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一年一度的愛牙日又快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調查結果發現世界上有70%的人有口腔疾病。

當這種破壞發生在童年時期,還可影響兒童的牙頜系統的發育,使身體健康素質下降,影響一生健康。

牙齒這樣長大

6~8個月:下齒槽長出兩顆中間的門牙,跟着上齒槽又長出兩顆門牙。

8~12個月:上齒槽長出外面兩顆門牙,然後下齒槽的兩顆外側門牙冒出牙齦。

12~16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出現第一乳磨牙。

16~20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20~30個月:長出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至此20顆乳牙長齊了。

出牙會有早晚,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4~10個月開始出乳牙都是正常的,1歲時萌出6~8顆,2歲至2歲半時出齊,長滿完整的20顆乳牙。

牙被蛀了怎麼辦?

家長們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爲反正乳牙是要更換的,所以就算孩子的乳牙有齲洞也不去管它。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廣東省口腔醫院兒童牙科副主任醫師任飛說,從六歲乳牙開始脫落、第一顆恆牙萌出,到十二三歲早期的24顆恆牙基本更替完畢,乳牙需要待在口內好幾年甚至上十年的時間。

如果有齲齒不治療,齲病很可能造成牙根與骨頭粘連,即乳牙滯留,恆牙出不來;如果爛牙的時間長,牙齒缺失時間久,鄰牙間隙也會變小,進而出“齙牙”,恆牙是否萌出也很成問題;若確是到了牙齒無法保存的程度,則拔牙的同時還得做“間隙保持”,以等待恆牙萌出。

“7~9歲是乳牙齲齒高發的年齡段,60%的齲病發生在後牙,家長看不見,孩子即使感覺不適可能也不說,只是不用齲牙咀嚼了,食慾也可能差了,如果不盡早干預,除了影響恆牙的萌出,還可能造成兩邊臉大小不一致、咬合紊亂、發音不清。”

另外,齲病及其併發疾病,如壞死的牙髓、各型根尖周炎和牙髓,牙周聯合病均可成爲病竈,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遠隔臟器的病竈感染。

每6個月,要帶孩子去醫院做牙齒檢查,如果發現齲齒請立刻治療。

說到底,有壞牙都因爲清潔不到位。

首先要明確,出牙前就要開始清潔口腔。其次,7到9歲前,都需要家長來幫忙清潔牙齒,確保清潔到位。第三,只要出現兩顆牙,也就是說出現牙縫時,就要開始使用牙線。

1

牙齒&口腔清潔

出牙前:以紗布裹覆於食指上,並以潔淨清水蘸溼紗布,伸入口腔擦拭舌頭、牙齦和口腔黏膜。

出牙後:用指套牙刷蘸取清水,清潔小乳牙的每一個面,也可用清潔棉棒、紗布進行擦拭。這樣,不僅能潔齒,而且還能輕輕按摩齒齦,有利於牙齦和牙齒生長發育。

一歲以後,在保證清潔效果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自己用牙刷刷牙。

2

牙齒這樣刷才正確

1、把牙刷斜放及輕壓在牙齒與牙肉間的地方,以2至3顆牙齒爲一組,以適中的力度前後移動10次左右,確保能夠清除牙齒與牙肉溝內的的牙菌膜。

2、方向:順着牙縫上下轉動地刷,即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咬合面來回刷。保證小乳牙的每一個面都需刷15-20下。

3、順序:可先從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開始清潔。 再刷上、下排牙齒的內側面。 最後把刷毛放在上、下排牙齒的咀嚼面上,前後移動地刷。

4、刷牙力度:要適中,不宜太大力,避免弄傷牙肉。

5、父母宜陪伴孩子一起刷牙,建立早晚刷牙、中午漱口的習慣。 氣氛很重要,不要搞得很對峙,可以用繪本故事引發興趣。

6、每次刷牙後,應洗淨牙刷甩幹刷毛上水分,牙刷頭朝上放入杯中,置通風朝陽處使刷毛乾燥。

3

關於牙線

醫學界專家研究發現:用牙線去除牙縫間嵌塞物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牙線比牙刷更能預防牙科疾病。

每一顆牙齒都有五個面,通常刷牙只能將其中的三個面徹底清潔,但牙齒間的污垢則難以清除乾淨,正常的刷牙只能去除約70%的牙面菌斑。也就是說,藏在牙縫凹隙的病菌及牙齒鄰面間隙的牙菌斑、牙垢,刷牙是刷不到的,而事實上,這些部位偏偏正是細菌累積和牙齒疾病發生的地方。

