025年车市消费持续升级与自动挡车型售价持续下降,助力自动变速车型成绝对主体

2016~2019年手动挡车型的终端销量占比由38.29%断崖式下滑至16.37%,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搭载了爱信6AT等自动变速箱。2020~2025年随着中国车市的消费升级持续推进,自动挡车型的售价持续下滑,爱信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的国产数量大幅提升等,会有越来越多的车型搭载自动变速箱,以及新能源的普及,推动电机普及,共同挤压手动变速箱车型的份额,不排除后者的比例下滑至5%以内

小结:2020~2025年车市细分凸显“六化”趋势,助力车企积极开拓比较优势细分市场

2020~2025年中国乘用车细分车市演化凸显“六化”趋势:SUV份额将超过轿车并主导车市,MPV优化结构筑底反弹;车市消费重心由年轻化转向中年化,助力中型SUV、中型轿车份额持续提升;车市消费主体加速由家庭向个人转型,为运动、时尚等个性车型创造机遇;车市消费重心将由低价区向高价区、由低级别车市向高级别车市等持续上移;车市消费持续升级与自动挡车型售价持续下降,助力自动变速车型成绝对主体;越发成熟的车市用户,会更注重油耗经济性等指标,助力HEV等节能车快速增长


新能源竞争机制市场化:2020~2025年新能源补贴快速退出,持续优化市场竞争机制

巨额补贴就像强力兴奋剂,2018年新能源汽车(含商用车)总销量突破100万辆,期间由于药剂太猛,肥了不少骗补车企。2020年无论新能源补贴是彻底退出,还是扭扭捏捏,该政策都会接近尾声,毕竟一百多万辆的盘子也不小了,相关部门自圆其说的难度越来越大,也为了避免部分车企患上“补贴依赖症”。2020~2025年随着新能源补贴快速退出,持续优化市场竞争机制,为优质车企提供更好环境

新能源参与主体多元化:2020~2025年主流品牌大规模布局新能源车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7年中国品牌新能源终端销量占比高达95.35%,且以微小型级别为主。2018~2019年丰田、大众、宝马等更多品牌开始布局新能源,中国品牌占比下滑至80.43%。2020~2025年双积分要求和市场不断完善,海外普通品牌、海外豪华品牌、造车新势力等三股新能源新生力量都会进一步强化车型投放,主流中国品牌也会加速产品升级,新能源的参与主体将快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格局,市场销量更均衡

新能源新车投放高端化:2020~2025年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等高端品牌持续加码,助推新能源车市高端化

随着政府补贴减少和私人消费涌入,2018~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市的高端化趋势逐步明显,蔚来ES8、特斯拉Model3等高端车型纷纷崭露头角。期间奥迪、奔驰、宝马等传统高端品牌纷纷发布各自的新能源战略,重点都是加速中国车市布局,包括工厂建设、投放新车等。2020~2025年多数高端品牌将掀起新能源投放高潮,持续激活具备更强真实消费能力的高端新能源车市

新能源产品实力品质化:2020~2025年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以及体系持续升级,助力新能源产品力持续提升

2016~2019年中国主流在售新能源的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帝豪EV综合续航2016款253km、2017款300km、2018款300~400km、2019款400~500km,每款上一个台阶。2019年是多数新能源车企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年,由简单的续航提升转型至供应链、设计、制造、服务等体系性的提升,吉利发布了全新新能源品牌——几何,广汽发布了全新新能源车系——Aion。2020~2025年新能源车企将持续提升续航里程、强化体系能力,助力优质车企快速崛起,扩大市场销量

新能源市场定价亲民化:2020~2025年新车投放增多、电池成本下降等,助力新能源定价接近市场水平

2017~2019年无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还是海外品牌新能源车型,都持续加大降价促销力度:唐PHEV 2018款指导价23.99~32.99万元,2019款小幅降至23.49~32.99,2020款干脆一口价22.49万元;帝豪EV 2018款19.33~23.83万元,2019款大幅下调至13.58~15.98万元;近一年特斯拉Model 3售价整体下调幅度40%,2019年初进口车型售价50万元上下,2020年国产车型补贴后售价30万元上下……2020~2025年随着新能源车型投放大规模增加与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新能源车型的定价越来越接近,甚至部分车型会优惠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渠道建设灵活化:2020~2025年根据新能源产品的特殊性与所处的初期发展阶段,车企将积极变革传统销售渠道

新能源不仅新在产品,也新在渠道,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兴新能源企业,正在积极变革主流车企的传统销售渠道:以体验中心为突破口,深入城市核心商业区,严格控制投入、规模、人员,努力提升建店效率与商品车周转率,简化维修、保养、管理等流程,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充分挖掘新车盈利空间。目前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新势力都在积极效仿特斯拉模式。2020~2025年如特斯拉销量快速雄起,将助力新兴渠道模式进一步普及。主流车企基于新能源发展,大可积极尝试传统销售渠道的变革,即便新能源受挫,如能降低传统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效率,也是巨大进步

新能源基础设施完善化:2020~2025年私人与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助力新能源发展

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据网约车等司机普遍反映,新能源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的充电比较方便。2020年预计新增37.3万台私人交流充电桩,保有量达107.6万台,公共充电桩预计新增15.6万台,公共充电场站预计新增1.2万座。以特斯拉为例,2019年特斯拉共开放112座超级充电站,874个充电桩,超级充电桩总数突破2300个,目的地充电桩突破2100个。2020年特斯拉预计在中国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是过去5年建设超级充电桩总量的一倍。2020~2025年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车市的扶持重点,由整车转向充电桩等,助力新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能源消费群体扩大化:2020~2025年女性、老年、再购、商用等广大用户持续涌入,助力新能源发展

2016~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属于市场培育、用户认知阶段,2020~2025年中国车市用户结构的演变,将助力更多用户涌入新能源车市:出生人口庞大的1988~1992年龄段女性用户将迎来购车高潮期,助力新能源车市不断壮大与个性化;近一二十年购车主力60后、70后的老龄化,助力低速新能源升级,以及高端新能源发展;当下购车主体80后加速由首购向再购转型,助力高端新能源发展;网约车、出租车、汽车共享等商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助力主流新能源发展

小结: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演变凸显“八化”趋势,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新能源消费

补贴退出、双积分执行、潜在用户增多等多重因素刺激,2020~2025年将呈现更多鲜明的八大趋势:竞争机制市场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新车投放高端化、产品实力品质化、车型定价亲民化、渠道建设灵活化、基础设置完善化、消费群体扩大化。上述“八化”有利于持续优化新能源市场环境、强化产品实力、扩大消费空间,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望:2020~2025年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加速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

2020年之前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的高歌猛进,主要受惠于政府补贴,期间各种骗补层出不穷。2019年7月起新能源补贴大幅滑坡,导致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全年终端销量首次下滑。进入2020年补贴政策“接近”退出整车市场,再加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持续下滑。期间新能源内部结构加速优化,品质车型脱颖而出,以及新用户持续涌入,助力新能源大盘筑底反弹,2024~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

这应当是目前市面上最保守的一次预判,结果未必对,仅供参考,有点可以明确,中国新能源车市经历野蛮生长期后,一旦进入由市场力量主导的时代,一定会迎来一场赤裸裸的市场矫正,强势挤出之前的泡沫,不可避免会冲击销量,这恰恰是目前多数乐观型预判缺失考虑的。要想维持野蛮生长期的高增长,除非补贴不停或强制消费,让泡沫越滚越大。基于前述“八化”分析,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市场已经准备好自我纠正了,现在就看政策是否配合

