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新冠疫情,它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一時間口罩成了“最時髦的裝扮”。不過在如此緊張的氛圍下,網上卻流傳出一些很有意思的小視頻:一羣男士不約而同到超市買菜,手裏拿着清單,還不停打電話問,豆角要圓的扁的。還有幾位男士或迷茫的轉圈找不到想要的食材,或拿着袋子發呆不知如何是好。再配上搞笑的背景音樂,場面十分滑稽。

記者採訪一位男士:“你這兩顆青菜打算怎麼喫啊。”男士連忙抱怨起來:“我也很糾結啊,回去還得吵,買多了媳婦說放久了不新鮮了,買少了說不夠喫。”

評論區也特別精彩,有位男士非常有擔當,表示這個時候自己就是要擔起責任,不能讓妻兒承擔風險。有位女士說:平時什麼也不幹還挑這挑那,這回也讓你知道家務有多難。有位男士說:還不是在家憋的,趕緊找機會出去透透氣。也有人藉機吐槽自己老爸買菜十分不靠譜。

被蔬菜粉碎的英雄夢

男士們滿懷信心的做好防護,拎着菜籃走出家門,用孤獨的背影爲家人抗下未知的風險,想象着孩子正用看英雄的眼神望着自己。

不想到了超市後,打擊接憧而至——

這茫茫的菜架上,花花綠綠的蔬菜,哪個纔是我想要的?

快菜是什麼東西?

白菜怎麼這麼多種?

都是西紅柿,有區別嗎?

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發現難以下手。

茄子要輕的重的?

冬瓜拿尖的圓的?

辣椒選深色淺色?

打了一通電話,在妻子的現場教學下終於買好了,回家又捱了一頓罵:買的太多了/太少了;買的太貴了,被坑了;買的品種不對,口感不一樣……

男士的自尊心被摧毀的所剩無幾——不就是買個菜嗎,怎麼這麼難啊!

由買菜引發的戰爭

想必對於男士們來說,買菜的艱難經歷是出乎意料的——買菜嘛,很簡單啊,告訴我買什麼就是了。他們想象着自己乾脆利落的把蔬菜裝進袋子、付錢、滿載而歸的場景。卻沒想到一個簡單的買菜裏面竟然有這麼多學問。

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買菜大概是個進退兩難的事。去了,挑一堆不是,不去,更有的埋怨;那還是去吧,先躲過眼前的爭吵。

當然,促使男人頭也不回奔向菜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有責任。想到外面充斥着病毒,買菜這樣一個充滿風險的事,身爲老公和爸爸當然義不容辭扛下來,義無反顧的衝鋒陷陣,做家裏的頂樑柱、妻兒的保護傘,想想就特別有成就感。可是,男人們爲什麼需要證明自己的擔當呢。

也許壓力來自於社會對男性角色的期待,男士們需要確信自己是強大的,他們需要以此證明自己是愛老婆和孩子的,更要藉此機會證實自己在家中獨特的價值和地位。

男士們常常更傾向把自己放在處理重要事情的角色,小事不出馬,出馬沒小事。因此日常打掃、瑣碎家務他們常常顯得漠不關心。並不是真的不關心,而是認爲簡單的事情交給家人就好了,遇到困難時自己再站出來。正是這種心理,驅使他們主動爲全家抗下“用生命去買菜”的責任。也正因爲這種取捨,他們大多不擅長處理生活中的各項事宜,被妻子認爲懶惰無能、漠不關心。因此,妻子的不滿在事情原本的基礎上成倍增加了。男人做了事又被指責,自然也很不爽,戰爭一觸即發。

男人買菜爲何罕見又搞笑

且不說男人買菜時打電話、發呆,胡亂購買等一系列行爲,單單看到買菜的只有男人這一場面就很令人新奇,一方面因爲畫面罕見,另一方面是因爲我們每個人腦海裏,都有關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倘若去除外部環境這個自變量,由生理性別本身導致的行爲差異並不多。但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不自覺的按照家庭、學校、社會的規則與期待行事。從出生起,我們就因爲性別而被劃分,受到不同的對待,接受不同的信息,我們將外部信息逐漸內化,融合成爲自己的樣子。此外,我們在羣體中也會不自覺的和性別相同的人玩耍,這樣一來性別角色也會被強化。

我們見慣了女人買菜做飯帶孩子,男人登高爬梯換燈泡,偶爾換過來,覺得新奇。難道就沒有女人換燈泡,男人買菜做飯嗎?當然有,可是這樣一來,常常避免不了引發矛盾。

“你買菜不劃價嗎?”“5塊錢一斤這麼貴你就要了啊!”“你做飯怎麼弄的這麼亂。”“你怎麼放了這麼多油。”......

