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方藥臨證備要》 、《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現代臨牀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給你講講去火這件事兒。 咱們中國人啊,很容易上火。因爲中國人內向,有話不好明着說。所以中醫裏頭,對去火很有講究。什麼藥,去什麼火,都有總結。 但是我今天給你講的,卻是中醫裏頭去火相對比較“徹底”的配伍。來,我們認識一下它吧—— 大黃、朴硝、甘草、各12克,山梔子、薄荷、黃芩各6克,連翹25克。這幾味藥,拿過來,配上竹葉3克,水煎服。還有的呢,是把除了竹葉之外的前面那些,研成粗末,組成散劑,每次服用6克,另外以竹葉3克,蜂蜜少許來水煎服。總之,怎麼做都行。

當然,也有成藥。雖然市面上不多,但是我們國家的基本中成藥裏頭,確實有它,列爲清熱劑之一。 對這個配伍啊,我最深的印象,源於一張醫案。我把這議案給你講講,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個醫案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刊發出來的。話說一個男性,年61歲,什麼毛病呢?就是腦鳴!一到晚上,就感覺腦子裏頭鳴叫如蛙田,根本睡不着,同時伴有一點咳嗽。當時,經過西醫診斷,說是腦動脈硬化所致,於是治療一個多月,不見好轉。 後來,他去找中醫。 中醫仔細一問,發現患者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其實大便也比較幹,口乾舌燥,嗓子偶爾作痛,結合數脈,苔黃,於是就說,你這是上焦中焦有熱,把火給憋上去了! 這個人不知所以。中醫這邊給開個方子,就是用開篇我提到的配伍,做了一些加減。結果,前後用藥不到20劑,諸證息平。 這裏頭什麼道理啊?我給你講講。

其實,大黃、朴硝、甘草、梔子、薄荷、黃芩、連翹、竹葉這個配伍,就是去火的。其中啊,大黃、朴硝兩味藥是通便的,泄陽明中焦之火,改善燥結之態。其他的,基本都是清上焦心肺之火。就清火的方法來看,有清熱,有疏散,有泄下。總之,是把中上二焦的火化散掉。 那麼,中上二焦有火,什麼表現啊?簡單說,就是煩躁口渴、臉紅脣赤、心胸煩悶、口舌生瘡、失眠,咽喉腫痛,以及小便黃,大便幹,舌紅苔黃,脈象滑數。這一系列的症狀,在咽炎、口腔炎、扁桃體炎、耳鳴、失眠、支氣管擴張、鼻出血等患者身上多見。像上面文章裏頭的男性患者,其實也是中上二焦有熱。只不過,對他來說,這種火熱之邪擾及清竅,令他腦鳴罷了。其病因病機,基本是一樣的。 所以這個時候,把他的中焦燥結解決了,把上焦的熱邪解決了,他也就好了。 我把這個寫出來,是有現實意義的。

據我觀察,我們現代人上火比以往要厲害了!以前,說誰上火了,肯定是帶有一點戲謔的口吻。但是現在,一說上火了,那都覺得是正常現象。不說別的,就是這嗓子疼,口腔潰瘍,牙疼,這一系列症狀,在人身上就特別多見,而且有些人是常年如此,根本找不到解決辦法,甚至覺得自己的體質就是這樣。但事實是,這是病啊,是中醫眼中的異常。你都把異常當成正常了,你說你是不是活得夠糊塗? 好了,關於這個,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希望你能夠把文章裏頭的精神實質,領會清楚,給自己的養生帶來一點方向。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