人口持续集中高级别城市:2020~2025年规模优势等持续助力高级别城市抢夺更多人口资源,夯实车市消费根基

2018年除北京、上海因有严格控制人口增加政策,多数高级别城市人口增长强势,佛山、西安、深圳、广州、杭州等的增加人数纷纷超过40万人,整体呈现“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增加越明显”的特征。从2019年已公布的城市常住人口数据看,同样呈现向高级别城市集中的趋势。2020~2025年总人口增加趋缓,青壮年减少,加剧抢人大战,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显著的规模优势等因素,持续助力高级别城市抢夺更多人口资源。期间高级别城市将进一步夯实车市消费根基,促使广大车企提升高级别城市的战略权重,在高级别城市一直不占优的中国品牌更是如此

高级别城市居民收入高于低级别城市:2020~202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迈进5万元,加速高级别城市购车升级

2018年越来越多高级别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进4万元,少部分突破5万元,加速进入存量时代,推动车市消费升级。

2020~2025年会有更多高级别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进4万元突破5万元,将强势推动车市进入存量时代与消费升级,加速中国车市由家用消费向个性消费、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

期间广大车企将面临战略升级的艰巨挑战,上至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下至五菱、宝骏、小康等低端品牌,如不对过去十年以满足首购为主的惯性思维与成功经验,进行调整与优化,恐怕难以应对高级别城市的新挑战

高级别城市车市持续坚挺:2020~2025年人口持续集中与收入持续高位增长,不断夯实与升级高级别城市的汽车消费

随着青壮年加速集中、部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进4万元突破5万元,近几年高级别城市的车市消费持续坚挺。2019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虽然清一色限购,就像被绑住手脚,但依旧是当年车市增长的领头羊,一旦取消限购,购车潜力不可想象!同时城市级别越高对高级别车型的消费能力越强,2019年各级城市的中型及以上级别车型的终端销量占比,从五线城市到一线城市逐步增加,分别为21.41%、24.89%、31.13%、36.28%、45.72%。

2020~2025年人口将持续集中高级别城市,更多高级别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迈进4万元突破5万元,不断夯实与升级高级别城市的汽车消费。广大车企不仅要抓紧夯实与挺进高级别城市,而且要加速自身产品升级,跟上高级别城市消费升级的节奏:过往美系、韩系、法系虽然在高级别城市有一定销量,但产品升级、战略调整滞后,车型与销量局限于首购为主的紧凑型轿车,纷纷遭遇“滑铁卢”,当下不抓紧调整战略、优化产品,未来上述派系恐怕难有绝地反击的机会;大众虽然销量与车型也高度集中紧凑型轿车,但2017~2019年大规模推进的MQB模块化平台与SUV战略,挖掘了价格战潜力与升级了产品体系,强化了向低级别城市渗透的能力,巩固了在高级别城市的市场份额;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主流中国品牌想挺进高级别城市,更得使出吃奶的力气,全力升级现有产品体系,但这太难了,也部分解释2018~2019年部分中国品牌销量的断崖式下滑,未来几年中国品牌的日子,相信会更煎熬;不同于主流中国品牌从低级别城市切入,高级别城市给造车新势力提供了新突破口,注定会成为它们的坟墓或摇篮;暂时占优的奥迪、奔驰、宝马也得抓紧思考现有产品体系,能否满足高级别城市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旦特斯拉Model 3捷足先登,将对奥迪A4L、奔驰C级、宝马3系等主力产品形成冲击,2020年就能看出冲击效果,但奥迪、奔驰、宝马的战略调整与产品优化,几乎不可能在今年实现,短期内几乎毫无招架之力……高级别城市的销量与品质“双机遇”,正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分水岭

高级别城市加速车市细分:2020~2025年多元化的人群结构与更强的消费能力,助力高级别城市持续培育更多细分车市

高级别城市不仅人多,而且更加多元化,聚集着大量应届生、互联网民工、白领、中产、工程师、社会精英,再加当地的新市民、原住民、拆迁户、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人群结构。再加更高的消费能力,高级别城市助力车市消费更加均匀、细分,以及更倾向高级别车型。2019年五线城市购车高度聚焦紧凑型轿车与紧凑型SUV两大入门家用车型,占了将近60%的终端份额,一线城市更分散,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轿车、中型SUV等的份额更均匀,尤其后两者份额都超过了15%。一线城市的跑车、大型MPV、大型SUV、大型轿车等高级别细分市场的份额,都大幅高于五线城市。意味着低级别城市的同质化、低附加值竞争会更激烈,车企不得不面对恶性竞争,高级别城市有助于车企更好开拓新领域、提升附加值,更好避免恶性竞争。

2020~2025年高级别城市依旧会维持更多元化的人群结构,收入也会持续提升,将进一步涵养新能源、高端车、保姆车、跑车、网约车等细分车市

高级别城市助力车企拓展战略空间:2020~2025年高级别城市汽车消费的持续坚挺与细分,加速车企战略拓展

2016~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呈现“高级别城市坚挺低级别城市萎靡”的新走势,加速了销量以高级别城市为主的高端品牌的下沉战略,强化了销量以低级别城市为主的低端品牌的上探战略,加快了销量兼顾高低城市的主流品牌的上下突围战略。

2020~2025年高级别城市汽车消费持续坚挺与加速细分的走势,会加速车企战略拓展:促使高端品牌加速下沉,推出更多低价入门车型,加速低级别城市网点建设等;促使主流品牌加速内部结构优化,以高端车型夯实高级别城市根基,以低端车型拓展低级别城市空间;促使低端品牌加速上探,推出更高端车型,巩固低级别城市,努力进入高级别城市。机遇越分化,竞争越激烈

人口持续集中南方:2020~2025年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气候环境、城市建设等持续助力人口南移,夯实车市消费根基

2018年广东以1.12亿人,领衔中国省市常住人口排行,上海以3847人/平方千米,领衔中国省市常住人口密度排行。常住人口密度变化更倾向南方,除西藏、新疆两大地广人稀省份,2018年广东、浙江、安徽的人口密度增加都超过1%,当年分别增加了177万人、80万人、70万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等人口密度下滑,且密度减少省市都集中北方。购车大省的河北、河南、山东“北方三镇”常住人口增加乏力。

2020~2025年南方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气候环境、城市建设等吸引人口的关键因素,都会持续好于北方,吸引人口持续南移,夯实车市消费根基。人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广大车企应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南方战略

南方经济增长高于北方:2020~2025年南方经济表现持续强于北方,助力居民收入增加,加速购车升级

2019年北方绝大多数省市GDP纷纷同比减少,其中人口与购车大省山东、天津成为重灾区,减少幅度分别高达5402亿元、4705亿元。南方省市GDP持续增加,其中人口与购车大省广东、安徽、江苏增加明显,分别增加10393亿元、7107亿元、7036亿元。南方省市人均GDP也明显强于北方,江苏、浙江、福建纷纷突破10万元/人。

2020~2025年人口的持续增加与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进一步强化南方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助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加速车市消费升级,更好助力中国品牌上探、大众SUV战略等

南方车市持续坚挺:2020~2025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将持续南移,不断夯实与升级南方省市的汽车消费

长期以来南方都是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的大本营,由于日系卖点独特、高端品牌气势逼人,再加近一二十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走势强劲,不少品牌都绕着走:中国品牌纷纷转战北方、西部;美系、法系长期坚守长江流域,不敢或不能太往南……也有正面强攻的:大众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动南方战略,但整整十年了,大众也不敢轻言大获成功,始终处于拉锯战,有时高点有时低点;菲亚特、雷诺、Jeep等本想基于广菲克、东风雷诺等新合资车企,在南方市场来个“中间开花”,但十有八九都被“瓮中捉鳖”……也有少数成功的:吉利基于3.0产品,瞄准南方广大打工群体,2015~2018年快速南下,瞬间实现市场重心南移,助力销量突破百万辆;蔚来、小鹏、威马、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抓住南方限购与高端群体机遇,也在南方寻找到了广阔的舞台……2020~2025年中国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将持续南移,不断夯实与升级南方车市。南方车市虽然坚挺,想进却不容易,之前可以绕着走,之后只能硬着头皮闯一闯

