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創建過程中,蘇聯提供了重要援助

黃埔軍校從初建時,就深受蘇聯的影響,無論是辦學方針、編制體制,還是政治教育、軍事訓練,都深深打上了蘇軍的烙印。黃埔軍校壯大和發展過程中,蘇聯不但派出優秀的軍官充當顧問、教官,幫助制訂教學計劃,規劃各科教程,贈送了大批武器和經費,人力、物力、財力上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爲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事人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來到中國,和孫中山就如何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舉行了多次祕密會談。會談過程中,馬林特別建議“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1922年8月,蘇俄特使越飛來華,並與孫中山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指出:“中國當得俄國公民最摯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爲依靠也。”

軍校創建初期,一度經濟拮据

當時,孫中山雖然已經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廣東省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富庶省份,無奈東面有叛軍陳炯明殘部盤踞惠州,南面有軍閥鄧本殷霸佔潮汕,西面有陸榮廷桂系軍隊在廣西虎視眈眈,加上滇桂軍閥在廣州的楊希閔、劉振寰兩路客軍橫徵暴斂、截留稅款,革命政府的財政收入十分有限,武器也十分短缺,孫中山曾批准發給黃埔軍校300支毛瑟槍,但兵工廠只能發給30支,也僅僅夠給衛兵站崗用

1924年黃埔軍校籌建之初,由於經費短缺,籌建處只能設在孫中山乘坐的“大南洋”號輪船上,軍校開業後,一日三餐都難以爲繼,很多時候要靠財政部長廖仲愷到把持稅收的軍閥那裏去乞求,在對方的鴉片牀前一待幾個小時,最後獲得幾千元的批款。因此,蘇聯在物力、財力等方面的無償支援就顯得非常重要。

蘇聯分6批送來大批軍火

1925年,隨着蘇聯的到來,孫中山廣東革命政府和黃埔軍校的窘迫情況得到了極大緩解。經費方面:蘇聯撥交黃埔軍校10萬盧布作爲維持費,後來撥付45萬盧布專門作爲編練新軍的費用。1925年至1927年,蘇聯先後無條件地撥交款項共達250萬盧布。武器裝備方面:蘇聯首次運來8多支步槍(全部配有刺刀),第二次又運來2萬支步槍,100挺機槍,以及足夠數量的子彈和手榴彈,這對於武裝軍校教導團,使之能夠兩次東征陳炯明,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此後,蘇聯又4批將各種軍械運到廣州,第1批有步槍4支,子彈400萬發,軍刀1把;第2批有步槍9支,子彈300萬發;第3批有機關槍40架,子彈帶4個,大炮12門,炮彈1發;第4批有步槍5支,子彈500萬發,機關槍50架,大炮12門。蘇聯政府先後6次爲軍校運來的大批槍炮彈藥,計有步槍51枝,子彈57400萬發,機槍上千挺等。

軍事教官中有位後來的蘇軍元帥

隨着軍火運輸團隊同時到達的,還有來自蘇聯紅軍的數百名優秀軍官。不過,由於蘇聯政府不願與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發生正面衝突,便讓這些人以“流亡白俄”的身份來廣州。如,擔任黃埔軍校軍事總教官、被稱爲“北伐總設計師”的布柳赫爾,爲隱匿行蹤還借用了妻子的姓氏,化名爲“加倫”。他是在蘇俄國內戰爭時期成長起來的將星,曾以1個步兵師打垮白匪軍頭子高爾察克北方集團主力。後來其成爲蘇軍最早的5位元帥之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