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基本上是不聽皇帝的話的,因爲皇帝手裏的土地慢慢地被諸侯王公給控制了,唐朝時期的藩鎮,明朝後期的女真政權,清朝後期的割地賠款和半殖民化,使得這些政權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錢糧,也就失去了維護統治最需要的軍隊。因此,由於缺少了正常的稅收來源,那麼這個要滅亡之前的王朝,一定會向平民百姓徵收大量的苛捐雜稅,並且這個稅收,也是透支性的收取,會把老百姓颳得一乾二淨。

秦始皇在登基之後,曾經豪言壯語地說下了要萬世都在秦帝國的統治之下,可是,不過歷經二世,而且秦二世在當了皇帝區區三年以後,爲後世留下無盡遐想的秦帝國,就此成爲了歷史上的帝國。

而後的繼任王朝,也是交替往復,一個政權接替一個政權。之後的漢王朝,後來的三國時期,再之後的西晉王朝等等。

那麼,不禁讓人好奇的是,這些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滅亡,又有沒有什麼滅亡前的徵兆呢?

其實,縱觀古代兩千多年的王朝歷史來看,是有歷史經驗可以查詢的。一個古代王朝要滅亡前,一般來說,是有這幾個徵兆的。

徵兆一:皇帝所直接統治的土地逐漸喪失

這個徵兆,其實最早可以算上還沒有皇帝存在的周朝。我們知道,周朝是一個行分封的政權。但是,最後周天子將周朝的土地分給諸侯王之後,自己久而久之沒有足夠的土地進行資源的累積。

最後,沒有土地,就沒有糧草和經濟,就更沒有爲之賣命的人。而到了後來的漢唐還是明清,皇帝要麼因爲自己的執政能力水平不行,要麼因爲皇權被分割,最後皇帝能夠逐漸統治的土地,逐漸地喪失了。

比如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基本上是不聽皇帝的話的,因爲皇帝手裏的土地慢慢地被諸侯王公給控制了,唐朝時期的藩鎮,明朝後期的女真政權,清朝後期的割地賠款和半殖民化,使得這些政權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錢糧,也就失去了維護統治最需要的軍隊。

徵兆二:皇帝失去了軍隊和經濟的管理治理權

如果說古代國家有兩個維護統治最有效的手段,一個是控制軍隊,一個就是掌控經濟。而這兩個手段,一般都是一個王朝要滅亡時,皇帝無法掌控的。

在秦朝末年,秦二世的軍隊和經濟掌控權,是掌握在趙高的手裏的,漢朝末年,漢獻帝劉協,更沒有什麼軍隊經濟之說,先是被董卓控制,而後被曹操控制,連自由都成問題。

到了明朝的崇禎時期,崇禎是對軍隊有一定控制力的,但是沒錢啊,那些藩王,寧可自己被殺了,都不會拿出來給皇帝的軍隊去打仗。清朝末年,同治和光緒皇帝直接成了慈禧太后的傀儡。

而慈禧這位掌權者,軍隊雖然聽他的,但那些錢,早就因爲跟西方列強作戰失敗而賠款,這些賠款都透支到幾十年後去了。

徵兆三:大量的苛捐雜稅

如果說一個王朝要滅亡了,那麼無論從表面上看這個王朝是缺少什麼,他一定缺的是錢,因爲古代王朝,不可能說我弱了,我就白白給你,再怎麼樣,也是要經過連年的戰爭。

因此,由於缺少了正常的稅收來源,那麼這個要滅亡之前的王朝,一定會向平民百姓徵收大量的苛捐雜稅,並且這個稅收,也是透支性的收取,會把老百姓颳得一乾二淨。

拿我們最熟悉的明朝和清朝來說,他們在滅亡前,收了大量的戰爭稅,練兵稅,出兵稅,農業稅,手工業稅,食品稅和火耗稅等等。

除了這些聽起來可能還有點相關的稅收,另外還有什麼管理稅,車馬稅等等。

這些苛捐雜稅,被層層盤剝的百姓,自然是交不起的。但是那些官員,爲了中飽私囊和烏紗帽,會想盡一切辦法從那些成了窮人的百姓嘴裏去摳哪怕一口糧食。

這些滅亡王朝的苛捐雜稅,往往導致這些個該滅亡的王朝還沒滅亡,大量的窮人,就先被這些苛捐雜稅給逼死了。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隨手爲筆者點個贊鼓勵一下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