南方加速车市细分:2020~2025年多元化的人群结构与更强的消费能力,助力南方市场持续培育更多细分车市

南方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群结构等更加丰富与高端,聚集着大量打工者、服务者、蓝领、个体户、创业者、企业家,投资家、富二代,再加当地的新市民、原住民、包租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更有利于培育经济车、节能车、高端车、商务车、跑车等细分车市。

2020~2025年基于人口与收入的持续增加,南方将助力中国车市进一步涵养细分车市,推动高端化,为车企创造更多机遇

南方助力车企拓展战略空间:2020~2025年高级别城市汽车消费的持续坚挺与细分,加速车企战略拓展

近五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呈现“南强北弱”的走势,车企挑战与机遇并存:南方车市走强,助力日系夯实南方根基,加快北上步伐,以及吉利、传祺等快速提升南方销量,也为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北方车市走弱,加速大众南方战略,加剧当地竞争,导致现代等销量大幅下滑;南北交汇的中间区域,成了近几年的交战核心,导致法系、美系、韩系等猝不及防、腹背受敌,销量纷纷断崖式下滑。

2020~2025年南方车市消费持续坚挺与加速细分,会加速车企战略拓展:南方车市持续走强,加速更多车企制定和强化南方战略,加速在南方的市场下沉,进一步挖掘销售空间;北方车市持续疲软,加剧竞争,淘汰更多以北方三镇(冀鲁豫) 为主的品牌;中间区域的持续腹背受敌,迫使相关车企破釜沉舟,也为入侵者创造更大增长空间

机遇:2020~2025年中国车市机遇聚焦“南方高级别城市”

2020~2025年人口持续集中,助力高级别城市夯实车市消费根基,更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进4万元突破5万元,推动高级别城市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人口重心持续南移,助力南方夯实车市消费根基,经济重心持续南移,推动南方车市消费升级。二合为一,中国车市机遇持续聚焦“南方高级别城市”

战略:2020~2025年南方高级别城市助力车企决战“存量市场”,车企应积极构建“战略矩阵”

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再购用户占比已突破50%,越来越多的南方高级别城市的再购比例,纷纷突破60%甚至70%,已经成为“存量市场”的主战场。

2020~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机遇,持续聚焦南方高级别城市,助力车企决战“存量市场” 。

北方、南方、高级别城市、低级别城市四大变量的随机组合,能给车企创造更丰富的“战略矩阵” ,除了积极抢占南方高级别城市的“存量机遇”,还有北方低级别城市的“增量机遇” ,以及北方高级别城市和南方低级别城市的“增存机遇”。2017~2019年大众、长城等北方型车企,之所以还能基本稳住销量,除了积极南下,还进一步挖掘了北方“增量机遇”等

策略:2020~2025年南方高级别城市机遇加剧竞争,车企应基于“战略矩阵”,积极尝试南征北战、上下突破、内外兼修

南方高级别城市的车市机遇持续增加,与北方低级别城市的挑战持续增多,导致区域市场、城市市场的差异持续扩大,加剧车市竞争。建议车企积极构建“战略矩阵”,灵活应对挑战全力抓住机遇:建议机遇区车企,采取进攻型策略,加速下沉、加速北上、加速细分、夯实基础;建议调整区A车企,采取攻防兼备策略,夯实基础、加速下沉、加速细分、 加快南下;建议调整区B,采取攻防兼备策略,夯实基础、加速上探、加速细分、加速北上;建议挑战区车企,采取防守策略,夯实基础、聚焦优势、加速上探、加快南下;建议挑战机遇调整并存区车企,调整战略、重塑体系

案例分析(捷达品牌):2020~2025年低端车市加速重组,为捷达提供战略性机遇,有可能成为大众南方战略的“奇兵”

本篇强调车市机遇越发聚焦南方高级别城市,但车企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此,车企应积极构建“战略矩阵”,根据自身特色与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2017~2019年多数以低级别城市或北方车市为主的品牌,遭遇剧烈冲击,出现渠道紊乱、研发停滞、换代迟缓、品质降低、口碑下滑等不良现象。为依托大众强大供应链体系、德系背书和一汽大众渠道等丰富资源,以及自身定位相对精准的捷达,提供可乘之机。

2020~2025年低端车市加速重组,是捷达崛起的战略性机遇,更有可能基于对南方低级别城市的开拓,抢先SUV战略一步,成为大众南方战略的“奇兵”。早五六年的2013~2014年中国车市低端品牌大规模崛起之时,受制于管理等,捷达很难获得好的进入机会。捷达的挑战在后期,一旦自身的战略体系、市场格局等逐步成型,年销量达到三四十万辆时,基于一汽大众的合资背景,后期应对效率可能会大幅降低,尤其是当中国车市迎来新周期时,捷达的问题可能会快速暴露。在目前势头不错的情况下,建议一汽大众高瞻远瞩,为捷达设立“直辖市”,能有独立的研发设计,尤其是管理,千万别纳入一汽集团的高层轮岗体系,坚持市场化

展望:2020~2025年南方高级别城市加速车市机遇分化,助力车企突破传统区域、城市限制,打造全国性品牌

车市机遇越分化,市场争夺越激烈,吃不饱的车企想活下去,吃饱的车企想过得更好,大家都会选择“对外侵略”:高端品牌不再局限于高级别城市,因为奥迪、奔驰、宝马未来100万辆的销量目标,无法主要依靠一二线大城市完成;大众不再局限于北方,因为这难以维持大众集团在华400多万辆的大盘,倒有可能成为帝国崩盘的导火索;日系不再局限于南方,因为这无法支撑本田、丰田冲击200万辆甚至300万辆的长期战略;美系不再局限于长江流域,否则一直被动挨打,最后被赶出中国市场;中国品牌也不能躲在西部市场,车市又不同于当年抗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2020~2025年中国车市将演绎一部掠夺与反掠夺的史诗级大片,加速车企突破传统区域、城市限制,打造全国性品牌。五六年之后,您猜猜东北卖得最好的汽车品牌会是谁?


90后助推首购车市消费:大学生增多、小镇青年进城务工等,直接推迟间接升级90后购车,2020~2025年90后购车将反弹

2018年总人口近2亿人的90后,为中国乘用车贡献650万辆终端销量,占大盘近30%份额,但90后潜力并未充分释放:本科生、研究生等持续增多,应届毕业生接近同龄人对半比例,部分延迟90后购车;近亿小镇青年加速涌入城市,从事网约车、送快递、送外卖等工作,部分延迟90后购车;2016~2018年全国各地大幅飙升的房价,加重年轻人结婚压力,部分延迟90后购车……2017~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售趋缓,停滞于2000万辆关口,尤其是首购减少,2019年占比跌破50%,与90后延缓首购密切相关。2020~2025年部分90后之前被压制的购车欲望,会加速释放:部分高校毕业生经过几年奋斗,有一定积蓄,开始涌入车市消费;部分小镇青年经过几年大城市打拼,会有一定积蓄,开始涌入车市消费;结婚不能无限期推迟,婚车该买还得买……2019年底还有1.3亿90后没买车!按对半购车转换计算,再抛去三分之一的二手车,90后留给车企的想象与挖掘空间至少还有4000万人,年均购车需求将维持七八百辆的高位,且会集中2020~2025年释放,至少能养活五六家目前年销量百万辆多点的吉利这样的大品牌,2020~2025年预判90后对车市的销量贡献将突破30%,呈现“首购为主再购为辅”的消费特征。问题是此90后非彼90后,之前的90后二十多岁,意气风发,2020~2025年的90后30岁上下,初露锋芒,更有能力助推车市消费升级。毕竟进过高校、进过大城,在社会历练过几年的90后的消费标准会更高。就像之前四五年,一辆宝骏730、捷达等就能满足多数小镇年轻的购车需求,未来四五年要想满足京东快递小哥、美团外卖小伙等新角色的90后购车需求,恐怕品牌档次得提一提,产品设计得提一提,产品品质得提一提,用户关怀得提一提。如想满足从高校出来的90后,尤其是还晋升为剩男剩女的90后,恐怕上述提升的幅度得更大……该买车的还得买车,90后在变,车企变了吗

