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路飛”憑什麼成爲“航海王”?

上週末的《雙子殺手》《沉睡魔咒2》《航海王:狂熱行動》同一天在國內上映,首週末票房分別是1.4億、1.6億和1.3億。作爲2D版本的《航海王》兩日破億的票房成績,含金量其實比《雙子殺手》更高一籌,大IP電影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我之所以在三部片子中選擇看《航海王》,也是衝着這個大IP去的。之前沒有看過任何的《航海王》系列動畫片和漫畫,卻久聞“草帽路飛”之大名,所以想借着這次中國首次公映機會,瞭解這個IP是憑什麼吸引觀衆?可見《航海王》並不是一部純粹的粉絲電影。

“草帽路飛”憑什麼成爲“航海王”?

《航海王》漫畫作者尾田榮一郎特別爲中國粉絲寫道:“這次的作品是作爲TV版20週年特別打造的全明星陣容的電影!!請一定要去電影院,在大屏幕上觀賞20年份額的各個角色的大亂鬥噢!!”果然是20年份額的角色大亂鬥,200多個角色擁擠在100分鐘的動畫片裏,打得不可開交。

正邪雙方主要集中在“草帽路飛”和“魔鬼後嗣”巴雷特身上。索隆、煙鬼男人、烏索普、香吉士、娜美、女帝等主要角色各具特色,而喊着“橡膠橡膠……”變身橡膠伸縮達人、永不服輸的船長路飛更是靈魂人物。像我這樣的“非粉絲”,並沒有興趣記住《航海王》裏衆多的角色,但它留給我的深刻印象是路飛和夥伴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在路飛的船上,“沒有手下,只有夥伴”,而在巨人巴雷特眼裏,只有最厲害的個體。在航海的王國裏,誰能暢通無阻,一目瞭然。

沒有手下,只有夥伴。在現實世界中,這條規則又何嘗不適用於所有的團隊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