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0出生在大海上,在陸地上是個不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1998年上映的《海上鋼琴師》並沒有在中國公映,趁着這次4K修復版重映的機會,再看了一次。

1900不願意下船,是逃避現實嗎?是懦弱嗎?表面看似乎是的。但這次我看懂了,其實是他對精神家園和藝術純粹的堅守,爲此他可以放棄愛情,放棄生命。慾望無限到抓不住,包括愛情,琴鍵有限但可以演奏出永恆的旋律。

上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什麼時候已經記不清了,十年以上肯定是有的。印象深刻的鏡頭是1900拎着箱子準備走下船舷時,最終沒有下船。最後,他和被炸燬的大船同歸於盡。

這個故事能記住的就是1900不肯下船,至於表達了什麼,已經淡忘了。

1998年上映的《海上鋼琴師》並沒有在中國公映,趁着這次4K修復版重映的機會,再看了一次。和年齡、閱歷有關麼?我深深地理解了1900爲什麼沒有下船,這一定和十多年前看的那次感受不同。

《海上鋼琴師》原版長達169分鐘,這次公映的中國版是125分鐘。和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另外一部《天堂電影院》一樣,也是加長版和國際公映版兩個版本。

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1998年的《海上鋼琴師》、2000年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構成託納多雷的“回家三部曲”,三部都列入豆瓣電影Top250,前兩部的豆瓣評分高達9.2,《海上鋼琴師》更是排在Top250的第13位,比《天堂電影院》還要靠前。

《海上鋼琴師》並沒有獲得國際著名電影節的大獎,導演託納多雷和主演蒂姆·羅斯也沒有獲得什麼導演獎、影帝獎,但是它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憑着口碑成爲流傳的經典。

《海上鋼琴師》的英文片名是The Legend of 1900,1900的傳說。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的文學劇本《1900:獨白》,通過和1900共事過的好友、小號手邁克斯·託尼之口,講述出生、成長於弗吉尼亞郵輪上的1900與鋼琴結緣的傳奇故事。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弗吉尼亞號上,鍋爐工丹尼·博德曼在頭等艙上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東西時,意外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決定撫育這個嬰兒,併爲他取名T.D.雷蒙 1900,簡稱1900。

1900出生在大海上,在陸地上是個不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8歲時,丹尼不幸被鍋爐房的鐵錨擊中,三天後去世。1900便成了徹底的孤兒。當某一天他在頭等艙的舞廳裏聽到動人的鋼琴曲時,便無師自通地彈起了鋼琴。

1900就這樣長大了,他爲往來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旅客們彈琴,無論是頭等艙還是末等艙客人。只要他的手觸碰到琴鍵,就能彈奏出各種各樣的旋律。他用琴聲描述他所看到的,用琴聲表達他的情感。1900分明是一個音樂天才。

他在船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迎來一撥,又送走一撥。他們下船後,就奔向繁華的紐約,二三十年代戰後的美國,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踏上這片新大陸,而1900始終都在船上,沒有離開一步。

直到他遇到了那個女孩。她和1900曾經遇到過的一個男人說過一樣的話,喜歡聽大海的聲音,所以1900知道她是那個男人的女兒。在爲唱片公司錄音時,他爲這個女孩彈出最動聽的旋律。雖然鼓足勇氣想把這盤唱片送給她,卻始終沒有走出那關鍵的一步。下船前,女孩告訴他自己在紐約的地址,讓他可以來找她。

1900這次真的準備下船了,小號手邁克斯之前勸過他無數次,陸地上有他想要的一切名利和金錢,他始終無動於衷。看來,這次他打算爲那個他喜歡的女孩下船。但是,站在船舷上看到面前巨大的紐約,他退卻了。

最終,伴隨着退休的弗吉尼亞號,伴隨着巨大的爆炸聲,1900消失在大海上。

他在大海上出生,也在大海上消失。

陸地和大海,在這部電影裏成爲某種意象。陸地是物質的,慾望的,世俗的;大海是漂泊的,寧靜的,精神的。大海是1900的精神家園。

1900不肯踏上陸地,是逃避現實嗎?是懦弱嗎?表面看似乎是的。

他不想上岸,是因爲陸地對他來說意味着太多的慾望和誘惑,無限到讓他無法把握。愛情也是無法把握的,所以他不敢向女孩表白,寧願失去這份愛情。

對1900來說,船上的空間是有限的,琴鍵是有限的,但在這有限的時空裏,他可以演奏出無限的旋律,那是他可以把握的,那也讓他感到無限的快樂。

所以,他寧願與生他、養他、賦予他生命的大船和大海“玉石俱焚”,也不願意在陸地上迷失自我,隨波逐流,苟且偷生。

他對物質世界沒有慾望,他願意固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1900所堅守的精神世界的純真、純粹。也可以說,他堅守着自己的藝術和精神領地。所以有人評價,“《海上鋼琴師》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爲時間而改變”。

法國導演、畫家羅伯特·佈列松曾說:“一門藝術只有在保持它的純潔性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海上鋼琴師》致敬1900這樣孤獨純粹、自由不羈的靈魂,也使得它在21年之後,依然能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熱映,吸引着無數影迷“朝聖”。

1900不屬於這個世界,卻贏得了這個世界。

扮演1900的蒂姆·羅斯,196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你會驚訝於他在電影中的表現。無論是看着心愛的姑娘彈奏心底流淌出的《1900's Theme》,還是和爵士發明人莫頓鬥琴時彈奏堪比《野蜂狂舞》這樣暴風驟雨般的旋律,你都會以爲蒂姆·羅斯本人就是一個出色的鋼琴演奏者。

蒂姆·羅斯主演的電影在內地上映並不多,由於長着一張非大衆的臉,他在好萊塢商業大片《無敵浩克》《決戰猩球》中演的都是反派。此外他和昆汀·塔倫蒂諾合作過《落水狗》《低俗小說》《四個房間》《好萊塢往事》四部電影。他早年曾出演《梵高與提奧》的梵高一角,梵高這個角色讓人聯想到1900,都是純真不容於世俗的天才。而蒂姆·羅斯最深入人心的角色無疑是《海上鋼琴師》的1900,雖然他沒拿過影帝大獎,但1900這個角色,讓他無愧於影帝頭銜。

金句

1900:

·冬天剛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來到又害怕冬天的降臨,總是在尋找不屬於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想這並不適合我。

·當時,我真心的想下船,那不是問題所在。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邁克斯,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東西。

·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可以說,什麼都不缺,就是沒有盡頭,世界的盡頭。比如說鋼琴,琴鍵有始也有終,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纔是無限的。

·我就出生在這裏,世界在我身邊經過,但只有兩千人一次。這裏有夢想,而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表達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樣纔是我的生活。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支曲子我不知道從何彈起。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反正對別人來說,我也不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