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採取“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經營模式,利用東、西部山區的近山坡地丘陵、邊角地塊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加大投入、規模化流轉土地等方式,在河西、石末、南城、三甲等鄉鎮規模化種植連翹、黨蔘、黃芩、丹蔘和芍藥等特色藥材,建成連片連翹種植基地11個、牡丹種植基地5個、芍藥種植基地2個,連翹種植面積達到2500畝、牡丹達到2000畝,芍藥達到1600畝。”正在黃芩基地除草的李大爺說,60多歲的他一天能掙50多塊錢。

人民網-山西頻道

“這就是我們500多畝的黃芩基地,附近的村民們已經開始過來幹活了,抓緊時間先給黃芩除除草。”4月8日,山西高平騰達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新站在地頭給記者介紹,黃芩可是寶貝,根可入藥,莖葉可製茶,村民們就指望它致富奔小康呢!

近年來,高平市深度挖掘神農炎帝醫藥文化,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作爲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來抓。採取“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經營模式,利用東、西部山區的近山坡地丘陵、邊角地塊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加大投入、規模化流轉土地等方式,在河西、石末、南城、三甲等鄉鎮規模化種植連翹、黨蔘、黃芩、丹蔘和芍藥等特色藥材,建成連片連翹種植基地11個、牡丹種植基地5個、芍藥種植基地2個,連翹種植面積達到2500畝、牡丹達到2000畝,芍藥達到1600畝。

張永新算了一筆賬,基地可提供長期就業崗位10多人,人均工資1萬多元,每年季節性還需要勞動力60多人,工資支出一項就超過20萬。“這活兒也不重,上午幹一會,中午還能回家喫飯,這在家門口掙的錢最踏實了。”正在黃芩基地除草的李大爺說,60多歲的他一天能掙50多塊錢。

除了積極開拓中藥材發展市場,高平市還在深入挖掘高平神農藥茶文化。“我們計劃申請地方標準,做精做細黃芩茶產業,讓黃芩茶成爲帶動鄉村振興的‘黃金茶’。”張永新說。(張麗娟 郭躍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