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参与通气功能的结构包括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胸廓(脊柱、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以及呼吸调节中枢。换气功能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如果这些器官发生病变都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

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运动量减少、活动受限,此时应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以减轻症状,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首先什么是呼吸康复呢?

呼吸康复是针对有症状和每日活动量减少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干预措施。肺康复通过稳定或逆转系统损害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功能状态,增加参与,减少医疗资源花费。

呼吸康复的目的

1、减少呼吸困难症状

2、增加肌力耐力(包括周围肌肉与呼吸肌)

3、增强运动能力

4、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参与能力

物理治疗的作用

1、提高通气能力

2、提高肺容量

3、促进分泌物的排除

4、促进氧气合成能力

5、提高功能水平

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取舒适的放松体位,嘴唇闭紧的同时用鼻子深深地吸上一口气,然后撅起嘴巴慢慢的呼出一口气,如同吹口哨一样。

2.腹式呼吸:患者平卧位,腹部置一沙袋(0.5~3.0kg),平静呼吸,吸气时令腹部隆起,持续2秒钟,呼气时令腹部下陷,双肩不要移动。持续4秒,如此反复,持续进行10-15min,每日2-3次。

注意:由于膈肌呼吸发生时胸部运动不同步,腹部的矛盾运动减少了胸部机械运动效果,增加了呼吸作功,不能改善肺的通气分布,不能减少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训练方法。

3. 吹气训练:患者闭上嘴巴,用鼻子缓慢而用力深吸一口气,直到吸不动为止,然后用一口气持续吹纸条、泡泡、口哨等,也可以一口气进行数数训练。

注意:中间不换气,尽可能长时间缓而慢的保持一口气。

放松训练

主要以缓解颈部及躯干的紧张为主。

1.令患者端坐在椅子上,脚放平于地上,全身放松,用鼻吸气的同时做上提双肩的动作,保持15秒。然后用嘴深呼气的同时做双肩下沉的动作,重复数次。

2.令患者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上,全身肌肉放松,肩关节前伸曲900,肘关节屈曲,双手平放于双肩部,用鼻深吸气时,颈部缓慢后伸,眼睛注视天花板,保持15秒,然后,用口呼气的同时,头部处于中立位,眼睛目视前方,如此反复数次。

3.患者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上,全身肌肉放松,颈部缓慢转向左侧,下巴去寻找左侧肩峰的位置,保持15秒,颈部再缓慢转向右侧,下巴去寻找右侧肩峰的位置,保持15秒,重复数次。

排痰训练

有效的排痰可以使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出。

1.叩击法:治疗师的手与手腕平行成杯状在呼气相快速叩击胸壁,频率在每分钟100到480次,力量为58到65N。

2.振动法:治疗师的手置于胸壁用12-20HZ的频率在患者呼气时振动胸壁,这种振动可以促进纤毛运动。

3.挤压法:治疗师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患者胸部,促进排痰。

注意:叩击法容易对循环系统产生影响,挤压法影响较小。挤压法与叩击和振动法比较,每次痛气量,呼气流速,动态顺应性更高,气道阻力也高于叩击法和振动法。

体位排痰法:根据分泌物的部位,通过重力吸引的作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向大气道移动,使痰易于排出,每种体位保持3-15min,有循环障碍患者应避免头低位。

运动疗法

一般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上肢动作时,呼吸动作浅而快,并且出现胸廓的非同步呼吸模式。因此,上肢训练是呼吸康复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1.肋间肌伸展:运动上方的肋间肌时上肢保持上举外旋位,相应的背部位置应垫一硬枕,拇指置于肋间,呼气时肋骨拇指与肋间肌对抗。运动下方的肋间肌时患者取侧卧位,在侧胸廓下方置一硬枕,拇指压在肋间肌上。如有疼痛,需要从疼痛的远端开始逐渐向近段移动。

2.腰方肌伸展:患者取侧卧位,尽可能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操作者将一手置于肋骨和髂骨间腹部,另一手置于腰方肌上,呼气时向垂直方向压迫腰方肌。

3.胸大肌伸展: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肩胛骨置一枕头,双上肢外展外旋位,呼气时将双上肢向下压。

4.上肢支撑性训练:上肢MOTO的训练,上肢悬吊拉环的训练,运动时间一般为0.5min,运动强度应达到最大运量的60%。

5.上肢无支撑性训练:双手持物做上举,屈肘,曲腕等动作,每10次为一组,每次3组。物体的重量可以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所进行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