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二,滿清八旗軍隊在攝政王多爾袞的率領下一舉擊敗李自成大順軍主力,進入了大明王朝昔日的都城——北京。

八旗官兵不願遷都北京

不過,由於此時的北京剛剛遭遇戰火,漕運不通,京畿一帶“公私儲積,蕩然無存,芻糧俱乏,人馬飢餒”,一片殘破景象。因此,許多八旗將領甚至多爾袞的胞兄阿濟格都主張留下部分兵力鎮守北京,主力依然撤回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或退保山海關;衆多八旗官兵“皆安土重遷”,對於移居北京也“多有怨苦者。”

京城百姓不相信滿清會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官民百姓也不相信清朝會遷都於此。由於這是清軍第6次入關作戰,前5次清軍都是劫掠一番就撤兵東返以往,走前還要帶走大批的人口和牲畜財物。這一次,人們也紛紛傳言清軍無長居久安之意,不久就將大肆搶掠而還。

多爾袞親自出面闢謠

對此,執掌最高權力的多爾袞及時出面闢謠,明言燕京(即北京)乃定鼎之地,大清王朝也將在此定都,“大小各關及將士等,移取家屬,計日可到。”爲了顯示遷都的決心,也爲了迎接順治皇帝的到來,多爾袞對遭受農民軍破壞的乾清宮等宮殿進行了簡單修繕,還在北京爲順治皇帝準備了大典的鹵簿儀仗等物。

發佈詔諭以事實駁斥謠言

八月二十日,順治皇帝自盛京啓程,前往北京。這期間,北京再現謠言,說九月皇帝到京後,要進行3天的搶掠、屠殺。多爾袞得知後,趕忙對京城內外軍民發佈詔諭:“今聞訛傳,九月內聖駕至京,東兵俱來放搶三日,盡殺老壯,止存孩赤等語。民乃國之本,爾等兵民老幼,既已誠心歸服,復以何罪而戮之?

苦口婆心說明遷都誠意

多爾袞不僅以事實來駁斥謠言,還苦口婆心的解釋,假如清軍來北京屠城,是不可能帶來“將士家口,不下億萬”,更不會千里迢迢從東北往京城運來帑銀百萬餘兩。今皇上攜帶將士家口、不下億萬與之俱來者,何故?爲安燕京軍民也……已將盛京帑銀取至百餘萬,後又挽運不絕者,何故?爲供爾京城內外兵民之用也。且予不忍山陝百姓受賊殘害,既已發兵進剿,猶恨不能速行平定,救民水火之中,豈有不愛京城軍民而反行殺戮之理耶?

將謠言歸罪於土匪潰兵

另外,多爾袞把這些謠言都歸罪於那些希圖製造混亂的土匪和逃散的李自成大順軍餘部。其無故妄布流言者,非近京土寇故意搖動民情,令其逃遁,以便乘機搶掠,則必有流賊奸細潛相煽惑,貽禍地方。爲此,多爾袞下令:嚴緝奸細及煽惑百姓者,倘有散佈流言之人,知即出首,以便從重治罪。若見聞不首者,與散佈流言之人一體治罪。

九月十九日,順治皇帝自正陽門進入北京城。九月二十五日,多爾袞率諸王及滿漢文武官員上表,請即帝位。十月初一,順治皇帝 “以定鼎燕京,親請南郊,告條天地,即皇帝位”。至此,清政權正式遷都北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