無數經驗證明,只有牙線能勝任並充當這一領域的“清道夫”工作,它能方便地到達刷牙、漱口及剔牙都難以到達的狹窄牙縫,而且可以不損傷牙齦,安全可靠。

在孩子兩歲半牙齒出齊後就應當使用牙線了。這時孩子還不會用手動牙線,應當由家長教育孩子什麼是牙線?爲什麼用牙線?家長可以用牙線棒來爲孩子清潔牙齒間隙。到5歲左右,就可以教孩子自己使用牙線。

4

關於電動牙刷

雖然電動牙刷方便、清潔力強,但是學齡前兒童是不建議使用電動牙刷的。原因如下:

1、小孩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較差,電動牙刷操作比較麻煩。電動牙刷按照刷頭的轉動方法分爲:刷頭左右前後擺動;每束獨立刷毛自動旋轉;整個刷頭左右轉動,由於電動牙刷轉速快,如使用不當,不易清除縫隙內的殘留物且容易損害牙齒。

2、電動牙刷的刷頭偏硬,長期使用可能損傷牙齦,寶寶如果牙齒質地較脆,承受不了電動牙刷的旋轉力度。

3、容易發生意外,使用電動牙刷要當心刷頭彈出,弄碎牙齒,或卡在喉嚨裏。

4、兒童一時不能掌握合適的使用方法,容易損傷稚嫩的牙齦,使牙齦出現紅腫的症狀,同時還會磨損牙齒,嚴重者還會引發牙周炎。

5

特定時期的牙齒保護方法

塗氟

利用氟化泡沫防治齲齒,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和行之有效的防齲方法。兒童最好從3~4歲開始,每半年塗一次,直到6歲爲止。

氟化泡沫防齲齒是運用泡沫的形式,使牙齒表面和縫隙附着泡沫,釋放氟化物,防齲齒。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做氟化泡沫預防齲齒。不過,感冒、胃病或胃腸不適的兒童,在患病期間應暫緩使用,有口腔潰瘍、皰疹性口炎等口腔黏膜破損問題的兒童暫緩使用,過敏體質和不易配合的兒童則不宜使用。

窩溝封閉

窩溝封閉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預防兒童牙齒咬合面齲的有效方法。用窩溝封閉劑,塗在牙面上,經光固化後,就相當於將牙齒包了一層防護罩。這種辦法操作簡單,無任何痛苦,爲牙齒的咬合面提供額外保護,預防蛀牙。

6歲左右兒童,第一恆磨牙(六齡齒)萌出,它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恆牙,也是發揮咀嚼功能、影響牙齒排列、影響頜面部發育的極其重要的四顆牙齒(上、下、左、右各1顆),必須做窩溝封閉加以重點保護。11~13歲的兒童,雙尖牙、第二恆磨牙剛剛萌出,做窩溝封閉效果最好。

做了窩溝封閉以後,應每隔半年到醫院檢查1次,只要封閉劑能夠完整存在就可起到防齲的作用。

牙不齊怎麼辦

1

提防以下因素

  • 讓孩子躺着喝奶。應該讓孩子半躺着。因爲躺着喝奶時,奶瓶會壓着孩子的上脣,孩子要用力吸奶,就會用下頜使勁去夠,長期這麼喝奶,就會形成反牙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包天”。
  • 讓孩子自己拿奶瓶喝奶。讓孩子自己拿着奶瓶喝奶,會影響他的牙齒髮育。因爲孩子的力氣沒那麼大,很容易使整個奶瓶的重量都壓在上脣,上脣得不到正常發育,就會長成地包天。
  • 長時間使用奶瓶或安撫奶嘴。如果孩子使用奶瓶的時間太長,不僅容易得奶瓶齲,而且會影響牙齒及牙牀的發育,甚至咬合不正。
  • 喫手。大拇指正好處在上下前牙的位置,易形成開牙合(嘴巴閉不上)。長時間頂着兩個大門牙,也有可能會使上門牙前突,形成齙牙。
  • 咬嘴脣。會導致下頜前凸,形成“地包天”。
  • 咬東西。老在一個地方咬物品,就會使那一處的牙縫增大,牙齒向兩邊傾斜,也會使上下牙不能閉合,形成局部的小開牙合。
  • 吐舌頭或舔牙齒。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會導致開牙合。如果經常吐舌頭,會使上下頜都向前移位,導致雙頜前突畸形。
  • 口呼吸。長期用口呼吸,會導致牙排列不齊或錯合畸形。

2

矯正

12~15歲是牙齒最佳矯正年齡。但要注意孩子有沒有反頜,即地包天,如果有應該先矯正反頜。當前這個年齡,如果孩子的牙特別不齊,也可以帶孩子到口腔科檢查一下,將該拔掉的牙儘早拔掉,以免以後越來越不齊。另外,家長現在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喫點硬的食物。

編輯:培根

來源: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