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專家:李慶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

任何藥物長期使用,都可能引起副作用。乙肝抗病毒藥物,也是如此。

目前,國際公認的,乙肝抗病毒藥物有兩類:1.干擾素(針劑),2.核苷(酸)類似物(口服)。

針劑:兩種,普通干擾素(隔天打一針),長效干擾素(一週打一針)。

口服:五種(一天一片),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

這些藥物,若長期使用都要小心避免副作用。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於2015年10月發表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明確指出:服用ADV、或TDF的患者應每3~6個月監測肌酐、血磷。

長期用藥的患者應警惕腎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發生,特別是範可尼綜合徵的發生。

那麼,什麼叫“低磷性骨病”呢?什麼叫“範可尼綜合徵”呢?

幾年來,我們接診過不少這樣病人。最近,筆者接診一位典型乙肝病人,男,64歲,曾經使用阿德福韋治療8年。1年前開始雙下肢骨痛,雙腳不能抬高,走路不穩。

3周前加重,到醫院骨科住院,發現血磷嚴重下降,後來經過會診,轉到感染內科治療。

化驗檢查乙肝病毒相關指標控制良好。但是發現:血磷0.38mmol/L(只有正常值的1/5到1/3那麼多),血尿酸下降,血鈣下降;還有尿糖(+++),尿a1微球蛋白升高到正常值的10倍多,尿B2微球蛋白升高到正常值的400多倍。

骨密度檢測顯示:骨質疏鬆。這些表現醫學上稱爲“範可尼綜合徵”。(醫學術語:ADV引起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線粒體毒性,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

所以,凡是使用ADV、或TDF者,千萬勿以爲病毒控制良好,就盲目長期用藥。

必須根據指南的要求,定期到專科檢查,應每3~6個月監測肌酐、血磷等關鍵指標,避免骨痛等副作用的發生。否則病情發展,還會引起骨折。

目前該患者已經停用ADV,改爲ETV,並積極補磷等治療,病情逐漸改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