80后助推再购车市消费:首购减少、二胎家庭增多、收入提升等影响,2020~2025年80后将大规模涌入增换购市场

2010年起总人口突破2亿人的80后整体步入20多岁年龄段,在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节能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大规模释放结婚买车、个人买车等首购需求,助推2010~2019年中国车市年销量高歌猛进,并维持在2000多万辆的全球第一高位。2018年80后为中国乘用车贡献了830多万辆终端销量,占大盘37%多份额,是中国车市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截至2019年底,80后车主超过7000多万人,再加三分之一的二手车车主,拥车人数超过1亿人。如按对半购车转换推演,差不多得有2亿多人,与目前80后2亿多人的总数不谋而合,意味着80后的增量空间不多了,尤其是男性用户,但为80后大规模涌入存量市场,打下坚实基础。2020~2025年80后汽车消费将呈现“再购为主首购为辅”的新特征,年需求至少维持在八九百万辆的高位,对大盘销量至少有35%的贡献。除了量的维持,更有质的提升:2020年起80后整体步入30岁年龄段,至2025年80后年龄段将上移至35~44岁,社会地位、发展机会、个人收入等,都会迎来最好提升阶段,助推品质型增换购;80后是近几年互联网浪潮的最大受益群体,加速涌入中产阶层,助推品质型增换购;80后群体里暗藏的大量剩男剩女,将迎来换购高潮,助推车市消费升级;80后将成为二胎家庭的绝对主体,助推品质型增换购;多数80后家庭的女同胞,将成为增换购的新主体,助推车市消费升级……曾经的80后,一下班可能就想找女朋友、逛商场、看电影、吹牛逼等,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的80后,一下班可能就想着回家,回家前可能坐在车里静静思考下人生,进入家门后,要么嘻嘻哈哈逗婴儿玩,要么撕心裂肺辅导孩子学习。

2020~2025年80后还是80后,还是中国车市的最大消费群体,但不再年轻,购车需求不再是以前的需求,车子不再是80后泡妞和张扬个性的标签,而是与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生活工具,品质、安全、可靠、省点心足以。2010~2019年首购为主的80后,哺育了大众、别克、现代、福特等大量主流品牌,壮大了吉利、哈弗、长安等大量入门品牌,2020~2025年再购为主且年销量贡献仍能高达八九百万辆的80后又会成全谁?

70后助推车市务实消费:年过半百、就业环境变差、消费更务实等影响,2020~2025年70后更注重性价比突出车型

近十年70后携手80后,共同铸就了中国车市的辉煌,且70后是增换购的主体。近几年由于年龄越来越接近50岁,就业环境变差等因素,即便其人口总数也超过2亿人,但对车市消费贡献,大不如80后,2018年仅贡献500万辆,销量占比下滑至22%。2020~2025年70后年过半百,就业环境进一步变差,持续制约车市消费,销量贡献或降至三四百万辆水平,份额占比或降至17%左右,使大盘销量减少一两百万辆,大幅稀释大众、别克、现代、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等主流品牌的市场销量。但70后也为部分细分车市创造机遇:收入减少等客观因素,使70后购车更理性务实,助力五菱宏光S、捷达VS5、朗逸、哈弗H6、轩逸等性价比突出车型稳住市场销售,甚至会填补90后升级的部分空缺,入门品牌不宜盲目上探;70后女性会表现出与男性截然不同的购车行为,助推高端车型、高端品牌发展;70后对品牌的包容性更强,TOP10、TOP20品牌销量的集中度低于80后,为捷达等性价比突出的新品牌提供进入机会……挑战无法回避,机遇有待挖掘,车企切忌盲目上探,70后将助推车市务实消费

60后助推老年车市消费:60后进入老年社会,但总人口过两亿,2020~2025年60后将激励主流车企投身低速电动车

虽然60后也有两亿人多,但目前已处于车市消费的边缘地带,2018年60后销量贡献不到200万辆,份额占比不到9%,2020~2025年免不了会持续下滑。受制于就业空间狭小,收入来源单一,越来越多的60后将步入低速电动车市场。不过对比50后,60后不仅人口数量高出一大截,而且消费能力也高出一大截,将助推低速电动车市场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低速电动车年销量突破300万辆,用户主要来自老年群体,未来几年60后有可能助其销量突破500万辆,急需主流车企来“转正”

高校毕业生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维持在800万人高位,占同龄比例将突破50%

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突破700万人,2018年突破800万人,2020年达840万人,占同龄出生人口比例一路上升,2014年34.65%,2020年47.59%。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的四五年内购车,2018年25~29周岁乘用车销量423万辆,根据人口比例、收入、岗位、政府政策等推算,估计约300万辆来自于高校毕业生的贡献,占当年乘用车大盘销量近14%。高校毕业生会促使车市消费升级,他们受过更好教育,对生活有更高品质追求,近几年中国车市越发激烈的优胜劣汰,与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密切相关。2020~202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继续维持在800万人以上的高位,占同龄出生人口的比例将突破55%挑战60%,进一步主导“首购车市”。期间高校毕业生将助力奥迪、奔驰、宝马冲击100万辆,助力福特、别克、现代等绝地反击,助力本田、丰田巩固阶段性成果,是领克、WEY年销量突破10万辆瓶颈的金钥匙……

互联网民工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更多青壮年从事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获取更高收入,助推车市消费

近几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快速壮大,成为吸引广大青壮年的新兴核心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送快递、送外卖、开网约车的活跃人员,分别高达412万人、650万人、465万人,合计超过1500万人,完全能媲美汽车产业的从业人数。

互联网民工是非常优质的购车人群,不仅人数庞大,而且年龄高度集中20~29岁、30~40岁两大最核心的购车年龄段,再加活跃人员的平均月收入高达五六千,大幅高于小城市三四千的收入水平,其中的网约车司机已经为近几年中国车市贡献了巨大销量。2020~2025年互联网活跃民工数量将维持两三千万人的高位,对车市年销量贡献将接近200万辆,集中入门品牌

互联网职工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互联网依旧是中国经济重要行业,上一轮购车潮将大规模进入增换购阶段

2014~2018年以移动互联网为爆发点的新一轮互联网浪潮,造就了一大批身价过千万元、过亿元的互联网富翁,仅阿里巴巴上市就造就了上万名千万富翁。该轮浪潮也拉升了行业整体收入水平,2018年互联网月均薪酬过万元,领衔全行业,其中云计算、游戏、大数据等细分领域的平均年薪纷纷过35万元。另据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中国互联网从业人数高达1677万人。人数众多且收入超高,互联网职工毫无疑问是车市的最优质用户,预计2018年对车市的销量贡献超过300万辆,且以主流和高端车型为主。2020~2025年互联网行业在经济领域依旧会占据重要地位,再加2014~2018年互联网浪潮激发的购车热潮,在2020~2025年将大规模进入增换购阶段,预判对车市的销量贡献维持300万以上的高位,加速高端车市发展,其中互联网女性用户,将成为推动车市高端化的强大动力

女性助推车市消费升级:1986~1990年出生数量庞大的女性用户,将集中于2020~2025年进入车市

中国乘用车销量高歌猛进并突破2000万辆,与男性贡献密不可分,近十年中国车市以首购为主,首购以家用为主,家用以男性为主。2018年男性对车市贡献超70%,助力大众、丰田、吉利、哈弗等主流品牌快速提升销量。期间女性购车比例持续小幅提升,2018年接近30%,销量贡献超过650万辆。女性购车与男性区别巨大,女性更偏爱高端品牌、新能源、轿跑SUV、两厢车、精品小车等,但两厢车、小车等非常不受男性待见。女性大规模进入车市的节点,大幅迟于男性,集中增换购,尤其是增购阶段,整体推迟1.5个周期,如按六七年一个周期计算,大体推迟十年左右。按目前男性二十四五岁开始大规模涌入车市的节点推算,预判女性在三十四五岁开始大规模释放购车潜力。该判断与2018年女性购车年龄分布不谋而合,当年30~39岁年龄段的女性销量超过260万辆,占比高达42.78%。

