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3月10日就開始居家工作,太太是全職主婦,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上大一的大兒子也被學校勸回了家,當時,只有在公立學校讀9年級的小兒子還脫不開身。3月20日,兩個兒子相繼停課後,我帶全家駛離紐約,來到位於新澤西州東布朗斯維克的房子,住了下來。

口述:朱宏偉 整理:吳越 所在地:美國新澤西州東布朗斯維克

我是70後上海人,在美國已經生活了整整25年。新冠疫情暴發前,我和家人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3月20日,兩個兒子相繼停課後,我帶全家駛離紐約,來到位於新澤西州東布朗斯維克的房子,住了下來。

離開紐約的決定並不難做。隨着紐約市的新冠確診病例不斷攀升,那裏已經成爲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甚至是當下全球疫情最爲慘烈的地區。我們很幸運,在地廣人稀的新澤西還有一個家。這個家是獨門獨戶,有院子可以活動,周邊也很少有人經過。眼下,相比住在紐約一棟6戶人家的公寓,這裏顯然是更有安全感的選擇。

圖片

圖片早晨,街道上非常安靜,幾乎看不見外出的人。爲防止人羣聚集,社區公園內的運動設施全部都關閉了。

離開的時間點取決於小兒子。我在3月10日就開始居家工作,太太是全職主婦,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上大一的大兒子也被學校勸回了家,當時,只有在公立學校讀9年級的小兒子還脫不開身。在“鬥爭”了很長時間後,紐約州教育局終於在州政府、教師工會和家長的強大壓力下“鬆了口”,宣佈從3月16日起,紐約市公立學校全部停課。

收好了該收的快遞,理好了隨身的行李,3月20日一早,我們全家開始轉移。那天早晨,沿途車輛很少,路途十分通暢,我們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疫情對我們一家四口的影響各不相同。

太太變忙了。以前,大兒子住校,她每天只要負責我和小兒子的每日兩餐。現在,一家四口的一日三餐都“指望”着她,作爲家庭主廚,她的工作量陡增。好在她本人對烹飪很感興趣,洗洗燒燒也沒覺得痛苦,還會主動上網研究菜譜。疫情來臨後,我和太太唯一的“分歧”在於要不要出門。我主張全面居家,喫的用的都網上買,價格稍微貴點,但安全、衛生、方便,很值。但太太習慣了外出採買食品,全部網購,她不樂意。協商下來,我們暫且達成和解——儘量減少外出頻率,實在要出門,防護要做足。

圖片太太的任務更重了,要給我們一家四口準備每天的餐食。

兩個兒子的學習、生活改變不大。他們理解並且接受疫情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事實,但內心還是盼着一切早日恢復正常,能夠到學校正常上課。對於疫情,我們之間交談得不多,但作爲父親,我向他們表達了我的想法和建議。我認爲,作爲普通人,外界的變化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控制,與其過度關注、過度焦慮,不如安安靜靜做好手頭的事。上網課,就好好聽課,做好作業。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看幾部經典電影,或者去畫畫、學一門語言,好好利用起時間。也可以翻翻自己計劃閱讀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去讀的書。上週,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對外宣佈,免費開放30萬本館藏書籍的電子版,供人下載閱讀。這都是很好的資源。我給兒子們這些建議,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提醒。居家抗疫,我們更要好好生活。

圖片

圖片除了上網課,兩個孩子在院子裏打籃球,或是一起打遊戲、看電影。

憂愁也是有的。疫情來臨,各行各業都免不了受到衝擊。經濟遭受的創傷有多大,多少人會被迫丟飯碗,公司、所在的行業、地區經濟能不能挺過來,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挺過來……還有很多的未知。我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疫情發生後,我向公司提議,中層及以上幹部可以暫時給工資“打個折”,爲公司度過這段艱難時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後來,公司採納了這個意見。從4月1日起,我和一些同事就開始拿“打折工資”了。

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我一直對美國家庭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很感興趣。美國人大都崇尚消費文化,信用卡行業特別發達,每個月喫光用光的家庭很多。相信在疫情面前,許多美國家庭都已經產生了危機感。作爲一家之主,我很慶幸自己信奉的還是我們中國一直以來講究的“未雨綢繆”。在這種時候,有存款、有工作,便也有了底氣與希望。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吳越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內文圖片均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