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電視劇,尤其是喜歡看清朝電視劇的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奇怪的事。這個事說來也簡單,那就是在今天喫都喫不完,並且儲量極低,價格也很便宜的食鹽,會成爲一個壟斷品,而且帶來的利益非常驚人。

比如在很多清朝電視劇都會出現一個情節,那就是當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就會派欽差大臣前往江南一帶其籌款,而且籌款的對象,一般都是鹽商。那麼,爲什麼靠賣鹽,就能有錢到可以解決一個國家的燃眉之急呢?

大清鹽商劇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大概瞭解一下食鹽的重要性。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如果不能正常攝入適量的食鹽,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容易得病,因爲它會參與我們身體裏面的體液平衡。

最直接會表現爲身體發軟無力,食慾下降。因此,食鹽就成了我們每天最不能缺少的東西了。

但食鹽的產量和存儲量,從古至今來說,都是不低的,爲什麼一個產量不低,存儲量也不低的調味料,會成爲一個暴利產品呢?

鹽最早在黃帝時期就有記載,當時的人就已經學會了用簡單的器皿分離出海水中的鹽。後來從秦漢開始,許多遠離大海的地方,發現從土裏也能挖出鹽來。因此,鹽的儲量在古代就一直不低。然而,雖然鹽的儲量不算低,但是因爲人不能缺少鹽,一些控制着鹽產量的人,就開始將鹽進行定量定價。

製鹽場景

於是,鹽這個本來就不值錢的調料,在人爲的控制下,就成了一個給那些靠鹽掙錢的商人的搖錢樹。

從春秋戰國到整個清朝結束,鹽一開始,是被商人或者地方勢力控制在手裏,但後來,國家就直接進行了干預,對鹽進行壟斷,收取高額的鹽稅,而那些實際進行收購的商人,還需要在其中謀取利益,因此,鹽就成了遠高於它自身價值的商品。

而關於鹽給古代封建王朝帶來巨大好處的記載,一個是管仲將鹽控制在了齊國的手裏之後,依靠齊國靠海,獲取食鹽方便的地理環境,爲齊國帶來了巨大的收入。

另一個便是漢武帝時期,將售賣鹽的權力從商人和地方諸侯王裏收了回來,因此,漢武帝纔有資本和匈奴打了四十多年的戰爭。

因此,當古代的封建王朝靠着壟斷鹽獲取到巨大的稅收之後,他們就不再願意放棄對鹽的壟斷,畢竟,一個封建王朝最需要的,除了人就是錢了。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參與到售賣鹽的人都能賺到錢,那些在第一線生產鹽的鹽農,往往還是隻能過着夠溫飽的生活。因爲他們將鹽生產出來以後,會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當時代朝廷進行售賣的鹽商,這些鹽農,是沒有賣鹽的權力的。

因此,靠着在中間進行收取,再代朝廷進行售賣的鹽商,成了古代最富有的一羣人。如果按照今天的話來說,這些鹽商不生產鹽,他們只是食鹽的搬運工。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隨手爲筆者點個贊鼓勵一下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