2020~2025年1986~1990年出生的女性用户,将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生力量,该年龄段女性刚好处于出生高峰期,年出生人口数高达1200万人,之前几乎都低于1000万人。2020~2025年预判女性对中国车市的销量贡献将超过700万辆,占比突破35%。

女性购车主体将由年轻时尚、高端成功、互联网精英等,向更多普通家庭主妇、职业女性等渗透,进一步夯实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消费根基,加速女性消费重心向大众、本田、丰田等主流品牌,甚至向吉利、哈弗、长安等中国品牌渗透,壮大女性上下班、接送孩子、女性买菜车、女性代步车等更多细分车市。可惜目前不少主流品牌,都未充分意识到女性的重要性:大众在华战略还是典型的男性思维,极有可能错失女性大规模爆发这波新机遇,未来五六年与其说大众在华转型升级的希望在SUV战略和电动车战略,不如说是女性战略;

2020~2025年吉利、长城想稳住100万辆冲击200万辆,都得学会“吃软饭”……2016~2019年奔驰依靠“吃软饭”成功“上位”,2020~2025年建议广大车企向楷模学习,把打造“优质女性车”升级为战略性项目,围绕女性用户,积极构建起集研发、投放、推广、服务等全新全价值链。

时间不等人,女性这股新生力量蕴藏着巨大能量,但释放期集中2020~2025年,因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女性人口大幅下滑,年出生数量甚至跌破了800万人

再婚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再婚人数有望突破500万人,更强的经济实力,助推车市消费升级

2013年中国初婚人数达到顶点2386万人后,开启了持续下滑的走势,2016年跌破2000万人,估计2020年会跌破1500万人。由于结婚买车如影相随,尤其是初婚人群,购车转换率能达对半水平,初婚人数的大幅下降,让中国车市压力山大,尤其是高度聚焦初婚人士的紧凑型轿车,成为现代、起亚、别克、雪佛兰、福特等主流品牌销量大幅下滑的导火索。再婚人数的持续坚挺与初婚形成鲜明对比,近一二十年雄赳赳气昂昂一路上扬,2013年突破300万人,2020年有望突破400万人。

再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平均年龄高达40岁左右,比二十五六岁的初婚平均年龄高出十多岁,2018年湖南再婚男性平均年龄41.5岁,女性38.4岁,青岛男性41.6岁,女性41.1岁。再婚核心年龄段聚焦35~45岁,该年龄段人士正处人生高光期,事业有成、收入不菲、精力旺盛,逐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位置。2013年至今再婚人生突破300万人冲击400万人,大力助推高端车市、新能源、女性车等细分车市的发展。

2020~2025年基于初婚核心群体90后的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与再婚核心群体80后的出生人口持续增多等走势,预判初婚与再婚人数将持续此消彼长走势,初婚有可能跌破1000万人,再婚有可能突破500万人。如按对半购车转换推算,再婚群体对车市的销量贡献有望突破250万辆,中型以上级别、精品小车、高端车等将成为核心受益对象,持续助推车市消费升级。

目前多数车企的核心客户仍旧锁定初婚群体,战略调整迫在眉睫,希望车企不要轻视“隔壁老王”的实力


大龄单身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大龄单身群体助推主流品牌销售,车企、经销商可多组织相亲大会

近十年结婚人数开始下滑,并高于同龄出生人数的下滑幅度,离婚人数持续增加,共同壮大单身群体,尤其是35~44岁年龄段的大龄单身。2018年估算大龄单身人数超过1.2亿人,按50%城镇人口率计算(整体60%,但农村单身更普遍),6000万人在城镇,按40%购车转换计算,城镇潜在大龄单身购车人数2400万人,按8年释放计算,年贡献300万辆,助力大众、本田、丰田等主流强势品牌市场销售。

2020~2025年受制于90后人口持续下滑,中国结婚人数或跌破1500万人,以及离婚人数持续增加,或突破600万人,大龄单身总数有望突破1.5亿人,其中城市大龄单身总数有望突破3000万人,再加2013~2019年累计的1000多万辆存量,2020~2025年城市大龄单身对车市年销量贡献有望接近400万辆。虽然大龄单身的整体收入比不上家庭用户,但之所以“剩下” ,说明该群体有强烈的不妥协精神,购车消费也是如此,有较强的品质、个性诉求,助推车市消费升级。建议福特、别克、现代等能多回头看几眼城市大龄单身群体,不要走得太远,最好能回归产品原点,包括用户关怀原点。

2020~2025年大龄单身群体的购车需求会持续释放,车企的用户关怀体系也会加速构建与完善,其实两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结合点,大龄单身需要更多关怀,车企营销急需由中规中矩的传统集客,向更有体验价值、更有参与感、更具场景化的嵌入式营销转型。车企与经销商通过筛选存量等,可尝试在4S店举办潜在车主相亲大会,咱们易车也可发挥组织才能,搞个百城单身贵族联谊会。经销商如能持之以恒把4S店打造成当地城市的相亲广场,就更有意思了

逃离北上广深群体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北上广深部分人才将持续流出,成为高端车型与品牌下沉的播种机

由于房价飙升,且大幅高于其它城市和个人收入等,2015~2019年“逃离北上广深”再次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仅按地方统计局的账面数据计算(个人观察北京等实际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官方数据),2018年底北上广深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分别高达714万人、1055万人、620万人、823万人,共计3213万人,按照比较盛行的五年一流动周期计算,每年有600多万人流动,且有一半多会逃离北上广深,即300多万人去往杭州、东莞、武汉、长沙等其它城市,每年能给车市贡献25万辆。由于北上广深清一色限购,且流动人口中签概率极低,可将25万辆视为绝对增量。

2020~2025有可能突破30万辆,虽然量不大,但质量非常高,因为北上广深以互联网、金融、总部经济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逃离北上广深群体不仅个人财富积累更多,且去往目的城市相对会有更好就业机会,买房买车的可能性极大,可能摇身一变为高端车型、高端品牌的车主,客观上有利于奥迪、奔驰、宝马等加速向低级别城市下沉

二胎助推车市消费升级:2020~2025年二胎占比有可能突破60%,甚至接近70%,人口中年化等,将共同激活二胎车市

2014~2019年中国二胎占比持续提升,突破40%冲向60%,总数维持在1400~1800万人的高位,预判年释放购车需求150万辆,助推七座中型及以上级别SUV、高端MPV等细分车市持续上量。

2020~2025年二胎占比极有可能突破60%,接近70%,持续刺激二胎车市,预判年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冲击300万辆,助推增换购与车市消费升级。目前现代紧锣密鼓推进MPV项目,WEY在评估MPV项目,吉利将持续试错七座车市,大众、丰田等都不约而同强化二胎车型投放……

拆迁户助推车市消费升级:大爷还是你大爷,2020~2025年拆迁户群体将大规模涌入增换购市场

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政府每年大体投入1.5万亿巨资,大体动迁550万户棚户家庭。该举措有效盘活了土地这一稀缺存量资源,大幅刺激房地产市场,各地一片一片新城区拔地而起,房价飙升,2015~201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由3万亿元飙升至5万亿元。期间以棚户区为主的年动迁家庭数量突破千万户,直接涉及人员三四千万人,成就了一大批原本是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等群体“一夜暴富”的梦想。妙龄少女以身相许“拆迁大爷”一时成为佳话,就像白素贞愿舍弃许仙,主动跟随法海大师住进金山寺。拆迁户以50后、60后、70后等大龄群体为主,看似不是车市的核心购车群体,但人数众多且购买力极强,保守估计拆迁户对车市年销量贡献高达三四百万辆,如果再加孩子、孙子等衍生受惠群体购车,拆迁户贡献还得大幅提升。

