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再好的老師,也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也需要父母的用心配合。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倒退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作爲父母,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你的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爲無法彌補的遺憾。

一、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煩”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最先發現的總是老師。

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經常得到的答覆卻是:“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說嗎?”

父母的每一次“晚一點”,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知識以外,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有研究發現:父母越守時,孩子越會遵守紀律;父母越嚴格,孩子成績越優秀;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強。

請記住,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因爲父母纔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二、老師不是萬能的,老師能做的很有限

對於很多中國孩子來說,最大的“敵人”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總愛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卻很少想過,您是不是也是“別人家的父母”?

在學校裏,老師講一樣的知識,孩子聽一樣的課。

回到家後,有些孩子認真做作業,有些孩子完全將學業丟一邊。

到了週末,有些孩子還在用功讀書,有些孩子只顧着玩耍。

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尖子生和後進生的區別。

這就是孩子越學越差的原因,在學校學了5天,回家2天就丟光了,教育效果就是0。

“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給你了。”說這話的父母,孩子絕不會成才。

因爲老師除了傳授給孩子知識,能做的並不多。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成績。

但只要父母做好家庭教育,讓孩子在家裏也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孩子至少會不斷進步。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習慣。

但只要父母擁有好的習慣,孩子就會模仿,用好習慣贏來一生的優秀。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品行。

但只要家庭有好的教育,父母給孩子好的教養,孩子就會擁有良好的品格。

老師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教育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家長和老師、家庭和學校的配合。

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

每次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總有父母大搖其頭:“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那些覺得賺錢最重要的父母,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貢獻給工作,以至於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

等到孩子教育失敗了,才真正醒悟: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 放養的 是孩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投資孩子的未來,是每位父母必須做好的事業。

四、教育無法重來,請對孩子親力親爲

教育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事業,但成長只有一次,教育不可能重來。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親力親爲。

人生是一所學校,父母纔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育人卻容不得任何差錯。

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了,就會成爲父母終生的遺憾。

五、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那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我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報最貴的補習班?還是送去貴族學校?

但其實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父母纔是最好的老師,身教纔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網友回憶起多年前的一幕,依然熱淚盈眶:

讀書時,媽媽就坐在旁邊給她削鉛筆,每天陪着她寫作業。

可媽媽並不識字,只認得自己的姓名。爲了孩子,卻強迫自己讀書識字。

所謂教育,就是大人陪着孩子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

父母和孩子就是最好的戰友,爲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孩子成長得很快,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沒有用心陪伴。

再好的老師,都比不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再好的學校,都比不上用心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父母自帶光芒,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溫度。

老師認真負責,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盡己所能去照亮孩子。想要孩子成爲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爲怎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