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居正的治国能力是很强的,要不然他也不能收拾好嘉靖皇帝留下的烂摊子,给万历皇帝打下一个好基础,给明朝续命六十年了。小编认为,张居正为明朝做了那么大贡献,死后下场却那么凄惨,实在是让人寒心。

提起张居正,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被称为明朝第一宰相,是为明朝续命几十年的天才。可惜他的下场是很惨的,虽然他在世的时候,万历皇帝碍于他的权势不敢动他,但是他刚死就遭到了万历皇帝的清算,不仅自己差点被开棺鞭尸,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子。其实,以张居正的功劳,他完全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只是他不懂急流勇退,这才为自己招来了祸患。
张居正出仕的时候,明朝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了,此时的明朝已经没有了刚建立时的蓬勃朝气,而是像步入晚年的老人那样暮气沉沉。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张居正看到了大明王朝繁华表象下隐藏的巨大危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的话,也许要不了多久明朝就要完蛋了,于是他在当上首辅之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情况是很严重的,大地主们不仅要凭借手里的土地剥削佃户,还要隐瞒自己的田地,借此少交税。他们交的税少了,朝廷收上来的钱就少了,因此当时的明朝也面临着财政危机。面对这个问题,张居正采用了清丈田亩的措施,把那些隐田都给查出来了,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同时,张居正还大胆启用“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让农民可以喘一口气。他的这些措施,就像一贴贴良药,把明朝的沉疴旧疾给治好了,让这个本来即将步入死亡的老人重新焕发了生机。正因为他对明朝的贡献很大,所以后人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很高的,很多人认为他给明朝续了六十年命。小编觉得,张居正出于公心,不惜得罪人也要实施改革,他的这种勇于任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张居正很着急,他知道,明朝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的改革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更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他在万历皇帝长大之后,没有像他老师徐阶那样急流勇退,放权给万历皇帝,而是抓着大权继续干活。万历五年的时候,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如果张居正选择在这时候回乡守孝,韬光养晦的话,也许他的结局会好一些。可是他知道,自己一走,改革没了主心骨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他选择了夺情。
张居正的这种做法为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那些庸人不懂他的担忧,他们以己度人,觉得张居正这是贪恋权势,于是他们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让张居正的风评受害。小编认为,张居正的不急流勇退,是他“长于谋国,短于谋身”的最好证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没有好下场,但他太关心国家的命运了,放不了手。
自古以来,权力过大的大臣往往下场凄惨,张居正也不例外。他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他活着的时候,说话比万历皇帝说话都管用。这在心胸狭小的万历皇帝看来就是僭越了,因此万历皇帝是很讨厌他的。万历皇帝讨厌张居正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哪怕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也想把他挖出来鞭尸。好在当时的朝廷里还是有很多正直的人的,这些人拼命反对,这才让张居正免遭侮辱。
万历皇帝无法侮辱张居正,就把怒气发泄到张居正的儿子身上,张居正的儿子们不是死于狱中就是被流放,可见万历皇帝下手有多狠。小编认为,张居正为明朝做了那么大贡献,死后下场却那么凄惨,实在是让人寒心。难怪后来明朝的忠臣越来越少,可能那些官员也是觉得万历皇帝不值得他们效忠吧。
张居正的治国能力是很强的,要不然他也不能收拾好嘉靖皇帝留下的烂摊子,给万历皇帝打下一个好基础,给明朝续命六十年了。可惜他太爱国了,将国家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对自身利益不是很上心,因此他在应该急流勇退的时候没有退,最后下场凄惨。我们应该学习张居正的爱国精神和敢于任事的勇气,同时我们也要以他为鉴,在情况不妙的时候赶紧离开,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结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