2020年棚户区改造接近尾声,2020~2025年拆迁户人数将大幅降低,对车市的增量贡献随之减少,但2015~2019年积累的几千万辆的保有量,将陆陆续续进入增换购阶段,对车市的年销量贡献不会低于300万辆,拆迁户仍是优质购车群体,持续助推主流、高端车市发展。大爷还是你大爷,车企、经销商得认真对待,不仅要加速开拓拆迁户存量市场,更要注重挖掘由大爷衍生出的二爷、小爷等新群体的购车消费。

新市民助推车市消费升级:流动人口2.5亿,2020~2025年中央助推地方户籍放宽改革,新市民将助推车市消费升级

2015~2019年中央主导的棚户区改革,诞生了一大批拆迁户,强势刺激车市消费。2020~2025年中央城市管理与建设的重心,将转向户籍改革,会涌现出一大批新市民,持续刺激车市。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进入2020年各省市纷纷响应,2月江苏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出席并讲话。

2011~2018年流动人口总数一直维持在2.5亿人的高位,是车市消费的核心群体,对主流、入门品牌的销量贡献尤其显著,吉利、哈弗、长安、大众、丰田、本田等品牌纷纷受益。2016年起全国各地房价突飞猛进,生子、医疗、教育等生活成本纷纷陡增或居高不下,对没有户籍、难以享受当地城市福利体系的流动人口的打击最大,成为导致2017~2019年中国车市萎靡不振徘徊于2000万辆的核心原因之一。

中央审时度势,2019年的户籍改革建议非常及时,目前各地省市的响应也非常到位。2015~2019年新市民政策仅在少数城市试点,且力度不大,2020~2025年全国将全面推广新市民相关政策,2015~2019年各大城市盖的一大堆房子,总得有人去买呀,会有一大批流动人口摇身一变为当地新市民,融入限价房、公租房、医疗保险、公共教育等福利体系,大幅降低生活成本,再加70%以上流动人口是90后、80后等青壮年,将强势刺激车市消费。期间如有1亿流动人口成为新市民,年释放购车潜力至少500万辆,以增量为主,助力吉利、长安、哈弗等入门品牌高端化,夯实大众、本田、丰田等主流品牌消费根基。2015~2019年如有车企、经销商低估了中央棚户区改革力度,错失拆迁户机遇,2020~2025年请吃一堑长一智,认真研究中央户籍改革建议,笨鸟先飞全面布局,充分抓住接下来新市民这波大机遇

机遇:2020~2025年“四纵十横”新用户矩阵的正常购车潜能可达2000~2500万辆,全面加速中国车市消费升级

2020~2025年高校毕业生、女性、二胎、新市民等十大细分群体,将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消费主体,加速车市由家用为主向个人领域渗透,推动首购主导向再购主导转型,促使车企战略由同质化向多元化转变。去除重叠部分,预判2020~2025年“四纵十横”新用户矩阵的政策购车潜能可达2000~2500万辆销量,助力中国大盘销量稳住2000万辆关口,助力优质车企持续脱颖而出

战略: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构建“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抓住消费升级新机遇,助力自身脱颖而出

2019年南北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长城等都是年销量过百万辆的大型车企,南北丰田、南北本田、奔驰、宝马等都是年销量过50万辆的中大型车企,不仅自身产品体系庞杂,而且用户群体多元化。诸如南北大众的产品体系,纵向上全部覆盖了入门、普通、高端三大主流车市,横向上全部覆盖了轿车、SUV、MPV三大品类,还渗透到两厢、旅行、轿跑等多个细分车市,使南北大众的用户群体高度多元化。吉利虽然聚焦7~12万元价区和入门级别,但同样覆盖轿车、SUV、MPV三大品类,同样渗透到两厢、旅行、轿跑等多个细分车市,用户群体同样多元化。上述车企一旦遭遇用户群体的剧烈演变,会大幅增加现有产品体系的调整难度,容易出现销量波动。

目前多数主流车企都没有完整和体系化的用户思维,不少在做战略规划、产品定位、新车营销时,往往是临时抱佛脚或意淫个潜在群体,不仅零碎甚至误导。为更好跟上用户演变节奏,及时调整产品体系、企业战略,车企迫切需要个清晰、全面的“新用户矩阵”思维。

易车研究院基于中国车市演变提炼的“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覆盖了新主流购车群体,指明了车市用户演变方向,为车企的产品体系、营销体系、战略体系等的调整提供部分参考


策略:2020~2025年积极构建“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助力车企精确锁定新用户群体,便于制定市场策略

基于“四横十纵”的新用户矩阵,车企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

建议入门品牌夯实新“双低”群体,争取新中间摇摆群体,重点突破90后新市民、90后互联网民工,积极争取90后高校毕业生、80后互联网民工、90后女性、70后再婚、70后单身等;

建议主流品牌夯实新“双中”群体,争取新高低摇摆群体,重点突破90后高校毕业生、90后互联网职工、90后女性、80后单身、80后新市民,积极争取80后互联网职工、80后女性等;

建议高端品牌夯实新“双高”群体,争取新“双中”摇摆群体,重点突破80后互联网职工、80后女性、70后女性、80后二胎、60后拆迁户、80后新市民,积极争取90女性、70后再婚、80后大龄等

举措:2020~2025年积极构建“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助力车企深度挖掘新核心群体的购车诉求,推进具体举措

2020~2025年建议车企积极构建的“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一帮车企梳理出抢夺新用户的整体清晰战略,二帮车企结合自身特色精确锁定新核心用户,三帮车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举措;

基于“四横”分析,90后购车诉求聚焦价格、外观等,80后聚焦品质、品牌等,70婚后聚焦品牌、成本等,60后聚焦成本、安全等;

基于“十纵”分析,价格主导的有高校毕业生、互联网民工、新市民,品牌主导的有互联网职工、女性用户、拆迁户,产品主导的有再婚、大龄单身、二胎家庭、逃离北上广深

案例-吉利icon:2020年2月24日吉利icon正式上市,助力吉利夯实“双低群体”,开拓入门全新细分车市

入门级车市看似已饱和,诱导着很多入门品牌吃在碗里看在锅里,纷纷制定上探战略,其实入门市场还有很大细分空间,一款宝骏730的横空出世足以说明这个潜力,只是类似车型涌现太少,说明大家没太用心深耕入门车市,内心被恐慌笼罩。

2020年2月24日吉利icon的上市,为持续开拓“入门新细分车市”提供新契机。吉利icon定价11.58-12.88万元,比较实惠,外观设计更是与众不同,充满科技感,有利于吸引90后用户,夯实低年龄段、低收入的“双低”群体。在产品营销中,希望别类似嘉际、星越,人为拔高受众群体,想当然认为能提升用户级别,实现品牌上探,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让产品脱离核心群体,增加上量压力。

个人建议icon深耕“双低群体”,做足互联网民工、新市民等核心群体的体验式营销,培育“双低群体”也可追求更好品质、更具科技感、更前沿设计风格的新消费诉求,开拓“入门新细分车市”,争取小米式的成功突围,为日后真正意义上的级别上探、用户升级等,打下坚实的基础。icon更高科技配置、更个性设计、更节能设备等产品卖点,也能争取部分90后高校毕业生、80后互联网民工、90后女性、90后大龄单身等中间摇摆群体,实现锦上添花。结合核心群体与潜力群体分析,个人预判icon有实力成为吉利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款非常重要的过渡性产品,期待四五年后的下一款全新icon

