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經濟 北京外賣員、餐飲業者盼復甦

  北京 — 

  新冠病毒肆虐三個月,中國領導層在號召全國復工復產的同時,要求北京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有學者建議北京市全力確保防疫第一,暫緩追求經濟達標。這種嚴密控防的情況下,中國首都的小企業和勞動者能否很快重啓原來的城市生活節奏呢?美國之音近日在北京市內走訪中發現,市區的餐飲服務業遠未回覆到瘟疫爆發前的水平。

  中國疫情近期有所緩和,各行各業開始復工復產,但北京餐飲業看來依然冷清。記者看到慶豐包子鋪和少數快餐店恢復提供服務。幾名外賣員正在等待接單。

  段先生(外賣員):現在天天早上起來都在看今天多少例,現在早上第一時間都在看,先看這。

  張先生(外賣員):誰都預料不到什麼時間是個頭,是不是啊?拐點還沒到,鍾南山的話說,拐點到了不一定是走低谷了。走一天,算一天,看一天,早上看手機新聞都發現這個東西不好鬧。

  段先生(外賣員):看不到的危機還在後面,更厲害,像啤酒廠。過年正賣啤酒的時候,現在糟了,啤酒現在都送人。白送,那幾個商家白送。那個雪花啤酒,全部商家有外賣送你一瓶啤酒。廠家送給商家,你不愛送給顧客,都是這樣的,啤酒放在那裏佔地方,馬上過期怎麼辦?

  北京市大概有5、6萬外賣騎手,其中很多人回鄉過年,眼下還未復工。這兩位復工者注意到疫情對企業的衝擊,並對自身安全表示憂慮。

  張先生(外賣員):過年也沒有回家,一直在北京待著呢。一天只能說乾的好的掙一百多塊錢。

  段先生(外賣員):幹好了一百塊錢,付生活費。住宿的、生活費一開銷,沒有。剛夠生活費和房租,而且在現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工作,高危險人羣嘛,顧客說你們是一線戰鬥人員。我給他們送飯。

  段先生(外賣員):我們也算是一線的。

  張先生(外賣員):沒辦法,大氣候不行。我們跑十單二十單的一天,給口生活費不賠錢,我們這小本生意。

  段先生(外賣員):我們說起來出個力,我們這無所謂,我幹了給我錢,不幹算了。你說這商家房租一天得多少,一個月得多少?我們那邊隔壁建外SOHO,原來一望老遠,人多得很,現在可以說連1%的都沒有開門。隔壁有一個,一個月12萬房租,小夥子現在賠得一塌糊塗。這個事情等以後的影響大得很,我就說這比一場戰爭甚至還厲害。

  張先生(外賣員):這還沒有頭了,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

  段先生(外賣員):都等着好,商家來說,對我們來說都等着好,但是病毒就像說的難聽的話就像過年那時一樣,生命還是第一,大局還是爲重,聽國家的話是對的,只要能控制住,錢是無所謂的事。

  張先生(外賣員):這個事情誰說了都不算,真的是天災人禍的東西,誰能說了算?像下冰雹,馬上結束馬上算了,恢復生產,繼續趕緊幹。這幹都幹不着,誰都幹不着。心思還是在疫情上面,誰都想早點結束,趕緊復工復產,都害怕。

  兩位外賣員介紹說,農曆新年後他們的鄉下老家進入了嚴密封鎖狀態。

  段先生(外賣員):我們老家村與村之間路都(堵死了)。那不是能走,都是直接推土機,推了土給封了。現在就是回不去,家裏人也出不來。

  張先生(外賣員):所有的人你都別想出村,你需要什麼給村長彙報,我需要什麼,村長記下來之後派人出去採購回來給你。

  段先生(外賣員):在農村的話比這個地方更嚴,也就是你走不出三里地,我的舅舅離我就是五十里地,正月初四,也就是28號,去世了,親舅,就是去不了,走在路上直接給你弄過來,你說這多大的事。我們那邊還有更嚴的,我跟你說有多嚴重,電動車在路上走,直接給你扣了,解封了以後你去推吧。不用說機動車、汽車,全部都封,都這樣的,嚴得很。

  美食城的房東李先生表示希望早日復工,但沒有接到允許開業的明確指令,租賃鋪位的商戶還沒從外地返回。

  記者:現在有賣外賣的嗎?

  李先生 (美食城負責人):現在一戶也沒有開的,都關着。上級說開,也沒說要開,也沒說不叫開。天天街道來查,每天都來登記,來看,你知道嗎?這十桶(消毒液),門口打的都是,都幹了,早上起來打,中午打。但是現在沒人,主要是商戶都沒來。這五十號人哪省都有,人都沒到。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帆對美國之音表示,當前北京市與其他地方不同,應該防疫第一,不急於復工。他主張以危機促改革,發展網絡數字化的遠程會議和居家辦公。他認爲,“不必擔憂北京的經濟。提高新經濟,經濟結構升級,工作效率提高,會彌補餐飲旅遊業損失。”這位經濟學者指出,“小康指標,從來沒有把GDP 放在第一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