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悲鴻雖然沒有達到中國傳統藝術的人書俱老,專門創作的書法作品也比較少,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徐悲鴻書法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境界比其他大師都略高一籌,高在什麼地方,高在一個“清”字。綜上所述,在21世紀,以人爲本的藝術觀仍會在全國被書法美術界重視與發展,有了20世紀的基礎,徐悲鴻提出的以人爲本的主張仍將是書法繪畫的主流,特別是一些反映當代主題性的創作仍會起到激盪人心而使人奮發圖強的作用。

一直以來,徐悲鴻作爲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存在人們印象中,長期以來,其書名一直被掩蓋。除繪畫之外,其在書法方面,在碑帖結合的探索,在碑體行草的貢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徐悲鴻一生鍾情書法,迷戀之深,建樹之高,在書壇上已遠超許多“偏玩”的名家。 他在書法上極力推崇碑學,這種碑帖同重,兼容幷蓄,博涉多優又但見性情的書法精神,形成悲鴻先生的書法結體寬博而修長,勁鍵而灑脫,豪邁而內斂,鏗鏘渾穆又爛漫天真,古拙雄強又質樸靈動,力透紙背又飄逸飛動,悍野鐵騎又顧盼有情,跌宕欹側又靜若秋水,點化放逸又內緊遒麗......

1

受康有爲的影響

徐悲鴻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堪稱巨匠。他的成就不僅僅是與同時代的先驅者一道,開啓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河;而且他學貫中西、銳意革新,以藝術爲復興中華文明的鑰匙,作爲康有爲的入室弟子,他在繪畫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同時,於書法上也頗具建樹,成績卓然。

在20歲那年(即1915年7月)便離開家鄉,隻身來到上海,第二年便到北京,並經姬覺彌介紹結識了康有爲。康有爲對他特別器重,譽爲天才。

徐悲鴻在其《自述》中寫道:’‘南海先生雍容豁達,率直敏銳……而其獎掖後進,實具熱腸,餘乃執弟子禮居門下侍從。觀其所藏,如書畫碑版之類,殊有佳者。務精深華妙,不尚士大夫淺率平易之作,信乎世界歸來論調。”(《自述》)康有爲曾於1889年著有《廣藝舟雙揖》,其提出了尊碑抑帖、末漢卑唐等藝術主張,從而在清末掀起了碑學的第二次浪潮。康有爲極稱讚魏碑,其稱:“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緣,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豈與晉世皆當書之會邪.何其工也?譬往漢遊女之風詩,漢、魏兒童之謠諺,自能蘊蓄佔雅,有後世學士所不能爲者,故能擇魏世造緣記學之,已自能書矣。”並贊魏碑(包括南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康有爲這種“不尚士大夫淺率平易”,崇尚民間藝術的拙樸純厚和追求雄壯美的藝術主張對徐悲鴻的藝術觀產生了很大影響,徐悲鴻曾十分尖銳地批判董其昌是“罪大惡極”,指責董“爲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形式主義者。他又親教四王中年輩最高的工時敏,故以後四王都出自他的影響,而四王就成了宮廷體,變成了沒落的典型”。

他極力推崇唐宋繪畫,稱‘宋之與唐,譬如梅樹,雖極遞演亙多時,仍得結果,以後遂如取果種子埋之於地.令其自長,則無後之衰也”。並卑視明清文人畫家所標傍的氣韻。但對不肯一味摹仿前人,具有獨創精神的陳老蓮、徐渭、八大、石濤、任伯年.吳友如等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如稱徐渭“大膽縱橫突破常格”,贊八大、石濤“才氣橫溢,不可一世。其作風獨往獨來,不守恆蹊,繼徐文長而起”等等,不一而足。由於徐悲鴻很少留下關於書法的言論,但我們從徐氏的繪畫言論中不難看出,其藝術觀念與康有爲是如出一轍的。所以,鑑於此,徐悲鴻的寫實主義仍是永恆的。因爲只有真,才能把新時代中人們真切的情感表達出來,把美好的嚮往通過藝術手法去感染人。相反,假、醜、惡的東西只能渙散人的志向,腐朽人的道德。

2

三個層面

評價一個人的書法藝術水平,第一層面要看其是否有傳統經典的血液,因爲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審美標準都是根據這些經典碑帖建立起來的,不是從經典裏出來的東西自然不會打動我們,這個層面主要是要求藝術家繼承技法和根據自己的審美偏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碑帖,作深入研習得到經典碑帖的神髓。

第二層面是要從傳統中走出來,形成藝術家的個人面貌,這個層面要求藝術家要有創新精神,要突出審美理想的某一點,更重要的是要把個體生命的體驗和感悟凝聚到筆端,形成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同時,還要達到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相融相通,使藝術作品成爲藝術家某一時刻的生命記錄、成爲藝術家人生修養和境界的一個側面。

第三層面是作品所反映出的藝術家的學問修養、人生境界格調要高。也就是在第一步深入傳統、第二步形成個人風格的基礎上,看這種個人風格是否是一種高格調。深入傳統得其精髓很難做到,形成個人風格也很難做到(當前一些人的個人風格只是一些淺層次的用筆習慣的重複和誇大而已,還稱不上個人風格,有的只能說是習氣),但這兩個層次畢竟可以探索和追求,通過一生的努力可以實現,但第三層面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境界,不是僅僅通過苦練、深入研究和探索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靠書法以外的東西,它主要得益於讀書和對生命的感悟,得益於人生境界的不斷提升。不在刻意而爲,而在無意於佳、“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這個層面所反映出來的氣息往往都是一種絢爛至極復歸平淡的一種沖淡之美,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卷氣和悠遊不迫、心遊萬仞的虛靜之境。郭思《畫論》中講:“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以高矣,生動不得不至。……系乎得自天機,出乎靈府也。”郭思也說,氣韻和格調這樣的東西是天生的,不是花上時間、巧密就可以得到,當然這種無意識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它與所謂“人品”有關,即與創作者的整個人生境界有關。