案例-Jeep:核心用户锁定中产阶层,推动Jeep品牌转型,但无法遏制销量连续下滑的势头

2016年Jeep正式在广汽菲亚特国产,并着手品牌重塑,力图由专业SUV品牌向主流城市型SUV转型,核心用户锁定中产阶层。但新用户定位并没有给Jeep带来新气象,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把斧之后,2017~2019年Jeep终端销量一路下滑,分别为20.12万辆、15.13万辆、9.55万辆。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把Jeep产品特性死死锁定在专业SUV领域,如果用户层面强调中产阶级,等于又把Jeep死死锁定在家庭用户范畴,但专业SUV的产品定位与中产阶层的用户定位,存在严重冲突,甚至南辕北辙,再加市场整体行情不太好,Jeep销量难免雪上加霜。

根据未来五六年的产品规划,个人建议Jeep重新梳理产品与用户定位:如果持续向城市型SUV转型,建议取消“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的专业SUV定位,挖掘二胎、再婚、女性、新市民等新群体;如果回马一枪转战专业SUV,建议停止中产阶层宣传,核心用户锁定单身、高校毕业生、互联网职工、女性等更追求个性、更富有挑战精神的群体。2019年Jeep销量已经跌破10万辆,肯定hold不住企业成本,2020年只会持续恶化,调整迫在眉睫

建议:2020~2025年“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潜力大,相关部门应积极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努力刺激新用户车市消费

“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的潜力,有很大伸缩性:如挖掘得好,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年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如挖掘得不好,新用户消费能力被大幅削弱,车市年销量有可能跌破2000万辆。

“四横十纵”潜力能否有效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活环境: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更好保障,互联网民工的生活环境有更好改善,二胎家庭能享受更多社会关怀,流动人口能更好融入当地城市福利体系……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加各地的认真执行,将共同优化新用户生活环境,广大车企、经销商应对“四横十纵”新用户矩阵寄予更大希望

安全消费助力相关配件商发展:2020~2025年购车用户对品质诉求将持续强化,助力优秀主被动安全配件商扩大份额

近十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主被动安全标配率持续提升,由2010款47.75%提升至2019款的58.30%。快速崛起的WEY、领克、星途等中国高端品牌,快速涌入的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不约而同大幅强化了主被动安全配置,甚至将其作为核心卖点之一。中保研等独立第三方机构参与汽车安全领域的检测,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用户对汽车安全的消费意识。2020~2025年车市消费重心将由30岁上下持续向40岁上下移动,年龄越大对安全诉求越高,消费年龄上移将促使更多购车用户关注安全配置,为相关配件供应商提供更多机遇

智能汽车助力相关配件商发展:2020~2025年是中国加速推进智能汽车发展关键期,相关政策助力优秀配件商跨越式发展

近十年智能汽车重要组成的高级辅助驾驶版块的标配率提升名列前茅,由2008款11.49%大幅飙升至2019款的43.14%。2020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该政策将推动2020~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的加速普及,助力致力于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领域的相关配件商发展

中国市场持续吸引全球优质配件商:2020~2025年中国车市加速升级,中国品牌加速转型,持续吸引全球优质配件商

近十多年中国品牌的配件使用持续改善,标配率由不足15%到接近30%,近三四年安全、智能等纷纷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核心卖点。中国品牌2020款的整体配置实现历史性突破,一举超越海外普通品牌的配置水平。2020~2025年随着中国品牌加速上探,不断挺进中型及以上更高级别市场,整体配置率一定会持续提升,再加中国车市整体加速升级,共同吸引更多全球优质配件商加码中国车市

模块化助力零部件整合优化:2020~2025年主流车企加速模块化普及与升级,强化成本管控,进一步挖掘企业盈利空间

2020~2025年中国车市竞争加剧,车企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对车企成本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重中之重的零部件采购。2016年起大众、丰田、奥迪、奔驰、宝马等主流品牌大规模投产模块化新车,零部件综合成本减少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强势撑起大众、奥迪等主流品牌的大规模降价促销。就市场表现看,模块化普及规模与市场份额呈正相关性。2020~2025年主流车企基本完成模块化普及,甚至会进一步升级,将创造更好盈利空间,助力相关车企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小结:2020~2025年优质配件商、优质车企、相关政策共同助力汽车智能化,助力中国车市积极抢占全球智能化高地

2020~2025随着用户不断成熟,车企趋向品质之争,助力优秀配件商持续发展,助推智能化趋势:购车用户对品质诉求将持续强化,助力优秀主被动安全配件商扩大份额;中国加速推进智能汽车发展,相关政策助力优秀配件商跨越式发展;中国车市加速升级,中国品牌加速转型,持续吸引全球优质配件商;年主流车企加速模块化普及与升级,强化成本管控,进一步挖掘企业盈利空间


汽车金融成购车主流:2020~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有望突破60%,分期付款等方式将成为多数购车用户的首选

2015~2019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整体渗透率由20%多升至40%多,业务规模接近1.5万亿。易鑫、上汽通用金融、吉致等具体参与企业,都呈现良好增长势头,2018年易鑫营收55.33亿元,同比增长42%,交易量达48.4万台,同比增长21%。目前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还大幅低于欧美水平,基于政府工作重心由城市建设转向民生领域等因素,预判2020~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有望突破60%,整体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届时分期付款等金融方式,将成为多数购车用户的首选,给车企、经销商提供更多盈利机会,加速中国车市消费升级

二手车销量将与新车持平:2020~2025年二手车销量将与新车持平,助力车企、经销商培育二手车等新业务

2013~2016年新车销量增长强势,快速突破2000万辆,增长势头明显强于二手车。随着购置税补贴政策的减少与取消,2017年至2019年二手车增长后来居上,力压新车增幅,总销量接近1500万辆,新车则艰难维持在2000万辆,两者差距加速缩小。2020~2025年随着更多二手车涌入车市,尤其是大量豪华二手车,将大幅提升整体品质,助力二手车市场持续上量,实现与新车的销量持平,扩大车商业务空间,改善盈利

金融二手车成车市新驱动力:2020~2025年金融、二手车加速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持续挖掘细分领域附加值

2017年中美汽车产业链利润分布差异TOP3板块,分别为金融、二手车、回收循环,这三大板块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洼地。其中回收循环受政策限制比较大,改造空间不大,2015~2019年大量资本涌入二手车、金融,助力两大领域的市场销量大幅提升。2020~2025年随着融资租赁、高端二手车等份额持续增多,助力金融、二手车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行业贡献更多附加值

亚非拉车市含苞欲放:2020~2025年较快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助力全球车市消费重心持续由欧美日持续转向亚非拉

2007-2017年亚非拉人口复合增长,明显高于欧美日,以及南美、东欧、南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几内亚湾等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超过四五千美元,将共同刺激汽车消费,助推汽车消费由欧美日向亚非拉普及。2020~2025年随着印度等人口大国的20多岁年轻人快速增多,将持续刺激全球车市消费,目前长城、五菱、上汽等已开始试错印度市场

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布局:2020~2025年本土车企将掀起新一轮出口与进军海外市场的高潮,助力相关产业链走出去

吉利进军马来西亚、五菱进军印度,以及2020年初长城先后收购通用位于印度、泰国的工厂,中国品牌正加速布局全球车市。2020~2025年如国内车市持续徘徊于2000万辆,只会加速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步伐,并带动相关产业链走出去

全球品牌助力中国制造汽车出口:2020~2025年海外品牌在华工厂将纷纷尝试出口海外业务,助力中国汽车扩大出口数量

推动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力量,除了中国品牌,还有全球车企,目前通用在华等已积极开展出口海外的工作。2020~2025年如中国车市持续徘徊于2000万辆大关,以及全球汽车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将大规模推动全球车企在华的出口业务,甚至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体,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年出口量冲击300万辆

将中国打造成全球汽车出口大国:2020~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应积极推动优质车企优质车型出口

