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雲觀影我是拒絕的。對於雲娛樂,也產生了審美疲勞。

4月20日就宣佈將展開三天義演的“相信未來”公益演唱會,至今沒有公佈演出時間。本來五一五天黃金假期,應該是最好的時機,但是官方遲遲沒有宣佈具體時間,是和明星檔期有關?還是其他原因?聯想起前段時間轟轟烈烈的4.18全球抗疫音樂會,不得不感嘆“相信未來”頗有點“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效率低下感。

倒是同爲文娛新聞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宣佈和愛奇藝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不過和西瓜視頻免費請大家看《囧媽》《大贏家》不同,這次線上電影節均需購票,有些影片非會員12元一張,而且只能通過手機端觀看,不能回看不能投屏,有人已經戲稱“寧肯翻牆去給Netflix送錢也不給271”。看看片單,開幕片《婚姻故事》、獨家展映的《朱迪》、閉幕片《爆炸新聞》,相信很多影迷在美國電影頒獎季就通過資源觀看過了,所以這次線上電影節能收穫多少票房,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對於我來說,第一,不是愛奇藝會員,也不會因爲這次電影節成爲愛奇藝會員。第二,始終喜歡在影院好好地看一部效果百分百的電影,而不是在客戶端看10部效果大打折扣的電影。

線上電影院,需要家庭具備投屏設備和較好的視聽效果。當一個人習慣了效果不錯的家庭影院,或許線上電影院的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疫情的全球爆發,讓文娛產業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震盪”。前有“加拿大國寶”之稱的太陽馬戲團將申請破產,後有美國迪士尼在近日傳出將停發10萬名員工工資的消息。但在高曉松看來,災難的背後也孕育着希望,疫情並沒有造成歷史的倒退,反而加速了文娛市場的數字化進程。

4月24日,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作爲2020新網商在線峯會嘉賓,分享了他對中國文娛產業變革的思考。

上百位藝人蔘與,“相信未來”線上義演近期全網直播

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爲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戶規模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在線教育、在線政務、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購物、即時通信、網絡音樂、搜索引擎等應用的用戶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

“未來會有不少演唱會也將轉型線上。”高曉松認爲,不少演出公司都具有5G、AR、VR等技術儲備,在疫情下,技術紛紛落地。

4月20日,網易雲音樂、新浪微博、大麥網、蝦米音樂四大平臺聯合宣佈將發起“相信未來”線上義演活動,這也是繼4月18日“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全球抗疫音樂會後,中國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活動。“相信未來”義演總策劃、音樂人高曉松透露,自“相信未來”公益演唱會倡議書發表兩天來,各大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音樂平臺、視頻平臺紛紛表達了參與意願。

截至4月25日,大麥網公佈了第三波義演陣容,共有上百位華語歌手加盟獻唱。除了王菲、那英、老狼、鄭鈞、李玟、汪峯、朴樹、周深、譚維維等實力唱將,還有在首批名單中就出現的吳亦凡、王俊凱、張藝興、蔡徐坤、陳偉霆、歐陽娜娜等流量藝人。主持人目前已定的是白巖松、汪涵、華少。

倡議公告中提到,這場雲上音樂會將擯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要音樂版權,不接受冠名,不插播廣告,不需要會員權限,“爲所有參與抗疫的人歌唱,爲各行各業的人加油,呼籲一起努力復工復產,積極樂觀迎接疫情的最終消散”。

“相信未來”在線義演活動將持續三天,屆時全網同步播出。

Netflix用戶快速增長,國內視頻網站未抓住良機

高曉松舉了美國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的案例。今年1至3月,該公司在美國獲得230萬新用戶,數量是分析人士此前預測的75.9萬新增用戶的三倍以上。在國際市場,奈飛公司收穫大約1350萬新用戶,比分析人士預測的775萬新用戶多了約75%。

這些新用戶的湧入使奈飛全球用戶總數增至1.83億,包括7000萬美國用戶和1.13億國際用戶。

據尼爾森預計,疫情期間,流媒體服務的總體使用量將增加60%。不久前,由於同時使用流媒體服務的用戶太多,歐洲有些國家已經要求Netflix、亞馬遜、蘋果和迪士尼下調其流媒體平臺的視頻清晰度,以減輕網絡負擔。

中國的文娛產業無論是音樂或是影視,都在朝着數字化、直播化、虛擬化進行轉型,但視頻網站用戶數不像奈飛的增長那樣明顯,據騰訊視頻、愛奇藝和阿里巴巴優酷網的數據,僅在第一季度,有14部電影的票房收入超過1000萬元。在2019年全年,只有15部互聯網電影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這些數字,顯然無法和動輒上億的大片電影票房相比。另外,也並沒有見到哪個國內視頻網站發佈用戶快速增長的喜人數據。

業內人士分析:“按照2020年春節《囧媽》已經實現的6億次播放來看,未來視頻平臺直接以付費點播形式推出大製作的院線電影,其產業鏈的價值分配和商業模式已經具備可行性。”線上電影的分賬一般按照網絡大電影的分賬策略,付費週期在6個月單次有效點播(觀看時長超6分鐘),給予片方的分成爲2元-2.5元;若非獨家,則爲0.5元-1.5元。

如此,如果一部成本在3億元的大製作院線電影,想要在視頻網站平臺獲得一定收益,需要點擊量至少在3億次以上,付費點擊量在1.5億次以上,若在移動電影平臺上映,也需2400萬以上的付費點擊量。

但是互聯網電影的新發展,並不一定意味着它們會把人羣留在線上。根據中國電影協會和在線票務服務“貓眼娛樂”的一項調查,超過70%的人希望重返影院。

儘管我認爲線上點播、線下公映屬於不同的觀衆羣體,但影院依然認爲院線電影需要保證一個月的窗口期,不然線上同步點播會對影院放映造成巨大沖擊。所以線上線下同步,目前看來並不可行,在好萊塢也同樣是遭到抵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