男人兩手一撒“你嫌我做不好我就不做咯,你自己來!”

女人也很委屈“你做事根本不過腦,家裏的事情你一點不上心,每天只知道打遊戲,這家不是你的嗎?孩子不是你的嗎?”

幾次下來,買菜做飯,甚至所有的家務,男人都沒有慾望去做了,女人的怨氣也越來越大。

如何避免“愛情疲於瑣碎”這個魔咒?

我們知道,從遠古時期開始,女人在家看守,男人外出打獵,乃至後來的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也許從那時起,“女人更注重細節、男人更注重結果”的特徵就深入到我們的骨髓中了。這樣一來,難免發生很多摩擦。正如那句老話:很多愛情都是被雞毛蒜皮打敗的。怎麼平衡這些瑣碎但至關重要的矛盾呢?

第一、理性看待、合理預期

兩個人帶着各自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走到一起,本來就有很多不同:

你喜歡開着水龍頭細細清洗,我看着嘩嘩流走的水資源心疼不已;

你重視屋內地板的乾淨衛生,我穿着外面的鞋子滿屋找拖鞋;

你喜歡家裏面燈火通明,我習慣節約電量隨手關燈……

兩個人結合到一起,首先要對共同生活有合理的預期,做好爲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理念磨合的心理準備。意識到磨合不是一件短期和容易的事,也要放棄改變對方使他迎合自己的念頭。

我常跟男友說:以後咱倆如果生活在一起,一定有很多要磨合的地方,比如哪裏哪裏,咱倆的習慣就不一樣,我看你那麼做的時候內心還蠻崩潰的。我希望咱倆能多溝通,自己看不慣對方的地方可以都說出來,不一定需要誰改變,只要找到兩個人都舒適的平衡點就好了。漸漸他也明白了我的意圖,會反過來安撫我說,我們將來肯定有很多問題,慢慢應對就是了。

第二、停下指責

即便已經擁有理性的認知,清楚生活中會有很多互相不適應的地方,也難免時常抓狂,感嘆對方實在是個豬隊友,質問自己一個人單着不香嗎。這時一定要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指責對方,儘量清楚的說出自己不滿的具體行爲和原因,商量出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沒有什麼兩個人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我知道憤怒當前保持理性很困難,我們恨不得把自己承受的痛苦施加給對方,讓他知道自己多難受。但是,情緒是爲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有未被滿足的需要,理性溝通是爲了避免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比如“我希望把事情交給你,我是可以放心的,可是你只買了兩顆菜,根本不夠喫,這樣一來我不但仍然要解決買菜的問題,並且我們的喫飯時間也要延後,我又難過又着急。我下次會清楚地告訴你我想要多少菜,你也要仔細想想你買的到底夠不夠。你覺得這樣行嗎?”

與此同時,也聽一聽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他是真的不用心不走腦,還是已經很努力的想做好。聽聽他的經歷,也許你的氣就消了大半。就算他真的不用心,也很有可能在敘述後爲自己的不用心道歉,並努力做些什麼彌補這次的損失。

第三、鼓勵與讚美

如果想讓一個人多做事,真誠的誇獎是個不錯的辦法。“你做的飯味道不錯哦!第一次做就這麼好,如果醬油多放一點會更好。”“你想讓我休息所以主動刷碗,我特別感動。”“你擦地擦得那麼認真,比我擦的乾淨多了。”

千萬別爲他在做家務與你的抱怨之間建立條件反射,否則就像那位買了兩顆青菜的男士心情一樣,怨憤呼之欲出:“糾結的很,反正無論怎樣都是要吵架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無奈和憂愁。

無論男人女人,都像小孩子一樣需要被滿足,女人需要被關心,男人需要被認可。在男人做家務時看到他的認真,給予鼓勵。在他們一馬當先衝向困難,把家人擋在身後時,看到他的擔當,及時讚美。放下情緒,真誠的看見,放下評判,認真的傾聽。那個有勇無謀的英雄,會在你的幫助和包容下,愈發成熟細緻有擔當。

文/郭大堆 燕園心理團隊

話題:你男友/老公在家務方面鬧過哪些烏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