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攻擊艦之所以成爲現代戰爭中的明星,與它全方位的能力分不開。

  兩棲攻擊艦首先在登陸作戰中擁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敵軍佔據的海島和海岸,兩棲攻擊艦可以出動搭載的垂直戰機或直升機進行轟炸、襲擊,然後再以登陸艇、氣墊船、水陸兩用坦克或突擊車等發動搶灘戰鬥,也可直接用直升機空降到敵後要點夾擊。雖然是海上的戰艦,卻擁有覆蓋陸地乃至空中的能力。對於海洋強國來說,擁有這種戰艦,便有了揚威外洋,在全球捍衛本國權益的力量。

  其次,兩棲攻擊艦本身噸位大,能夠承載大量的人員、裝備、物資,也適宜配裝功效更強大的通信、數據傳輸和計算機系統,因此在沒有航母的編隊中,往往被旗艦使用,擔負起指揮協調的任務。

  其三,兩棲攻擊艦依靠其龐大的人員物資運載量,以及擁有登陸沿海和空中運輸、偵查的能力,還能夠在諸如撤僑、救災、特殊建設等非戰爭任務中起到重要作用。

  “兩棲攻擊艦”這個概念本身已經有數十年曆史,但隨着現代軍事科技發展,大家對兩棲攻擊艦的定義和外延也缺乏統一,造成網絡上提到相關艦種時,稱呼不一。這裏簡單介紹一下。

  從詞義上說,兩棲攻擊艦的兩棲,指的是水陸兩棲,也就是從海面向陸地發動攻擊的大型艦隻。它區別於那種只負責運輸的運輸艦,也區別於體型較小,直接向海岸衝擊的“登陸艇”或者“氣墊船”。一般來說,現代兩棲攻擊艦噸位肯定在萬噸以上,最大的可達四五萬噸。從廣義上說,凡是具備這種兩棲登陸的艦隻,都可以稱爲兩棲攻擊艦。而根據兩棲投放兵力的手段,又可分爲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主要用直升機投放的,稱爲“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或“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簡稱“直升機母艦”。這類艦隻主要依靠運輸直升機將搭載的人員、車輛等投放到海岸上,特點是具有長長的飛行甲板。比如美國60年代的硫磺島級就是直升機母艦。

  第二類是主要用登陸艇、氣墊船或水陸坦克投放的,稱爲“船塢登陸艦”。這類艦隻特點是設有巨大的塢艙,處於半沉浮的狀態。士兵和裝備可以在塢艙中裝載上小艇,然後小艇再駛出塢艙,搶灘登陸。

  第三類,兼有較長的飛行甲板和塢艙,能同時進行大範圍的直升機和登陸艇投放,往往同時還具有較大運輸艙的,稱爲“通用型兩棲攻擊艦”。顯然,它的能力更加全面,持續作戰性能更優良,適應性更廣,噸位也更大。

  上述三個概念只是理論的劃分。廣義上說,三種都可以稱爲兩棲攻擊艦。有的地方,將船塢登陸艦與兩棲攻擊艦並稱,那麼這裏的兩棲攻擊艦就僅指直升機母艦和通用型兩棲攻擊艦。還有的地方,又把純粹的直升機母艦排出在外。再則,三類登陸艦的概念劃分本身也並沒有精確的標準。比如直升機實際上是海軍艦隻的標配,船塢登陸艦多少也會搭載幾架直升機,只是通常認爲不如“通用型”的飛機多。但到底多少算多,其實也並沒有一條線的。總之,其實沒必要糾集一種艦船的名稱,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到底如何,能否適應我們國防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