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至3月4日

宜昌按下“暫停鍵”

已經整整40天

鴻雁

西陵區人民檢察院

一名檢察干警

疫情發生後

她主動請纓

前往單位所在社區

成爲一名志願者

工作之餘

她穿梭在這座城市的

大街小巷

用手機記錄着

宜昌“靜音”後的一點一滴

定格下那些

震撼、溫暖、感動、溫情的瞬間

用志願者眼中的鏡頭語言

闡述着

“空城不空”的故事

鴻雁

“這些影像都是在我擔任巡視員、宣傳員的時候,用手機記錄的。這段時間幾乎是日行兩萬步,我想把這段特殊時期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更多地記錄下來。主要拍攝封城後的‘空城不空’,除了醫護人員,其他各行各業逆行者很多,他們在看似孤寂無人的城市中忙碌,確保着宅在家裏的市民不愁喫喝,隔離無憂。”



1月25日(大年初一)

沿江大道,封城,宜昌在清晨六點被按下暫停鍵

1月26日(大年初二)

濱江公園

1月27日(大年初三) 

宅家讀書

1月28日(大年初四)

西陵二路,今天到翁家堰社區擔任自願者,街上行人甚少,每個人都戴上了口罩。

1月29日(大年初五)

翁家堰,已經封閉的路口,“宅在家裏最安全”的橫幅很醒目。

1月30日(大年初六)

珍珠路,沒有行人,道路盡頭的警車在執勤。

1月31日(大年初七)

CBD中央大街,空無一人。

2月1日 

響應居家隔離號召,熟悉的街道不再“喧囂”

2月2日 陰

西陵二路,除了社區值守和巡視人員,街上還有環衛工人沒有休息。

2月3日 

珍珠路,在值守點看到空蕩蕩的街上有個自拍的年輕人。 

2月4日 

翁家堰社區,早中晚進入社區,都有這把測溫“槍”對着你。

2月5日 晴

電腦城,街上有了送菜小哥的身影。

2月6日 雨

珍珠路,民政救災帳篷在每個路口值守點支起來,意味着這場抗疫時間不會是短暫的。 

2月7日 陰

珍珠路,老同事從值守點經過,他的口罩很特別,這是他幾個月前網購的時尚款,近日口罩最爲緊俏,格外讓人羨慕。

2月8日(正月十五)晴

陶珠路,從翁家堰社區轉崗到城市中心的解放路社區,特別的元宵節。 

2月9日 晴

自立路,某物業值班人員有了防護服,社區志願者一直沒有。

2月10日 陰

解放路步行街,封城繼續升級嚴管,所有小區封閉管理。

2月11日 晴

四新橫路,全副武裝的消殺人員剛完成疫期徵用酒店的消毒任務。今天也是福建和宜昌“宜建鍾情”的日子。

2月12日 晴

時代廣場,附近居民在超市門口自覺保持1.5米的安全距離排隊進入,井然有序。 

2月13日 晴

解放路步行街,橙色堅守。

2月14日 晴

致祥路,情人節一吻。

2月15日 雨夾雪

環城東路,昨夜狂風驟雨,值守棚幾乎全被掀翻。見此情景想起一個段子:  豬鬧騰了一年,拍拍屁股走了,把自己標到天價,哦,原來,豬還沒走遠,她在這兒幸災樂禍地笑呢。

2月16日 晴

時代廣場,購物排隊排出了“北歐”的趕腳。 

2月17日 晴

學院街口,“宜安行”通行證辦理處開始爲市民開具通行證。

2月18日  陰

一馬路,決戰時刻,封城嚴管力度再次升級,所有人和車輛憑兩證通行。

2月19日 陰

雲集路,一名下沉黨員在轄區巡視。

2月20日 陰

環城南路,身穿隔離服的藥店員工,騎電動車在社區爲急需藥品的患者送藥上門。

2月21日 雨

環城南路,只要有救護車疾馳駛過仍然讓人揪心。 

2月22日 晴

自立路,一大早肉鋪半開着門,老闆夫妻正在爲預訂客戶配送忙碌着。 

2月23日 陰

環城南路,巡邏的公安幹警。

2月24日 陰

陶珠路麗橙酒店,剛下班的醫護人員,她們覺得在酒店餐廳就餐空氣質量不好,便蹲在街邊,邊喫邊呼吸新鮮空氣。

2月25日 陰

學院街,近期,全市社區都配備了這款電動三輪車,用於市民生活物資配送。

2月26日 陰

致祥路,疏通下水道的城管工人正在作業。

2月27日 雨

致祥路,下沉社區的黨員幫助超市卸貨搬運。

2月28日 雨

雲集路,夫妻倆分別在雲集路兩邊的社區工作,這次疫情來臨,他倆每每在路上遇見,都這樣用手勢相互鼓勵。

2月29日 晴

四新路,無接觸送餐員開車在城區爲市民送餐到小區門口。 

3月1日 陰

城東大道,路邊的紅葉李花開得正好。 

3月2日 雨

葛洲壩街辦,福建泉州晉江仙石村村民捐贈給西陵重災區的3萬個愛心口罩到達。 

3月3日 雨

環城南路,給市民的免費蔬菜從當陽到達宜昌,在解放路社區,一個上午的時間,25噸愛心蔬菜都送到了居民家門口。 

3月4日 晴

城東大道,今天是宜昌連續五天確診0新增的日子,心情大好,下班回家的抗疫逆行者們走在春天裏的樣子真美。 

40天的堅守,加油宜昌!

鴻雁

“每天跟網格員們朝夕相處,深深地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疫情期間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槍等防護物資的緊張,一個口罩、一件雨衣就是他們的隔離裝備。他們工資低,沒有編制,仍不分白天黑夜給居民量體溫、送藥、送菜,高強度的運轉,許多社工和志願者身體極度疲憊,病倒在一線的人數不少。他們在病毒來襲時的擔當和作爲,值得全社會尊敬。




來源 | 三峽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