2018年中国生产了将近2800万辆汽车,出口100万辆多点,占比仅有少得可怜的3.67%。同年近邻日本、韩国汽车产量分别为973万辆、403万辆,出口分别为446万辆、220万辆,占比分别为45.84%、54.59%。汽车出口不仅是日韩汽车产业的主体,而且对本国经济贡献巨大。2020~2025年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努力培育中国汽车的出口产业链,尤其要积极推动优质车企、优质车型的大规模出口,实现中国汽车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球车企助推中国产业链升级:2020~2025年全球车企持续强化在华研发、设计、制造等,助推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0~2025年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全球车企,都会清一色加速在华本土化进程,包括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在中国设立车联网、自动驾驶全球研发中心等。期间会不约而同强化中国汽车产业的人才储备,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由制造型向研发、设计等核心领域挺进,全方面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车辆向全球大规模出口,抢占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制高点,助力就业、收入、增长等中国核心经济指标的持续健康增长

疫情助推产业链升级: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冲击汽车产业链,客观上有助于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对车市的冲击,看似是销量一个点的影响,实则是整条产业链,配件商、车企、经销商等都将承受压力。车企的应对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光顾着如何保销量,应全面、系统应对:上游的研发设计得有所思考,采购、制造得持续优化,下游的销售得加速提升转换率,抓紧盘活存量,营销得加速智能化,用户关怀得体系化、持续性……聚焦当下,疫情是对汽车产业链的冲击,展望未来,疫情是对产业链的重塑

小结:2020~2025年相关部门如顺势而为,将抓住三大趋势,助推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2020~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链有实现由汽车销售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型升级、由汽车汽车代工大国向研发设计大国转型升级,由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向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遇。建议发改委牵头,携手工信部、科技部等,抓住三大趋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中年化战略:中国人口老龄化、购车群体中年化是未来十多年不可逆的大趋势,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制定中年化战略

人口演变是车企战略的最大基石,2020年起的未来十多年,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购车群体的中年化,都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且会加速推进。车企的战略规划只有跟上中年化趋势,才能最大限度抓住“时代大机遇”。2020~2025年广大车企的战略重心,务必得由年轻化快速切换至中年化,再基于此,积极向年轻化、老年化两翼拓展消费群体

城市化战略:城市化是未来十多年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的大趋势,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制定城市上探战略

城市化是车企战略的最大载体,2020年起的未来十多年,中国城市化率的提升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不仅大城市与城市群的规模会持续扩大,而且城市建设会由数量扩张型向生活品质提升型转变。车企的战略规划只有跟上城市化趋势,才能最大限度抓住“时代大机遇”。2020~2025年广大车企的战略重心,务必得由向乡镇下探快速切换至夯实与挺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城市群,再基于此,积极下探,城乡兼顾

品质化战略:品质化是未来十多年中国车市消费诉求不可逆的大趋势,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制定品质化战略

品质化是车企战略的最大卖点,2020年起的未来十多年,中国车市品质诉求是不可逆的大趋势。车企的战略规划只有跟上品质化趋势,才能最大限度抓住“时代大机遇”。2020~2025年广大车企的战略重心,务必得由同质化竞争的“多代同堂”模式,向突出品质的打造经典车模式切换,再基于此,积极拓展个性、运动、代步、高端商务等细分领域

智能化战略:智能化是未来十多年中国车市消费诉求不可逆的大趋势,2020~2025年车企应积极制定智能化战略

智能化是车企战略的最大亮点,2020年起的未来十多年,中国车市智能诉求是不可逆的大趋势。车企的战略规划只有跟上智能化趋势,才能最大限度抓住“时代大机遇”。2020~2025年广大车企的战略重心,务必得由动力、操控等传统卖点,向车联网、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领域切换,再基于此,积极强化操控、舒适、节能、安全等主流卖点

小结:2020~2025年在华车企战略应快速切换至“中国新四化”,切忌照搬“欧美新四化”

近几年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共享化等“新四化”挟全球化旗帜令中国车市,多数车企纷纷“惟命是从” 。与其说这是全球标准的“新四化”,不如说是欧美标准。中国车市尚处普及阶段,不同于欧美的成熟阶段,智能化又有超越欧美节奏的势头,如简单照搬欧美标准的“新四化”,在中国车市极有可能水土不服,造成电动车普及受挫,共享汽车大量闲置等。目前中年化、城市化、品质化、智能化等对中国车市未来一二十年发展具有重要决定性的“本土新四化”,正处于剧烈演变期,建议广大车企积极构建“本土新四化”体系,抓住有利时机,实现稳健发展

中国车市“内生型机遇”持续演化,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城市人口、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不断夯实中国车市消费根基;存量主导、聚焦头部等趋势越发显著,加速车市质变;放开股比、放宽限购持续挖掘市场潜力;企业深化合作、降低成本;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品质诉求日益凸显;四大“硬核”优化企业营销;细分车市凸显“六化”趋势;新能源竞争结构持续优化;“四纵十横”新用户群体不断壮大;南方高级别城市持续坚挺;智能化持续显著;汽车金融、二手车持续释放潜能;海外市场含苞欲放;产业链持续升级;本土新四化持续显著……从整体到细分领域,中国车市内外部消费结构加速优化,为车企持续创造“内生型机遇”,不断提升对抗销量暂时下滑、疫情突然爆发等的“车市病毒”自身免疫力,2020~2025年优质车企将迎来更好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车企与相关部门应积极抓住市场新机遇

2020~2025年中国汽车整体环境会不断优化,但新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或笨鸟先飞型的企业:应有战略定力、顺应质变趋势、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开展内外部合作、构建有竞争力薪酬体系、完善“品质价值链”、构建“坦克式营销”体系、拓展比较优势细分车市、投放高品质新能源、构建城市区域“战略矩阵”、构建“四横十纵”新用户体系、抢占全球智能高地、布局新赢利点、推动出口业务、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构建“本土新四化”战略体系。

上述应对光靠车企还不行,需要行业协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车市由市场销量第一到发展质量第一的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制高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2020~2025年我们的视野千万别再局限于补贴等既得利益,千万别再贻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努力建设个更加和谐的汽车社会

2020~2025年回归原点应成为中国车市的主旋律

比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比实现新能源弯道超车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能力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我们有能力实现新能源弯道超车。这种能力的培育,需要肥沃的土壤。近一二十年中国车市销量的高歌猛进,让我们忙于收割,忙于展示成绩,甚至到处吹嘘,恰恰忽略了最基础、最原始、最核心的职责、使命与价值——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2020~2025年中国车市“内生型机遇”持续演化,不断优化市场环境,车企与相关部门积极抓住市场新机遇。此时此刻,我们最应当做的是积极回归原点,包括消费、市场、政策、合作、人才、产品、营销等方方面面的回归原点。2016~2019年中国车市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它有能力给少数率先回归原点的车企创造更好的机遇,2020~2025年希望能有更多的车企主动回归原点,大家一起给这片拥有14亿人口、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人民币的“黑土地”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让它积蓄更多的能力,培育出年销量突破3000万辆的好庄稼

积极回归原点,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整,助力中国车市触底反弹

回归原点可以简单理解为给中国车市这片“黑土地”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目前也很迫切。2017~2019年中国车市销量的急转直下,让很多车企非常被动,不少主流车企纷纷出现销量断崖式下滑,应对更是手忙脚乱、漏洞百出、来回调整,这充分说明中国车市与车企的“虚胖”。目前多数车企正遭遇体系化挑战,不是多上几款车、多压点库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能解决的,事实也证明这套传统玩法行不通。需要全身调养,首先就得回归原点,追问我们存在的职责、使命与价值。中国车市不缺销量、不缺用户、不缺利润,市场新机遇还在不断酝酿与积蓄。价值本身就是需求,就像苹果与特斯拉,2020~2025年只要有更多车企回归原点,坚守职责、使命与价值,敢拍着胸膛保证在中国投放的车型就是全球最好的,我相信一定可以重燃中国车市的消费激情,推动中国车市触底反弹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