徐悲鴻雖然沒有達到中國傳統藝術的人書俱老,專門創作的書法作品也比較少,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徐悲鴻書法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境界比其他大師都略高一籌,高在什麼地方,高在一個“清”字。中國藝術中,“清”的境界不是說最高,但是非常難得。

3

文人氣

他書法藝術最爲突出的特點就是清澈、冷峻、儒雅的文人氣。不知道什麼原因,第一次看到徐悲鴻書法藝術的時候,就覺得徐悲鴻書法藝術不像很多畫家的字比較強調“畫意”,而是有着很強的文人氣息。

在我接觸書法藝術、開始認真學習研究書法藝術幾十年來,對很多人藝術作品的評價有過很大的改變,但對徐悲鴻書法藝術的感受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在醞釀寫這篇文章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徐悲鴻的書法藝術會有如此強烈的文人氣息?因爲大家知道,徐悲鴻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國留學,接受了大量西方美術思想,他自己的創作實踐也是高度重視素描,借鑑了大量西方美術的表現手法,應該說他接受的美術教育和支撐其創作的藝術思想是和中國傳統國學、哲學、人文思想有很大差別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在1916年的時候,21歲的徐悲鴻在姬覺彌的介紹下得以認識康有爲並拜其爲師,書法藝術深受康有爲的影響,是從碑版裏脫胎而出,按照正常的規律分析其書風應該是雄強、粗獷、張揚的,可徐悲鴻不是,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畫作上的題款、一些手札作品的氣息和魯迅等文人們的書法氣息非常接近。就具體作品而言,他的書法中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畫家們大多慣用的墨色的強烈變化,在字的結體上、節奏上也沒有太大的誇張變形和起伏,在線條的質感上非常內斂和純淨,沒有大多寫碑人的絞轉筆法所帶來的“毛毛刺”和掙扎感。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心性自然、輕鬆的寫來,一派文人不經意的散淡和儒雅,使書者的學問修養和書卷氣躍然紙上。

所以這就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徐悲鴻在骨子裏是一個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傳統文人精神爲根的人。徐悲鴻雖然接受的是西方美術教育,在藝術思想上力倡“素描爲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強調“精確”、“精密”和寫實主義,在畫法上也大量借鑑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法,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骨子裏對傳統文人精神的重視。這從他一生都堅持臨摹經典碑帖不輟。徐悲鴻的學生沈左堯有一些記載,一是說徐悲鴻最不喜歡“館閣體”,認爲那是對人創造力的限制,而其早年專心學魏碑,所受的是金農、伊秉綬等師法魏碑、跳出晉唐圈子一類書法家的影響;另一處沈的記載說,50年代初期,沈在北京探望徐悲鴻時在徐的案頭見到了一本《積玉橋字》的拓本,拓本只存少數殘字可辨,但向右側斜下的捺是其特點。雖然不知道徐悲鴻是何時得到這一拓本的,但從徐將其置之案頭、朝夕揣摩多年,可以得出徐對這一《積玉橋字》拓本的鐘愛。我們也可以從沈左堯的記載中窺見徐悲鴻的一些書法審美思想以及他的作品中具有顯著特點“右斜側長捺”筆的來源。徐悲鴻還重視古典詩詞,特別是書法藝術所反映出的文人氣可以一覽無餘。因爲,字,心畫也。書法作品是書家心跡的反映,如果骨子裏不是具有文人的風骨和精神,是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強力而爲的。

另一問題是一個書家其實無論學習什麼碑帖都是一種載體,最後出來的都是作者的人的跡化和反映,最後要達到“人品即書品”。因爲一件經典的碑帖就像是一個財富的寶藏,我們每一個人面對一個巨大的財富寶藏的時候,我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不同的人需要和審美都不同,因而取的東西也不同,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就不同。但如果一個人很貪心,不管是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的想都取走的話,一般都不會成功。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叫藝術品,如果有幾個或是多個相同的就叫工藝品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以一個人書法藝術最後所達到的境界來看,其實我們不管寫什麼樣的碑帖、進行如何的訓練,最後的境界和什麼碑帖關係不大,因爲最後反映出的是書者人的境界,那些具體的碑帖所帶給書者書法作品外在章法、結體、筆法的東西已經被真正的洞察者忽略掉了。

綜上所述,在21世紀,以人爲本的藝術觀仍會在全國被書法美術界重視與發展,有了20世紀的基礎,徐悲鴻提出的以人爲本的主張仍將是書法繪畫的主流,特別是一些反映當代主題性的創作仍會起到激盪人心而使人奮發圖強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民族需要的。在國際大範圍中也必須認清我們的藝術主流是什麼,應當發揚什麼。還應當明白,只有具有我們民族自身特色的,表現我們民族新時期生活的作品才能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新時代更需要以現實主義的觀念去關注、審視時代的要求。要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力作。新時代的藝術仍應起到關心人民人衆,起到團結人、喚醒人的作用。這樣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纔會爲大家所共識。而一些扭曲了現實的僞劣作品只會把人們引人迷茫與誤區、這肯定爲智者所不取。在新時代,大力提倡有現實精神,有時代性的力作必將是書法繪畫的主流,徐悲鴻提倡的寫實主義,以人爲本的創作思想始終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