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演義》時,一直爲蜀漢丟失荊州、失去奪取天下根基而遺憾,也深恨劉備明知關羽爲人傲慢自負,爲何還要留下他負責荊州防務呢?難道他這個當大哥的還不清楚,關羽除了他和孔明這個軍師以外,向來誰都不服,更不會給東吳君臣好臉色看。但實際上,現在想來,劉備此舉也實在出於無奈。

黃忠、魏延的忠心還需要時間考驗

當時的劉備集團雖然佔據了荊州地區,地盤和兵力都得到了迅速擴充,但畢竟發展時間有限,還不像曹操麾下那樣“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加上荊州畢竟是全軍根基,地位非常重要,當時有能力承擔防守重任的大將屈指可數,除了關羽,也就剩下張飛、黃忠、趙雲和魏延等幾人。

其中魏延年紀尚輕,加之“腦後有反骨”,自然被首先排除。黃忠老成穩重,又驍勇過人,可惜他畢竟是降將,早年間在劉表賬下效力多年,把荊州交給他,很難保證他不會懷念舊主。萬一劉表的哪個私生子突然跳出來,要求繼承父親的基業,難免讓黃老將軍爲難。

張飛有丟失徐州的前科

張飛是劉備、關羽的結義兄弟,論忠心絕對沒有問題,但他畢竟是有前科的人,當初留守徐州的時候,他不聽勸阻,酗酒無備,被呂布偷襲得手,使好不容易獲得的根基之地淪落敵手,兄弟三人一度不得不委身曹營,才苟活於世。此番荊州之地,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權包藏禍心,更是不能派張飛去冒險了。

趙雲的經驗和資歷都比較欠缺

趙雲爲人小心謹慎,作戰勇冠三軍,與劉備更是情同手足,看起來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可惜資歷有些太淺,此時僅僅是偏將軍,與關羽受封的蕩寇將軍還差着一個等級。此外,趙雲雖然也頗有威名,但長期都是在劉備或諸葛亮直接指揮下作戰,缺失獨當一面的歷練和統率大軍的經驗。

趙雲還有一處不足,當然這是與他的人生境遇息息相關。他是北方人,長期在公孫瓚麾下擔任騎兵軍官,後來到了劉備麾下,也一直負責掌管騎兵。劉備南下投靠劉表後,趙雲又長期擔任其家屬的保衛工作,一直抽不出時間來補上水戰這一課,因此對駕船指揮水戰並不熟悉。

關羽是各方面條件符合的唯一人選

排除了以上幾人後,剩下的也就剩下關羽了。除了資歷、能力、忠誠等方面的因素外,關羽本身所處的位置,也不容許輕易撤換。赤壁之戰後,曹操大軍雖然遭遇火攻而大敗,但損失的主要是袁紹、劉表所部的降兵,曹操自己的嫡系精銳大部仍得到保存。此時,荊州北部重鎮襄陽城內駐紮的樂進,其部隊就一直保持完整,戰鬥力不容小覷。

如果此時將關羽換走,很可能會影響對曹操集團的防守。此外,關羽長期負責訓練和統率水軍,早在劉備放棄新野南逃時,就派遣關羽率領數百艘船先去搶佔江陵;後來,劉備在長坂坡大敗,正是關羽率船隊駛至漢津(今湖北荊門)趕到,纔將其接至夏口(今湖北武漢),得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後來,雖然由於關羽的性格缺陷及敵強我弱的客觀原因,導致荊州根基丟失、吳蜀反目成仇等一系列嚴重後果,但不能不說也是難以預測之事,畢竟當時除了關羽,實在沒有什麼剛好的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