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胃癌家族史的四十五歲的萎縮性胃炎患者,一年前胃鏡沒有發現問題,這次複查發現早癌。這次沒有不舒服定期複查,做胃鏡是我就覺得胃竇部有一小塊地方,大約不到一公分,粘膜不光滑,有點顆粒增生,感覺看了不舒服(不是看到有明顯腫瘤或潰瘍),特意多取了幾塊組織化驗,結果診斷腺癌。

最近遇到三例癌症,很有啓發。

第一例:

三十歲的女孩誤診了半年,也許活不過半年了。

很心痛的事,這個孩子90年出生,跟我兒子同年,沒有結婚。半年前某大醫院做的胃鏡,診斷胃潰瘍、胃瀦留。病理沒有異常。

喫西藥治療後病情反反覆,復,後來又去某中醫院喫中藥,還是反反覆覆,有時疼痛,有時嘔吐。

後來她一個在我這裏看過的同事介紹她找我,我看了第一次胃鏡,問她爲什麼不復查胃鏡,因爲按照她那種胃潰瘍,一般我二個月左右都會要求複查。她說沒有醫生讓她複查。

我當時隱隱感覺不太好,因爲我以前遇到過幾個,也是這樣,外面做了胃鏡、看了一圈,過來一複查胃癌(皮革胃)。

結果果不其然,胃癌(低粘附性癌),已經沒有手術機會了,現在在外院腫瘤科化療,預後可想而知。

記得還沒完全明確診斷時,我跟他父親交換意見,他父親說,如果女兒有個三長兩短,他也不活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家庭就毀了。

第二例:

有胃癌家族史的四十五歲的萎縮性胃炎患者,一年前胃鏡沒有發現問題,這次複查發現早癌。

這個病人是我的老病人,屬於那種“鐵粉”類,她家親戚很多也是在我這兒看病。她舅舅和父親都是胃癌,她跟她姐姐都是萎縮性胃炎。她意識很強,基本上每年做胃鏡。

這次沒有不舒服定期複查,做胃鏡是我就覺得胃竇部有一小塊地方,大約不到一公分,粘膜不光滑,有點顆粒增生,感覺看了不舒服(不是看到有明顯腫瘤或潰瘍),特意多取了幾塊組織化驗,結果診斷腺癌。

因爲考慮她年輕,有家族史,所以沒有選擇做胃鏡下治療,做了手術。

術後病理胃癌早期,屬於粘膜內癌。不需要化療。

再回頭看看一年前的胃鏡圖像,同樣部位粘膜沒有任何異常。

所以不得不提出疑問:

萎縮性胃炎確實有癌變風險,那到底多久複查胃鏡最合適?

有些文獻說可以四年複查,我以前一直堅持不要超過二年,現在我主張有胃癌家族史的一些高危人羣,一年檢查一次很有必要。

這算一例早癌,預後自然很好。

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個生命,拯救一個家庭。

第三例:

僅僅因爲家裏人基本上都做過腸鏡了,有些有結腸息肉,跟我熟悉所以也想查一下,結果發現一個大息肉,而且已經癌變。

無獨有偶,這個病人也是“鐵粉”級的,家裏的七大姑八大姨,包括女兒,都在我這兒檢查過或看過病。

她今年六十八歲,從來沒做過腸鏡,也許是看過我的科普,建議五十歲左右的人至少要做一下胃腸鏡,所以她儘管沒什麼症狀,也想做一下腸鏡。她平時身體狀況很好,可以說是她家裏同輩裏身體最好的一個。

結果有點出人意料,腸鏡發現一個約一公分左右的息肉,表面糜爛,接觸易出血,考慮可能局部會癌變,取了病理是中重度異形增生,於是做了鏡下診斷性切除,在摘除時,感覺不好,基底部很硬,結果病理報告腸癌,已經侵潤到基底部,必須手術。

目前病人還沒手術,不過可以肯定,手術後預後不會差,應該還是早期。

我跟病人說,你真幸運,如果晚幾個月,等有症狀才做腸鏡,那就晚了。

所以,可以看出,腸鏡檢查有多重要!現在專家共識建議四十五歲以上的人都應該做一下腸鏡,而五十歲以上必須做一下腸鏡。

現在結腸息肉的發病率很高,而很多結直腸癌都是結腸腺瘤樣息肉癌變。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綜上所述,胃腸癌的發病率這幾年一直處於前三位,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而重視胃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