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造器,實用爲本。

擇色之美,必選周邊。

社會發展,必然昇華。

(如喜歡收藏以及轉發,記得給本文評論,多謝。)

一、魚簍尊之萌生

上古之人類萌生之初,自必是揀取最爲方便的食物爲生了。以漁獵爲食,自必選那些能叉走獸、游魚之樹杈爲具,則必選那能穿系魚蝦獵物的草木竹條,後來發展到編簍爲盛後,則或生、或熟、或燒、或煮而食之,以繼 生命之香火,人類之繁衍。於是乎,用於生活、生產之工具,用於械鬥征戰之刀叉劍戟、槍棒斧鉞等兵器應運而生。

數百萬年以來,由於人們對魚鮮的生存依賴,魚叉、魚鉤、漁網、魚簍等捕魚工具,至今依然是不同民族、地域的重要生產工具。在元青花大量出現以前,除了唐代偶現的唐三彩之外,中國的瓷器基本上是單色釉一統天下。到了明代中晚期,三彩、五彩漸漸湧現,瓷器方纔出現了繽紛世界,到了乾隆時期,粉彩的華滋汪洋,發展到登峯造極,奢靡誇張……可唯有“魚簍尊”一器,依然保持着自家那份清高至尊、看淡紅塵的高貴,以至於瓷器藏賞至今依然繼承着宋代以降的那份尊貴,高享着帝王們的高屋建瓴,獨步於浩如煙海的收藏界。此等“雨後天晴”樣的瓷色抉擇,表面上看來,好像逸出於宋代,其實在戰漢以前的人類早期,就已定奪。

遠古的地球,天是藍色,水是天色,身邊的一切柴蕃草木,也都是綠的,此等寰宇一體,融合爲青,人類對於自然界的大同認知,必然源出於身邊事物。選擇瓷色、玉色等造器,以天青色爲上,也就不言而喻了。

千百年後,隨着社會之發展,文明之進步,原初的器物在實踐中得到改進,早先所有的實用物件統統昇華,魚簍尊便怡然登堂入室,演化爲陳設賞玩的至尊之器。

收藏 | 魚簍尊,有趣!

收藏 | 魚簍尊,有趣!

二、魚簍尊之演變發展,大約經歷三個歷史時期:

    一是戰漢以前,人類由懵懂的枝條串系,經過漫長的實踐與創新,將串系之柳竹枝條編製成筐簍,以便盛裝更多漁獵之物。此際,我們回顧如今被人們淡忘的上古陶器,似魚簍尊之器物者,比比皆是,有帶紋飾者、帶色彩者、全素器者,等等,其考古價值雖然不菲,只可惜升值空間有限,以至於沒有多少人問津。然,此等器物在上古時期卻是極爲普遍,在《詩經》《山海經》等諸多典籍中均有記載。

    二是自戰漢以降,直至唐宋時,在柳竹串魚與魚簍並存之際,人類以陶製成魚簍模樣。此際人類發明了“釉”,在“陶”器外面,塗“釉”以燒 , 現 今 考 古 學 稱 之 爲“陶掛釉”。到了漢代,南方發現了“高嶺土”,將之塗上釉,“瓷器”橫空出世,成爲舉世聞名的“ c h i n a ” , 中 國 因 此 而昂立於世界。瓷器“魚簍尊”到了此際,生產較爲普遍,在實用器基礎上,發生了材質與使用方面的變化,以至於宋代“柴、汝、官、哥、定”窯,民間的“耀州窯、磁州窯、鞏 縣 窯 、 龍 泉 窯 、 洪 州窯、吉州窯”等,皆有大量生產,且成爲皇家賞用之器。皇家以此等親民傾向 , 掇 取 民 間 用 器 、 漁農之夫的形象入御用器之中,倒也着實體現了與民同樂之意。就目前遺存的器具來看,當可論定。南北各瓷窯遺址出土器,各博物館展出的實物,歷來拍賣與收藏家處,所見甚多。

    三是元明清以降,瓷制的魚簍尊更爲普遍,尤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爲精貴。其中又以雍正、乾隆時期的最具代表性,只是雍正一朝崇尚節儉,器物尤少,體積尚小巧精美。乾隆時期尚豪華大氣,繼承了宋代單色釉之高潔至尊,並以汝窯之天青釉色最爲崇貴,即所謂“雨過天青色”,曾被拍賣的“乾隆仿汝窯天青釉魚簍尊”可爲代表。

三、魚簍尊紋飾

魚簍尊造型大體相同,於紋飾方面則多有不同,諸如仿柳編者、仿竹編者、開片冰裂紋者、平滑一體者……

收藏 | 魚簍尊,有趣!

收藏 | 魚簍尊,有趣!

四、結語

此等魚簍尊造型,既成就於上古實用例,宋人賞陳求精之窯例,亦弘揚於雍正、乾隆之創新窯法,方能造就此等佳器。本器釉面開片,裂紋細緻精妙,均勻滿布如織,口沿圓潤窈窕,足端鐵褐色沉,通體線條流暢,飽滿而高貴,和諧並蓄張揚,極顯宋代清高風貌,盡得乾隆盛世王氣。其造型、工藝與胡惠春“暫得樓”藏品極同(見《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版,編號31)。

另有兩例,尺寸有別,同屬胡惠春所藏,1985年6月4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60、61。也可對比一件乾隆仿汝窯雙色花囊,收錄於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1993年版,圖456,另有線繪示意圖,圖452:4。另一件爲清雍正例,器形無異,飾茶葉末釉,載於耿寶昌編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1(下冊),2005年版,圖版13。此器形,雍正時多具圈足,乾隆時期亦見天青釉例,且多粉彩成器,甚至於描金綜藝,奢華極致。諸如曾拍賣的乾隆朝粉彩魚簍尊。至於民國時的仿造者,則品貌俱差,胎厚粗笨,形體欠雅,釉面粗疏,自無佳器,當不足論了。

收藏 | 魚簍尊,有趣!

太湖漁村閒趣

太湖秋日飛鶯好,正是庚寅秋分天,與友楊帆、亞嵐小聚。但見,太湖浩淼,水光漣漪,碧空流雲,鷗鷺翔集,漁帆點點,三山隱約,吳中太湖,丘山濱臨,有蘆葦叢,有雞舍,有籬笆圍,有鵝二來。波光似金,踊躍連天,帆影漸遠,漁歌息聲,唯清風徐來,蘆葦瑟瑟。楊帆笑爽,亞嵐綽約,佇立湖岸,望湖淺唱,風掀長髮,楊帆倚雲,一頭光明,競得夕照。剪影兩個,合璧一雙,很是浪漫。餘甚讚歎,不盡高呼,夕照燦爛,伊人成雙,相攜君子,在水一方。忽聽鈴聲,寺塔風動,晚鐘稍起,法事啓聲,經聲木魚,身後傳來,吾忽一震,疑似天堂。香雲悠來,彌撒心境。夜幕降下,安寧普度。此,雲峯寺也。

原文/榮齋主人劉錫榮

編輯/彥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