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他要去动物园玩,但是我觉得有点儿耽误时间,就会和他商量,你去动物园,从出门到回家,大约需要4小时,到家还要出去吃饭,吃完饭大约1:00了,我们要休息一会儿,就得2:00了,再带你到楼下去玩,就3:00了,你还没弹琴,还要学习呢,就没时间了啊。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我也会大致了解一下用的时间。

3天清明小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没有出去旅游,在家里都是怎么过的呢?

4月5日,上午8:30-1:00,宋庆龄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桥牌活动。

4月6日,上午8:00-12:00,北京动物园。

4月7日,上午9:35-12:00,跆拳道课(所有时间含路程)。

除此之外,每天学、玩、休息,共完成了这些学习任务和活动。

学校相关:

英语故事录像,2个。用时30分钟。

语文阅读小报,1张。用时20分钟。

英语趣配音,1个。用时10分钟。

北外青少英语作业:

音频录音,3个。用时30分钟。

家庭阅读录像,3个。用时50分钟。

复习句式,造句8个。用时10分钟。

家庭学习和复习:

弹钢琴,30分钟/天。

语文试卷,1套2张。用时30分钟。

数学试卷,1套2张。用时20分钟。

动物园日记,1篇。用时40分钟。

憨爸思维导图网课(付费的,见上图),3节。用时40分钟。

凯叔讲故事之神奇图书馆《植物也疯狂》全部听完,《动物真奇妙》听完一半(简直是吃故事)。时间有的用休息时间,有的用碎片时间,反正他自己爱听,就找一切时间听。

每天完成的时候,也觉得挺忙的,但是一总结,又觉得也没做多少事。

这让我反思:我们做家长的,在给孩子定任务的时候,千万不能凭感觉、凭自己的经验、想当然。每件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这个所需的时间,每个孩子并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完成的时间有所了解,用数据说话,才能定出符合实际的计划。

用数据说话,是我发现辅导孩子学习、制定计划、讨价还价的时候,特别有效的一个办法。

想让孩子提高效率、抓紧时间,想让孩子配合你定的计划,想让孩子放下玩耍去学习还得高高兴兴,都可以用数据来说服他。

比如:

早上8:30我计划让他弹琴,然后9:30出门去上跆拳道课,但是他还想到楼下骑滑板车,我就说,你8:30弹琴,半个小时后是9:00,到楼下骑滑板车半小时,9:30去上课,怎么样?

他一听觉得行,我就说那就快去弹琴,不然骑滑板车的时间就不到半小时了。

比如:他要去动物园,我就帮他算,8:00出门,9:00到,如果不抓紧时间吃饭,等你到那里,儿童动物园都发完菜了!

比如:他要去动物园玩,但是我觉得有点儿耽误时间,就会和他商量,你去动物园,从出门到回家,大约需要4小时,到家还要出去吃饭,吃完饭大约1:00了,我们要休息一会儿,就得2:00了,再带你到楼下去玩,就3:00了,你还没弹琴,还要学习呢,就没时间了啊!

他听了就会主动说,那我下午就不出去玩了,上午已经在户外活动够了。

你叫他半天,他都不过来,你就可以说,学习只需要20分钟,然后就可以玩了,你再不来,玩的时间就不够了。

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我也会大致了解一下用的时间。这样一来可以更合适地定任务,二来也让他对自己用于学习的具体时间,和收获,都有量化的直观感受。

比如:本来他在听故事,我叫他来做数学试卷,他有点儿不大乐意。等他做完后,我告诉他,你其实只用了20分钟,相当于你在学校上了半节课。

比如:录读过的英语书,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候他就会发牢骚,一看到一本新的书,听了一遍就说,好多单词不认识,太难了!

我就会告诉他,以前学得简单,你只用5分钟、10分钟就可以录一本书。但是你学得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难,句子变长了,单词变多了,所以需要的时间就多了。刚才你录这本书,用了20分钟呢!

那如果他想尽快录完,就会自己很专心地去听、去读。而在这之前,他就会用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一边听音频,一边玩积木,自然要用更长的时间,而且错误多。

总的来说,这3天我们玩也玩了,休息也休息了,学习也学习了,虽然不觉得太紧张,但也安排得满满的。所以当我看到朋友圈里,有的朋友4月4日晚上就到了外地,4月7日上午11:00还在外地,我就会感慨: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就要上学了,几点睡觉?

带孩子出去旅游,时间安排得这么满,学习任务又用什么时间完成呢?

相关文章