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因其隨着病情的進展,逐漸伴有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故有專家認爲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胃癌前病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郭喜軍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有獨到的見解及臨證經驗,療效顯著,部分患者的萎縮病變程度減輕甚至得到逆轉。郭教授認爲病機的關鍵是虛、滯、熱、瘀,其中氣虛爲本,氣滯、熱鬱、血瘀是標。治療強調通補、通降、瀉熱、祛淤。現將其臨牀經驗,整理如下。

1. 分清虛實,明確主次,治在辨證

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主要與長期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倦內傷、用藥不當、久病體虛或素體虛弱等有關,本虛標實是其病機根本。但在基本的不同階段,虛實各有主次輕重,臨牀要抓住主要矛盾,隨證選方用藥,分而治之。一般可分5個症候:肝胃鬱滯證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溼熱內蘊證可選用連樸飲、三仁湯等,胃絡瘀阻證可選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胃陰不足證可選用沙蔘麥冬湯、二冬湯等,脾胃虛弱證可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通常病初起時實證、熱證多見,病久虛證或虛實夾雜爲多。

2. 虛是本質,滯是核心,治在通補

脾胃虛弱是胃粘膜病變發生、發展在癌前病變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生發展的病機本質。從局部與微觀來看,脾胃虛弱,氣血不能滋養胃粘膜,胃粘膜受損、萎縮,見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常伴胃粘膜變薄、蒼白等胃之局部徵象表現。胃爲傳化之腑,只有保持舒展通降之性,才能奏其納食傳導之功。腸胃爲市,無物不受,易被邪氣侵犯而盤踞其中。而邪氣犯胃,胃失和降,脾亦因之不運,則氣滯、溼阻、食積、痰結等相因爲患。研究證明健脾益氣法在提高胃壁屏障防禦機能的同時,能夠有效逆轉粘膜的萎縮、輕中度腸化與異型增生。郭老師臨證常選用黃芪、黨蔘、白朮、太子參、炒薏苡仁等益氣健脾,單純脾氣虛或兼有陰虛,多選用太子參20g-30g,太子參氣清味薄,故需多用才能奏效;如兼陽虛症候,首選黨蔘;參芪合用加強補氣作用。脾胃功能強健,其升清降濁功能才能恢復。

脾胃虛弱,鬱滯自從中生。傷陽者滯而不運,傷陰者澀而不行,大凡脾胃爲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氣機必滯,脾升胃降,二者共居中焦,爲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失健運,溼由內生,又進一步阻礙氣機,郭老師認爲滯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另一個病理特點,臨牀常見痞滿諸症。本病病位雖在胃,但與脾之關係最爲密切。故在本病的治療中,健脾同時通降和胃、化溼理氣,治療應以通爲補,以化爲用。通補常用蘇梗、蘇子、旋復花、沉香、香附、香櫞、佛手;陰虛脹,則宜潤降,藥用沙蔘、麥冬、綠萼梅、丹蔘、白芍、石斛、香櫞、枳殼、香附;虛寒氣滯用溫通,藥用黃芪、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香附;寒熱錯雜者,用辛開苦降,藥用黃連、黃芩、半夏、黨蔘、乾薑、吳茱萸、枳殼、砂仁、陳皮;中氣下陷者,用升清降濁,藥用補中益氣湯加枳殼、香櫞皮、佛手、大腹皮;溼滯中脘者,化溼通降,分別選用淡滲利溼的茯苓、豬苓、澤瀉、生薏苡仁、茵陳、冬瓜仁,芳香化溼的藿香、佩蘭、砂仁、厚朴、白豆蔻及苦寒燥溼的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

3. 溼熱邪毒,早期多見,治在清熱

在本病發展的早期階段,溼熱邪毒起着重要的作用,邪實是主要矛盾。因爲胃爲陽土,氣機一旦鬱閉,則熱自內生,加之慢性胃炎患者喜進溫補之品,氣機壅塞,又加上飲食厚味,生溼蘊熱。驗之臨牀,舌苔黃膩,胃中灼熱就是胃熱的表現。郭老師認爲胃熱多是鬱閉所致,微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易被忽視的特點,西醫的幽門螺桿菌致病也應屬於中醫的“溼熱邪毒”。邪毒從熱則損氣傷陰,煎灼營血;從溼則易傷脾,日久不愈,擾亂氣機,影響脾胃傳輸水谷津液的功能。邪毒久稽於胃,則毒腐成瘡,瘀結成積,從而導致不典型增生甚至癌毒的產生。故早期應祛除邪毒,可選用黃連、黃芩、蒲公英、連翹、梔子、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等。陰虛有熱者,合增液湯;寒熱錯雜者,合左金丸。現代藥理學研究也已證明:清熱解毒類中藥有一定的抗炎和抑殺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4. 日久不愈,活血化瘀,消積散結

早在《內經》就提出“陽明多氣多血”。由於胃多氣,所以胃病易於氣鬱化熱;由於胃多血,胃病又易傷及脈絡而出現血瘀。一般初病在氣,以脹爲主,久病入絡,以痛爲主。郭老師經驗,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不一定要見舌質紫暗才用活血之藥,本病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或其他慢性胃病發展而來,病程漫長,病情遷延,反覆難愈,久病入絡,絡傷則血痹,絡道阻塞而成瘀,遣方用藥,佐以活血通絡之品才能靈通。研究已證明:活血化瘀法能夠增加胃粘膜血流、改善組織缺氧,提高局部的免疫能力,還有一定的抗癌變作用,有利於萎縮腺體逆轉和腸化生的消除。活血化瘀藥主要有養血活血的當歸、山楂、丹蔘、雞血藤等,活血祛瘀的三七粉、蒲黃、五靈脂、川芎、延胡索、鬱金、紅花、茜草、澤蘭等,至於破瘀活血的三棱、莪術,臨牀使用時常將其歸於散結之類。值得一提的是,在活血化瘀的同時並用通絡之品如地龍、木瓜、絲瓜絡等,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病日久不治或治不得法將逐漸發展到胃癌前病變,多有溼濁不去,積聚成痰,瘀血內蘊,痰瘀膠結,漸至有形,此時不用利器不足於截斷病情的發展。凡組織病理見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應酌加抗癌散結之品。軟堅散結的主要有夏枯草、天花粉、牡蠣、煅瓦楞子、皁角刺、殭蠶、刺蝟皮、炮山甲等,破血散結的主要有三棱、莪術、王不留行,以及蟲類藥如地鱉蟲、蜈蚣、全蠍、水蛭等。

5. 守方緩圖,怡情悅性,綜合治療

本病病程遷延、病機複雜,病機轉化可出現氣病及血、實證轉虛、虛實夾雜、寒熱夾雜等。正常胃粘膜腺體的重建需要3-5 個月時間,因此本病的治療一般以3個月爲1療程,同時積極配合心理調攝、飲食養護、運動康復等綜合措施。治療時不能僅僅拘泥於某一法、某一方,往往需要根據本病病機特點,採取多環節、多靶點綜合治療,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